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人與人的區別,在於善用第三個8小時

人與人的區別,在於善用第三個8小時

人與人的區別,在於善用第三個8小時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大型商業,尤其是現在這樣飛速變化的時代,我們必須學會像經營一家公司一樣經營自己。

這個時代讓我們離商業如此之近,技術高度發達,物質極度豐富,而時間如此有限,所有的人都要面臨選擇和資源的爭奪、分配。

劉潤所說:

無論有沒有在工商局註冊,我們都必須像經營公司一樣經營自己:

構建自己的協作關係、塑造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呵護自己的名聲、把注意力投放到產出更高的地方。

一、商業思維,很多都是通用的底層知識

很多底層知識,各個領域都可以通用,這是需要我們投入80%的時間學習的重點,因為這些模型相當於“知識的槓桿”,你學了,就能撬動更多的知識。

《窮查理寶典》中也提到,查理芒格有100多個思維模型,這是他分析世界的基礎工具,相當於一個人的第三隻眼睛。

比如說數學中的“複利效應”,咱們學習的進步、企業的利潤增長、高利貸等等,都符合複利效應,所以說複利效應就是一個基礎思維模型,你學會學懂了,就可以應用到多個領域。

商業領域中的很多思維模型,也是具有槓桿作用的通用模型。

二、學商業知識不只為解決實際問題,

你會發現很多理論很有趣

“心理賬戶、沉沒成本、比例偏見、雞蛋理論、凡勃倫效應……”,這些商業概念你聽說過幾個,這裡面又有幾個能具體解釋出來?

在如今這個複雜的商業社會,不懂經濟,不懂商業,你只有夢想,只有勇氣,只有天真,只有一場空。

沒有豐富的商業知識和管理之道,就難以把握你遇到的“商機”,甚至開展不了業務。

但當你知道很多經典實用的商業知識時,不知道什麼時候你就可能會派上用場。

有時候,我們學習商業知識也不是隻為有朝一日能派上用場,你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發現很多理論很有意思。

比如下面的三個例子:

1.凡勃倫效應

即炫耀性消費,滿足人的炫耀性心理。

《進化心理學》中說,這種心理的形成,其實基於人類進化中的生存選擇壓力,為了增加自己的繁殖機會,讓基因流傳下來,人需要給自己加砝碼,吸引異性的注意,只有異性注意你了,你才有機會“捕獲”一隻。

2.定位

定位是營銷領域的經典理論,比如說你要寫篇文章,寫之前要確認自己的讀者群體,根據讀者群體偏好,決定文章內容和措辭,這就是一種“定位”。

3.長尾理論

還是拿寫文章舉例,也可以從這個角度思考,是不是可以寫“小需求”的文章類型呢?

小需求領域競爭小,寫文章可能會更容易嶄露頭角,而且互聯網能讓“小需求”變成“大需求”,最終閱讀人數卻並不少哪!

上面提到的這些理論,在劉潤的《5分鐘商學院》中都有,這套系列書完全可以作為建立自己基礎思維模型的一個學習手冊。

有了第三隻眼,我們可以更好的觀察和分析宏觀的世界,以及微觀的自己。

2018年的下半場

系統構建你的商業認知體系

三、打造人人都適合學習的商學院

劉潤被稱為“中國最貴的商業顧問之一”。

他的線上課程“5分鐘商學院”已經在“得到”上積累了近24萬人次的訂閱,原本龐雜、晦澀的商業知識,被他變成明瞭、易懂的5分鐘容量內容,讓一直高高在上、普通人無法企及的“商學院”變得接地氣了。

人與人的區別,在於善用第三個8小時

後來劉潤把《5分鐘商學院》整理成4本書,分為商業、管理、個人、工具四大體系,詳細講解260個知識點和各種各樣的案例:

第一篇——商業篇,教你最經典的商業概念,搭建系統的認知體系。

從沉沒成本、結果偏見、心理概率,到爆款、價格歧視、口碑經濟……65個生動的商業概念,場景導入、講述邏輯、給出方法,即學即用,幫所有行業的人搭建一個系統的商業認知框架。

第二篇——管理篇,聚焦複雜程度堪比宇宙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如何激發善意?工資是否應該透明?怎樣才能做到知人善用?如何防止一放就亂,一管就死?“大企業病”有得治嗎?

