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秦孝公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做了哪些事情?

王執臣


如果用兩個字來評價秦孝公,那就是----奇絕。

說不盡的嬴渠梁,是中國文明史上最為平中見奇的一個偉大政治家。他的最大功績,在於將秦國這艘航船平穩駛出了戰爭與變法交錯進行的驚濤駭浪,使國家與社會成功避險,走向了穩定發展的歷史大道。真可謂是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大手筆。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秦孝公在推動秦國強大崛起前後都有哪些“奇絕”的作為。

奇絕一

秦孝公即位之初,接手的是秦獻公連年征戰耗盡國力之後留下的一個危機四伏、瀕臨崩潰的爛攤子,然而秦孝公卻能在不殺戮、不貶黜一個先朝大臣的情況下,順利整合朝野,不動聲色地鞏固了最高權力,實在令人驚歎。

奇絕二

秦孝公即位之後,開始冷靜地分析當前國內外局勢,然後大膽地改變了秦獻公時期連年征戰的既定國策,併成功地遏制了秦人急於復仇的求戰之心。接著又同強大鄰國魏國妥協,使秦國從刀兵連綿的戰火中擺脫了出來。這一系列舉措在當時是一招險棋,但竟沒有引起朝野的劇烈震盪,可見秦孝公的斡旋才具非同一般。

奇絕三

國家初步穩定之後,秦孝公便著手謀劃富國強兵,併發布了五百年之雄文秦國“求賢令”,其中展現的求賢願望、胸襟膽略,令人嘖嘖讚歎。以下是《史記》中記載的“求賢令”原文,各位可以拜讀下。

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國人賓客賢士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史記.秦本紀第五》

奇絕四

深謀果斷,辨識敏銳,對不符合實際的迂腐治國之道嗤之以鼻,並斷然拒絕。在商鞅提出變法強國之道後,又能擺脫俗見、力排眾議,全力支持變法。

奇絕五

變法開始之後,秦孝公在國事活動中幾乎消失,史料的記載寥寥無幾,這一現象的背後,實際上隱藏著一個巨大的事實:秦孝公對商鞅是絕對信任的,從不無端干涉變法和掣肘商鞅,自願退居二線。如此器宇深沉,如此博大胸襟,此等領袖歷史上實屬罕見。

奇絕六

變法能否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是:需要一個穩定的內外環境。而戰國之世大戰連綿,各種難以預料的戰爭隨時都可能爆發,這就意味著變法隨時都有夭折的危險。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韓國的申不害變法,之所以失敗最直接的一個原因就是變法期間遭到魏國的猛攻,變法一舉被摧毀。而秦國則不然,變法前後凡二十餘年,雖間斷有戰,但卻沒有發生一場足以毀滅變法的大戰,堪稱歷史奇蹟。秦國所以成功避險,首推秦孝公全力斡旋對外局勢。此等在戰時環境下的國家騰挪之功,罕見又罕見。

奇絕七

實行變法,必然會觸及相當一部分貴族和保守勢力的利益,從而造成國家的動盪,這也是很多國家不敢輕言變法的重要原因。秦國變法前後二十餘年,曾多次發生朝野震盪,比如太子犯法引發大規模耕農抗議,商鞅刑治公族大臣公子虔等非常嚴重的政治危機,最後都被一一成功消弭。如果背後沒有秦孝公的鼎力支持,以商鞅之力縱然天賦神異也斷難擺平。終秦孝公一生,反對變法的保守勢力,沒能發動一次足以威脅變法的嚴重挑釁,秦國從而能夠使變法不斷深化,最終獲得巨大成功。這種無與倫比的政治平衡能力,及其構成的綜合威懾能力,無論用什麼樣的言辭來評價秦孝公都不過分。

奇絕八

秦國變法崛起之後,並沒有一味地無節制的對外擴張,而是能夠審時度勢,只以收復河西失地為主要的戰爭目標,使山東六國一時沒有結盟抗秦的口實。這一舉動,使秦國獲得了最為寶貴的成長期與穩定期。強勢而知進退,這是歷史上最為傑出的戰略家才能夠把握的分寸。秦孝公實實在在的做到了,令人敬佩。


