03.02 李鴻章為何不願意採購馬克沁機槍?

潘多拉的記憶886


馬克沁機槍是改變人類戰爭史的一代名槍,1884年在倫敦槍展上第一次與世人見面,李鴻章作為外務大臣,正在歐洲遊歷,有幸見識了這種改變人類戰爭史機槍,也就是說中國當時是有很大機會引進這種威力巨大殺人如割韭菜的機槍的!(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當時的中國也的確需要這種機槍,中法戰爭正進行的如火如荼,雖然刀槍棍棒的較量已經把法國打的屁滾尿流,如果用上這玩意,估計法國人都得嚇尿了,不需要多,幾挺估計就可以改變一場以冷兵器為主的戰爭了!

當時的馬克沁機槍生產廠家,急於打開銷路,也有意將這種機槍賣給李鴻章,試圖在中國多災多難的戰場上證明這種槍的價值,因此在李鴻章參與的試射環節,工程師們可謂是分外用心,企圖獲得清政府的青睞。

如果說當時這一動議當時成真,就李鴻章的這軍艦那艦艇,統統裝上幾挺,都不需要那種打不響的炮彈裝門面,直接上這玩意,對著日本的軍艦掃上兩分鐘,估計日本人也就跪了。

當時第一代馬克沁機槍的射速是每分鐘600發,連子彈加上他的威懾力,基本上足以改變一場戰爭的走向。

但話說回來,提這個問題的題主前提肯定是把李鴻章是賣國賊的預設添加了進去,說出了“馬克沁機槍威力巨大,李鴻章不願意買”的話,這哪是李鴻章不願意買,而是實在是囊中羞澀,根本就買不起。

李鴻章沒錢可不是他的錯,他出的是公差,別想著拿自己的錢貼補國用,何況誰也沒那麼多錢。

雖然當時試射完,在場的李鴻章可以說對這種機槍是愛不釋手,讚不絕口,可在摸摸口袋,最後編了一套完美的謊言,才算是保住了大清所剩無幾的臉面,沒把人丟到國外就不錯了,哪有錢買槍?


歷史三日談


咱們現將歷史的時間調到1884年,這一年一個叫做馬克沁的人,在英國舉行一次新槍發佈會,這個槍是他1883年發明成功,並且在84年獲得了專利成為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馬克沁信心滿滿的給各國來的大咖們演示,在現場這個機槍很容易的將照片上一人粗的大樹攔腰打斷。在場的嘉賓有一位來自於大清朝的官員看後也讚歎不已。邊看邊讚歎:“太快了、太快了”

這個人就是李鴻章,等大家都看完展示後,世界各國的大咖都不約而同的做了一個決定,不買。因為大家的理由基本雷同,覺得此物如同雞肋,射速固然快,但是太太浪費子彈了,是一個燒錢的傢伙,正如當時一個俄國知名的槍械大師說:說打死一個人一顆子彈就夠了,你打那麼多有什麼用。

而且李鴻章認為,花錢在此物之上大為不妥,因為此物並不便宜,論殺傷力,不如克虜伯大炮來的爽利,論精準,不如新式步槍,而且購置後巨大的子彈黑洞也是缺錢的清國承擔不了的,倒不如把銀子都用到刀刃之上,去購買北洋海軍急需的裝甲艦來的實在。所以李鴻章並沒有大批採購,但聰明的他聲稱需要樣品讓領導過目才能定奪,故而買了三件運回了國。於是,4年後,在大清國的金陵機器製造局的生產線上仿製成功的第一挺馬克沁機關槍新鮮出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