側重於管理領域,涵蓋管理的本質、系統與團隊設計、選人、育人、用人、留人等13個重要方面。

從期望理論、分權機制、套娃現象,到手錶定律、拜倫法則、破窗效應……導入場景、援引案例、剖析心理,為你提供切實有效的65個實戰管理兵器。

第三篇——個人篇,教你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保持自我的更新。

獨立真的是好事嗎?花時間做,還是花錢買?自己先開價,還是讓對方先開價?怎樣給情感賬戶充值?何為溝通界的C2B?

個人成為商業社會的核心力量,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地自我成長。積極主動、以始為終、要事第一、時間管理、演講能力、邏輯能力、學習能力……通過65個“讓你更值錢”的習慣、素養和能力養成方法,搭建一個全面的個人成長體系。

第四篇——工具篇,教你運用工具思維進行認知迭代升級。

如何避免與自己的懶惰握手言和?如何把經驗教訓變成組織能力?怎樣才能共贏?

這些問題,不論是經營企業,還是個人生活,都經常遇到。面對選擇與困惑,我們需要的不是憑感覺、拍腦袋,而是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兼備的工具。

搭建一個全面系統的工具箱,用工具思維裝備大腦,使認知升級迭代。

書中還凝聚著作者對商業的觀察和思考,對未來大勢的把握。

這些內容涵蓋了一個現代人和企業外部、企業內部,和自己溝通交流的不同維度,讓看似零碎的概念串連成完整的商業知識框架。

人與人的區別,在於善用第三個8小時

讓我們先來學習一下四大體系中分別提到的一點:

第一,商業篇:學會用“沉沒成本”討價還價

“人們往往會陷入這樣的誤區,前期投入越大,後期就會忍不住投入更多。”

我們每個人都有討價還價的經歷,回想一下,當你逛街的時候遇到一件漂亮的衣服非常喜歡,但是價格差強人意,你跟店主討價還價半天未果,甚至假裝離開:“我不要了”,店主可能根本不會挽留你,你也許就會錯過這件衣服。

那麼,討價還價的正確姿勢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別急,我們有一個策略可以嘗試,那就是——“沉沒成本”。

什麼是沉沒成本呢?

沉沒成本即已經產生的花費,也叫作“既定成本”,沉沒成本沒有好壞的區別,但是沉沒成本的心態具有頑固性。

比如,當你花50元買一張電影票,看了一會兒發現電影並不好看,你會果斷離開嗎?

據調查,這種情況下,絕大部分人寧願在電影院玩手機,也要堅持把電影看完,因為不想自己浪費已經花出去的“投資”,這就是沉沒成本。

在商業活動和現實生活中,有目的地給對方製造沉沒成本,有利於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反過來,如果能克服這種心理偏見,就有可能做出更加理性的商業判斷。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用比較低的價格買下那件衣服,你就應該在店裡花更久的時間,反覆挑選,不停地跟店主溝通,當店主覺得你一定會買的時候再跟他討價還價、掉頭就走,這時候店主給你優惠的可能性會極大提升——他可不想讓自己已經花費的時間、精力的沉沒成本損失掉!

第二,管理篇:Get“期望理論”,讓你付出的獎勵Get最好的激勵效果

“想要提高激勵水平,就要設定一個‘跳一跳、才夠得著’的績效目標和其渴望得到的獎勵,並強化兩者的關聯性,三者缺一不可。

如果你是老闆,想獎勵員工,激勵他們衝業績;如果你是家長,想獎勵孩子,激勵他衝成績,你知道什麼樣的獎勵才是最有效的嗎?

如果老闆承諾只要實現3個億的業績目標就給員工買房買車;

家長承諾一個成績並不拔尖兒的孩子,只要期末考試考入前三名,就給他買新手機,他們並不能收到良好的激勵效果。雖然獎勵很誘人,但是卻沒有考慮到目標實現的可能性。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維克托·弗魯姆認為:

對重賞的渴望度並不構成激勵,渴望度✖拿到重賞的可能性,才真正構成激勵。這就是著名的期望理論。

激勵水平=期望值×效果價值,即激勵水平=可能性×渴望度

人與人的區別,在於善用第三個8小時

那麼,如何利用期望理論來實現激勵的目標呢?