積翠古亭


秦孝公應該是歷史上比較出名的一個明君。他有抱負有遠見,在他的內心有著統一天下的決心,在他的血液裡有對權力追求的野心。他是一個天生的帝王,天生的政治家,秦國因為他而變得強大,也因此他奠定了大秦帝國的基業。
秦孝公,嬴姓趙氏,他是秦獻公的兒子,作為新一任秦國的君主,秦國在他的帶領下正朝著千古帝國的道路穩步前行。秦孝公即位的時候很年輕才21歲,但是卻很有能力,一生最主要的事蹟就是頒佈了“招賢令”,任用了商鞅進行了商鞅變法。
秦國最初只是西部的一個邊陲小國,若不是當年周平王封秦襄公為諸侯,秦國還只是一個小國,根本就達不到今天的地位。秦國真正大放異彩的時期是秦穆公執政的時期,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使得眾諸侯國對秦國刮目相看,秦國作為一個強大的諸侯國,再也不會被其他國家小看。秦穆公死去後,秦國又在漫長的歲月裡,悄無聲息。
到了秦獻公這一代君主,秦國處於內憂外患中。秦獻公想要改變秦國這種萎靡不振的狀態,於是秦獻公一心想要搞好秦國,他休養生息,穩定了秦國的國情,發展了秦國的經濟,隨後又多次出兵想要收復當初被魏國侵吞的河西之地。無奈,偉大的宏圖還沒有實現,他就去世了。秦獻公去世後,他的兒子秦孝公繼承了父親的遺願。
秦獻公上臺後,臨危受命,小心翼翼地駕駛著秦國這艘即將沉沒的小船,他對外割地求和,同時又頒佈求賢令,廣泛招募人才,勵精圖治。他做的第一個具有意義的事情,便是召令天下賢才,若不是這一道指令,他是碰不到商鞅這樣的人才的。
公元前360年,秦孝公招賢令昭告天下,在他的努力下,很多有識之士從四面八方趕來。秦孝公也就是在這一年,遇到了商鞅。由此二人攜手上演了一出春秋大戲。商鞅曾經三次遊說秦孝公。第一次他帶著李悝的《法經》投奔秦國,通過關係見到了秦孝公,以帝道、王道之術說孝公,秦孝公聽得昏昏欲睡,最後不甚明白還把商鞅給批評了一頓;第二次,商鞅以霸道之術說孝公,秦孝公的反映比第一次好多了,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商鞅,只是商鞅也沒有因此而受到重用;第三次,商鞅以富國強兵為主要的演講內容,向秦國陳述瞭如何強兵富國的方法,終於成功打動了秦孝公。
此後,秦孝公便和商鞅的關係直線升溫。他們兩個可以因為國事而攜手暢聊幾日,不覺得疲倦,兩人在政治上也有很多共同的看法。可以說二人是君臣,更是好友。這種君臣之間的和諧關係,令人無比嚮往。他們彼此信任,彼此理解和支持,是難遇的明君和智者。

在商鞅的勸說和支持下,秦孝公在秦國開始了變法。在實施之前,遭到了國內貴族和宗室的強烈反對。為表改革的決心,秦孝公於前359年頒佈《墾草令》,標誌著秦孝公“商鞅變法”的正式實施。正是通過這次變法,秦國的國力才越來越強,後來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大的國家,為秦國一統天下,橫掃六合,奠定了基礎。

作者簡介:身為90後處女座的我,時而毒舌又文藝。觀點犀利,一語道破。運用女司機的眼光發現問題所在,關注頭條號:逗趣夢夢,有什麼疑難雜症可以儘管來找我。


逗趣夢夢


孝公是中國最偉大的君主連之一都沒有,注意是偉大而不是雄材大略。

放開國仇家恨裝孫子中國歷史上有的是君王作的比孝公好,但是能頂住壓力放手去相國(大良造)去作的。中國歷史上僅此一位。

迫於壓力反覆的宋神宗,逆反的明神宗,擇其順而從之逆而棄之的魏武侯,貧則用之富則改之的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等等。

敢用人,能用人,頂住壓力,不忘初心,不做豬隊友四條能做到的除了傳說中的姜尚和文王有歷史以來到今天,也只有孝公做到了


張三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