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 教師招聘,特崗複習——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點總結第67期

第八章學習策略

1.學習策略指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複雜方案。學習策略具有如下特點:主動性、有效性、過程性、程序性。

2.邁克卡等人認為,學習策略可以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三種。

3.認知策略,包括複數策略、精細加工策略、組織策略。

4.識記過程的複述策略:有效利用不隨意記憶和有意記憶、排除相互干擾、整體記憶和分段記憶、多種感官參與能有效增強記憶、嘗試背誦與反覆閱讀相結合、過度學習。

5.保持過程中的複述策略:及時複習、複習形式多樣化、分散複習與集中複習、畫線和批註。

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繫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

6.精細加工策略記憶術、做筆記、提問生成性學習利用背景知識聯繫實際生活。

7.組織策略是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組織策略對認知結構的改變主要體現在對知識的簡化、系統化和概括化上。

常見的組織策略:列提綱、利用圖形、利用表格。

8.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即個體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與調節,主要包括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調控。元認知知識是對有效完成任務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來源的意識——知道做什麼,是在完成任務之前的一種認識。元認知調控是運用自我監視機制確保任務能成功地完成——知道何時、如何做什麼,它是對認知行為的管理和控制。元認知在學會學習中有起止作用、變通作用和增效作用。元認知策略主要包括計劃策略、監控策略和調節策略。

9.資源管理策略:時間管理策略、環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學業求助策略。

第九章學習遷移

1.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遷移表明了各種經驗內部及其不同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通過遷移,各種經驗能得以溝通,經驗結構能得以整合。遷移是學習的一種普遍現象,廣泛存在於各種知識、技能、行為規範與態度的學習中,平時所說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等即是典型的遷移形式。

2.學習遷移的類型▲

依據

劃分類型

解釋

遷移的性質和結果

正遷移

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促進作用。

負遷移

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阻礙作用。

零遷移

兩種學習之間也可能不發生相互影響,是遷移的一種特殊形式。

遷移發生的方向

順向遷移

先前學習對後繼學習產生的影響,如“舉一反三”。

逆向遷移

後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產生的影響,充實原有的經驗結構。

遷移內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

水平遷移

(橫向遷移)

處於同一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如化學中鋰、鈉、鉀等金屬元素都處於同一抽象和概括層次。

垂直遷移

(縱向遷移)

處於不同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垂直遷移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遷移;二是自上而下的遷移。

遷移內容

一般遷移

(普遍遷移)

一種學習中所習得的一般原理、原則和態度對另一種具體內容學習的影響,即原理、原則和態度的具體應用。

具體遷移

(特殊遷移)

一種學習中習得的具體的、特殊的經驗直接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或經過某種要素的重新組合,以遷移到新情境中去。

遷移過程中所需的內在心理機制

同化性遷移

不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直接將原有的認知經驗應用到本質特徵相同的一類事物中去。

順應性遷移

原有認知經驗應用於新情境中時,需調整原有的經驗或對新舊經驗加以概括,形成一種能包容新舊經驗的更高一級的認知結構,以適應外界的變化。

重組性遷移

重新組合原有認知系統中某些構成要素或成分,調整各成分間的關係或建立新的聯繫,從而應用於新情境。

3.早期的學習遷移理論

(1)形式訓練說。形式訓練說的心理學基礎是官能心理學,是最早的關於遷移的理論。

形式訓練說認為,心的組成成分是各種官能,官能即注意、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這些官能遵循著用進廢退的原則,而且這些官能相互聯繫,一種官能的改進會加強其它所有官能。

(2)共同要素說。該理論的代表人物是教育心理學的創始人桑代克,他提出只有當兩種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時才能產生遷移。伍德沃斯把共同要素說修改為共同成分說,即兩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時可以產生遷移。

(3)經驗類化說。經驗類化說也叫“概括化理論”,該理論的代表人物是心理學家賈德。賈德的“水下擊靶”實驗是該理論的經典實驗。經驗類化理論強調概括化的經驗或原理在遷移中的作用。

(4)關係轉換說.格式塔心理學家提出關係轉換說,該理論強調頓悟是學習遷移的一個決定因素。學習遷移的重點不在於掌握原理,而在於覺察到手段與目的之間的關係。他們認為學生“頓悟”情境之間的關係,特別是手段—目的之間的關係,是實現遷移的根本條件。苛勒1919年的“小雞覓食”實驗是該理論的經典實驗。

4.現代的學習遷移理論

(1)認知結構遷移理論.奧蘇貝爾把遷移放在學習者的整個認知結構的背景下進行研究,在認知結構的基礎上提出了關於遷移的理論和見解,他在有意義言語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認知結構遷移理論。其基本觀點主要有:一切有意義的學習必然包含遷移;認知結構變量是影響學習遷移的重要因素。

(2)產生式理論.產生式理論代表人物是安德森。所謂產生式就是有關條件和行動的規則。產生式遷移理論的基本思想是:前後兩項學習任務產生遷移的原因是兩項任務之間產生式的重疊,重疊越多,遷移量越大。兩項任務之間的遷移,是隨其共有的產生式的多少而變化的。

(3)情境性理論.格林諾等人提出了遷移的情境性理論。他們認為學習是個體與環境中的事件的相互作用,通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是動作圖式。遷移就在於如何以動作圖式來適應不同的情境,而動作圖示的建立既取決於最初的學習情境,又取決於後來的遷移情境。

5.影響學習遷移的因素:相似性;原有認知結構;學習的定勢和心向;學習策略的水平。

6.定勢(即心向)是指先於一定的活動而又指向該活動的一種動力準備狀態。定勢對遷移既可能產生積極的影響也可能產生消極的影響,這要取決於許多因素。陸欽斯的“量杯”實驗是定勢影響遷移的一個典型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