第一步,解決可能性問題。

容易實現的目標,不足以引起人的興趣和努力;困難程度適當的目標反而讓人能夠持續努力,並在目標達成後獲得滿足感;超出個人能力太多的目標只會讓人失望,降低行動力。

花些時間尋找能讓人“跳一跳,才夠得著“的目標,是第一步;

第二步,解決績效與獎勵的關係——關聯性。

模糊的關聯性很難有激勵效果,因此關聯性要清晰直接:獎金、晉升、表揚必須緊密和績效關聯起來;

第三步,解決獎勵和需求的關係,就是被獎勵對象對獎勵的渴望度——請參考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第三,個人篇:“三八理論“——用第三個8小時創造人生的不同

“每天要爭取為自己留出不少於2-4小時的不被打擾時間,投資在個人成長上,善用第三個8小時,持之以恆,就能創造不一樣的人生。”

上帝公平地給了每個人每天24小時,第一個8小時,大家都在工作,第二個8小時,大家都在睡覺,第三個8小時你會幹什麼呢?人與人的區別,其實主要是由第三個8小時造成的。這就是著名的“三八理論”。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善用第三個8小時“呢?”

1. 找到不被打擾的時間。

三八理論的核心就是要從每天的瑣事和突發狀況中找到2~4小時的不被打擾時間。下班後回到家的8:30到11:00;或者下班後6:00到8:00將自己關在辦公室;又或者每天提前1~2個小時來到辦公室,都是寶貴的不被打擾時間。

2. 分清交易、消費和投資。

老闆支付你每天8小時的工資是交易;你把“不被打擾時間“用來打遊戲、看電視,這是消費;你把這段時間用來學習,就是投資。

3. 持之以恆,日拱一卒。

凡事持之以恆,才會有所成效。

第四,工具篇:想不出問題的解決辦法怎麼辦,試試1+1>2的頭腦風暴吧!

“頭腦風暴不是一群人七嘴八舌隨便議論,而是用一套嚴謹的流程,用數量帶動質量,用點子激發點子,產生一個人獨自苦思無法產生的創新。”

當一個問題遲遲找不到解決方法,你可以選擇很多工具來發散思維、輔助思考——頭腦風暴,是我們首先推薦的高效手段。

什麼是頭腦風暴?

舉個例子:

寒冬,美國北方一家電信公司的老闆召開緊急會議,因為積雪壓斷了電線嚴重影響通信,怎麼快速又不危險地清除電線上的積雪呢?

員工們聚集在一起,開始腦洞大開地想辦法:

“設計一個電線清雪機?試試用震盪術?”

“坐著直升機去掃雪?”

“對啊,直升機!”

這個看起來“不靠譜”的想法讓大家迅速找到了問題的解決辦法——利用直升機的螺旋槳扇落電線上的積雪。

看,這就是頭腦風暴的力量。

個體的大腦是知識的子集,子集不會自動拼成全集。

頭腦風暴,就是用嚴謹的流程,通過“自由思考(積極提出不成熟的看法)、延遲評判(禁止批評、評論別人的想法,以免扼殺靈感)、以量求質(數量比質量更重要,真正的創意通常在第50個點子之後)、綜合改善”,把所有的智慧子集連接起來,激發新的想法,就能產生一個人獨自冥思苦想無法產生的創新。

看完了上面四大體系中的四點,是不是很有收穫感,感覺再一次刷新了認真呢?

四、“5 分鐘商學院”的由來

2016年4 月,在羅輯思維北京辦公室。

羅振宇對劉潤說:

我知道你是很多知名企業的商業顧問,是一些大企業家的教練,給很多商業精英講課,時間很寶貴,但是,我想邀請你做一件真正的大事:

每天寫1 篇專欄,每週5 天,全年52 周,一共260 期不斷更新,給更廣大羅輯思維求知好學的小夥伴們, 分享你的商業洞察。

劉潤一聽,自己都被嚇到了。

每天1 篇,全年260 期,這可不是一個小的承諾啊。萬一有一天有事呢?萬一有一天沒有靈感呢?萬一有一天生病了呢?萬一有一天就是什麼都不想做呢?

