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第67期

第八章学习策略

1.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学习策略具有如下特点: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程序性。

2.迈克卡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3.认知策略,包括复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4.识记过程的复述策略:有效利用不随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记忆和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能有效增强记忆、尝试背诵与反复阅读相结合、过度学习。

5.保持过程中的复述策略:及时复习、复习形式多样化、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画线和批注。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6.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生活。

7.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组织策略对认知结构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简化、系统化和概括化上。

常见的组织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8.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调控。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知道做什么,是在完成任务之前的一种认识。元认知调控是运用自我监视机制确保任务能成功地完成——知道何时、如何做什么,它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元认知在学会学习中有起止作用、变通作用和增效作用。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9.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第九章学习迁移

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表明了各种经验内部及其不同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迁移,各种经验能得以沟通,经验结构能得以整合。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2.学习迁移的类型▲

依据

划分类型

解释

迁移的性质和结果

正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阻碍作用。

零迁移

两种学习之间也可能不发生相互影响,是迁移的一种特殊形式。

迁移发生的方向

顺向迁移

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如“举一反三”。

逆向迁移

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充实原有的经验结构。

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

水平迁移

(横向迁移)

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如化学中锂、钠、钾等金属元素都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层次。

垂直迁移

(纵向迁移)

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

迁移内容

一般迁移

(普遍迁移)

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

具体迁移

(特殊迁移)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

同化性迁移

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顺应性迁移

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重组性迁移

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3.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

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的组成成分是各种官能,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这些官能遵循着用进废退的原则,而且这些官能相互联系,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加强其它所有官能。

(2)共同要素说。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他提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伍德沃斯把共同要素说修改为共同成分说,即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

(3)经验类化说。经验类化说也叫“概括化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贾德。贾德的“水下击靶”实验是该理论的经典实验。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4)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关系转换说,该理论强调顿悟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学习迁移的重点不在于掌握原理,而在于觉察到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学生“顿悟”情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手段—目的之间的关系,是实现迁移的根本条件。苛勒1919年的“小鸡觅食”实验是该理论的经典实验。

4.现代的学习迁移理论

(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贝尔把迁移放在学习者的整个认知结构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在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迁移的理论和见解,他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其基本观点主要有: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含迁移;认知结构变量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

(2)产生式理论.产生式理论代表人物是安德森。所谓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产生式迁移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

(3)情境性理论.格林诺等人提出了迁移的情境性理论。他们认为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中的事件的相互作用,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是动作图式。迁移就在于如何以动作图式来适应不同的情境,而动作图示的建立既取决于最初的学习情境,又取决于后来的迁移情境。

5.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定势和心向;学习策略的水平。

6.定势(即心向)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既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这要取决于许多因素。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