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人家已外道超车,我却还在原地踏步

一类家长只管生,二类家长只管吃穿,三类家长还管习惯,四类家长树立目标,规划成长道路。当我们很多家长还在思考怎样教育孩子的同时,不少有地位、有能力的家长,却已经外道超车,给孩子安排了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

一直说要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享受国家带来的福利。可学校教育是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有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说了多年的个性化教育,在教师编制不足、学生人数过多的情况下进展缓慢,学校教育只能满足大众需求。尽管很多家庭寄希望于学校,通过购买学区房来提高孩子的教育能力,但目前看,孩子的成长家长已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教育的多样化给很多家庭提供了可以超车的便道,家庭的经济实力、父母的特殊行业、自主招生的政策优惠,都给有一些有能力的家庭带来便捷。从按步就班的教学,到有选择的教学已经成为了部分学生的首选。有的选择了民办学校,享受优质个性的教育;有的选择走国际线路,不求全面,但求专业,高中,甚至初中就出国留学。而更有一些借助自己的学历、能力以及在某一方面的地位和实力,已经开始引导孩子走一条他为其铺好的个性化的羊肠小道。上午来上课,下午去学音乐、美术,其他什么学科都全部放弃。或许很多学科对于孩子的成长没有必然联系,但学校只能完成教育任务,但家长可以选择。

如今专业的人才越来越多,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家长更是层出不穷,每一次家长会,坐在下面的家长不再是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成为了常态,博士博士后都开始进入校园。虽然家长的学历和教育不一定成正比,但智商的遗传总是存在,当他们将孩子的成长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的时候,我们只有看看的份,出多少钱都没用。

这几天看到《半月谈》一篇文章“学校越来越松,家长越来越疯”,当他们没有足够的智慧、没有足够的金钱,唯有通过不断给孩子加压,让其能在大众的道路上有一定的优势,这就是每一个普通百姓的想法。

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家庭教育发展的延后已经制约学校教育向纵深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导致孩子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很多家长“走一条平常的路”并没错,但走一个正常的有道德的路却不够深入,我一直说,家庭教育不是你好我差的,而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这社会才会和谐,我们的下一代才会幸福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