在去機場的路上,劉潤靈機一動,用手機錄了一個5 分鐘的音頻,發給羅振宇老師,結果被羅振宇溫柔地、剋制地罵了個狗血淋頭,羅振宇給劉潤講了翰林院學士伺候皇上讀書的姿態問題。

意思是說,別以為你是大學士就了不起,你要有把聽眾都當皇上的心態,這事才能做成。

劉潤受了很大的刺激,於是在辦公室閉關15 天, 絞盡腦汁,終於把自己這點所學,整理成了一張精確到每天講什麼的體系化的課程表,分4個季度來幫助“皇上”搭建商業認知框架:

1. 商業,我們與外部的關係;

2. 管理,我們與內部的關係;

3. 個人,我們與自己的關係;

4. 工具,提升前三者的效率。

接下來,劉潤開始反覆打磨語音樣稿。

來來回回寫了將近50 稿。他在各種千人大課上積累的自信心, 幾乎完全被摧毀了。

經過半年地獄般的折磨之後,《劉潤·5 分鐘商學院》終於在2016 年9 月26 日上線。劉潤感覺就像跑完一場馬拉松一樣,但其實這只是開始。

半夜12 點,產品上線的時候,羅振宇、脫不花等和產品團隊,都在一起守夜。

當第一句“前人的思考,我們的階梯”從手機裡傳出來的時候,大家發現,在蘋果手機上很好聽的音頻,在安卓手機上聽,卻有些差強人意。

正在外地出差的劉潤,凌晨1 點在酒店架起錄音設備,重新制作,直到兩三點, 產品再次上線。大家都覺得沒問題後,才各自休息。

有同學問,為什麼《劉潤·5 分鐘商學院》一定要5分鐘呢?

比如,我每天跑步20 分鐘,你講20 分鐘好不好?也許你不知道,寫5 分鐘的內容,其實比寫20 分鐘要難得多。

馬克·吐溫說:

抱歉我沒有時間給您寫一封簡短的信,所以我寫了一封長信。

劉潤的工作方式是:先整理出2萬字的素材,然後花2小時寫出長文,再花3小時把它縮短到1800字,每篇文章的字數浮動儘量在20個字左右。

劉潤每天花5 小時,就是為了讓你只需要花5分鐘。

而且,你知道嗎?

為了幫助你更容易讀懂整個商業世界,在每個5 分鐘裡,劉潤都按照你的思維習慣,通過5次起承轉合,來講述一個商業概念:

第一,用一個我們身邊經常發生的場景導入,讓你覺得這件事和你有關係;

第二,打破你的錯誤認知,激發好奇心;

第三,用一個極具說服力的案例,帶出核心邏輯;

第四,舉一反三,告訴你最有用的HOW——怎麼做,這時候你已經能感受到巨大的價值感了;

第五,把所有關鍵點,用一兩句話說清楚,重新強化概念,提煉金句,幫你把概念儲存在大腦中最合適的地方。

劉潤說,用5分鐘的時間,把掛鐘的結構塞進懷錶裡, 是對你寶貴的時間最大的尊重。

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存在什麼穩當的飯碗和可靠的組織,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像經營公司一樣經營自己。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期待通過這一年的陪伴,你能用在課程中學到的系統的商業知識和節省下來的大量時間,為自己、為社會創造巨大的商業價值。

這,就是激勵劉潤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的動力。

劉潤在得到開設的這門專欄,幫助了幾十萬學員刷新了商業認知,很多學員把劉潤講的理論記在筆記本上,拿出來反覆學習記憶。

為了更好的方便用戶學習,劉潤按照線上課程的邏輯,將《5分鐘商學院》精心打磨的內容集結整理成四本書,這四本書分別從商業、管理、個人、工具四個角度,打造了一座商業小型藥房。

任何一個和商業、管理、個人習慣養成有關的問題,都能在這套書中找到方子和藥材。

人與人的區別,在於善用第三個8小時

很多時候,如果你省略學習和準備的過程,僅憑一腔熱血,用“盲人騎瞎馬”的方式做事,跌倒在前人一次次跌倒的地方,是一件很傻的事,收穫的經驗教訓也不值得一提。

劉潤希望《5分鐘商學院》成為一部“商業領域的新華字典”,大家能放在辦公室、放在隨身的包裡,在遇到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時,能夠隨時從中調取需要的解決方案,省去走彎路和瞎琢磨的時間。

為了讓失敗更少一些,為了讓成功來的更快一些,無論你在商場或職場上,還是花一點時間,掌握一些必需的商業常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