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新鄉故事:衛輝小店河——閱盡清代一個家族的興衰

滄河,依然歡唱,

寨門,依舊矗立,

山水依然,

近300年歲月已悄然走過

這座承載十代人命運的建築群

欲說還休……

趟過一條河,

穿過一道門,

閱盡清代一個家族的興衰

盛夏的獅豹頭鄉滿眼蒼鬱,由於海拔和植被的原因,炎炎烈日在這裡褪去不少熱度。看著車窗外的風景,不由得感嘆這裡的自然風光之美。 汽車穿過距村寨不遠的小橋,再往前,就到了“中國首批傳統村落、豫北地區規模最大和原有風貌最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築群”——小店河村了。

01

眼前的小店河,寧靜而祥和

下了車,衛輝市旅遊局丁科長說:“當年還沒這橋,閆家是趟河進寨的。”

新鄉故事:衛輝小店河——閱盡清代一個家族的興衰

站在村外的小路上,抬眼望,白雲低垂,青山連綿,樹木蒼翠,不遠處的小店河村寧靜而祥和。

走上村前斜坡,映入眼簾的就是由石塊砌成的寨牆和寨門。丁科長告訴我們,寨門在當時作為入村的唯一通道。晚上緊閉,設專人看管。寨門與寨牆相連,形成防禦的屏障,以維護寨子安全。

新鄉故事:衛輝小店河——閱盡清代一個家族的興衰

現存寨門面闊一間,高兩米多。通過寨門,小店河村的全貌呈現眼前,整個村落三面依山,一面臨水。南北向主路一分兩邊,西邊為傳統民居群,東邊為新建現代民居建築。風貌雖異,但都依山而建,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

02

300年前,這裡曾人歡馬嘶

據《閆氏家譜》載:閆氏祖居山西,後遷林縣呂兒莊,到第九世閆無黨時,攜子南遷汲縣後由第十世閆榜、閆永兄弟奉母遷居至滄河沿岸,在滄河邊建起一座小店鋪,小店河因此而得名。

新鄉故事:衛輝小店河——閱盡清代一個家族的興衰

村民王克祥老人年近古稀,自幼長在小店河,他熟知村史,主動當起我們的嚮導。

他告訴我們,小店河清代民居建設史可追溯至清乾隆十三年(即公元1724年)至嘉慶年間,興盛於同治、光緒年間,至今己有300年的歷史。

新鄉故事:衛輝小店河——閱盡清代一個家族的興衰

閆家興旺始於第11世閆鍾解、閆鍾姵弟兄兩人,他們在此開了太行山牧羊、造紙的先河。歷經數載經營,發展到田畝數千頃,山羊上萬只,成為當地大戶人家。閆家當初遷來時住的茅草房也漸漸變成了青磚黛瓦的庭院。

新鄉故事:衛輝小店河——閱盡清代一個家族的興衰

滄河邊有古官道,閆家生產的糧食、紙、羊皮首先要經過古官道陸行,再到衛輝衛河上船,經衛河入海河再入天津。院落外牆的青石上有個槽,槽上有拇指粗細的石柄。“這是拴馬石。”王克祥說:“估計得有百十來個。”可以想象,300年前,這裡是如何的人歡馬嘶,門庭若市。

03

黛瓦白牆,透著江南的詩意

閆家並非都是商人,從文秀才院、武秀才院可窺見閆家對家族仕途和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據說,為了子孫能光宗耀祖,閆家專門從幾十裡外請來了教書先生。

閆氏故居現保存有寨門、寨牆、閆氏家祠、武秀才院、文秀才院、繡樓等10座院落、23進四合院、86座房屋。整個建築群以四合院為主,分為十路院落,每路院落又分為二進、三進、四進、五進不等,既各為整體,封閉獨立,又各有其道,四通八達。

新鄉故事:衛輝小店河——閱盡清代一個家族的興衰

文秀才院,四進四合院,是最為闊氣的院落。從醒目的大門進去有一道門、二道門、三道門。第二進院落為秀才讀書場所,第三進院為小姐繡樓,繡樓上書“關雎起化”四個字。“關雎起化”說的就是女子生來有偶,婚姻不得自主,要憑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登上繡樓,一縷陽光透過二樓雕花的木門,照在地上破碎的石磚上,讓人不由得感嘆歲月如梭,再看彷彿能想象到當時貌美的女子膚若凝脂,臨窗而坐,“對鏡貼花黃”的模樣。

新鄉故事:衛輝小店河——閱盡清代一個家族的興衰

與繡樓相對的房屋是家中男孩子們居住的地方,“麟趾呈祥”的匾額題字寄託著閆氏先祖們子孫興旺的美好願望;而整個建築門楣上的石材顯示出閆家相當的經濟實力。

新鄉故事:衛輝小店河——閱盡清代一個家族的興衰

修繕一新的武秀才練功場,黛瓦白牆,有著江南的詩意。踱步幽靜的院落,如若邂逅了一份純淨。

新鄉故事:衛輝小店河——閱盡清代一個家族的興衰

“這個院整修花了200萬元。”說話間, 我們跟隨王克祥老人穿過前院來到中院。院內有質石、石鎖,石缸,以供練功所用。質石上面刻有字樣,如“咸豐九年”,上面還刻有斤數。石缸,供練功後洗澡用的。據說,閆家還真的出過一位武狀元。

新鄉故事:衛輝小店河——閱盡清代一個家族的興衰

穿過右邊的小巷,來到後院,也許是後來建造的緣故,後院非常開闊,正房面闊兩層7間。據說,按照封建則制,已經逾越。但清末時期官方已經懶於查處,所以這個階段的民居有大量逾制現象。老人告訴我們,這座後院是當年閆家的銀庫。

04

幾次變故,千金散盡不復來

走出武秀才院,我們見到三三兩兩前來參觀的遊客。老人說,幾乎每天都有人來,要是都像這座院一樣齊整,遊客將會更多。

再踏進一座院落,環視著因年久失修導致風化腐蝕的房屋、牆壁,雖然有的已經難以看出原貌,但我們仍能從中感受到當時閆家豪闊的氣派以及清朝時期鄉紳富豪安逸奢侈的生活。

新鄉故事:衛輝小店河——閱盡清代一個家族的興衰

然而,閆氏後人未能守住家族產業,經歷制販鴉片、深纏官司等幾次變故,終使其偌大家產散盡。

老人告訴我們,閆家最終走向衰敗的標誌性事件,是因一場人命官司。據說,一名閆家長工,在做工當中不幸死亡。這樁人命案,開啟了閆家長達多年的官司之路,家業從此一蹶不振。 到上世紀50年代,打土豪分田地,閆家子孫紛紛外逃,一部分定居天津,但鮮有後人來探訪故居。

300年,一個豪門望族由興而衰;十代人的富貴命運,於此完結。

再看今天的小店河,歲月在這片古建築上刻下深深印跡,簡樸、古拙,莊嚴、落寞……

目前,民居建築群整體破損較為嚴重,亟待搶救保護。2012年,小店河清代民居古建築列入全國首批傳統村落名錄。給這個古村落帶來了希望。

05

古村新願,重現300年前的輝煌

小店河村現有450多口人,屬於獅豹頭鄉的深度貧困村。

新鄉故事:衛輝小店河——閱盡清代一個家族的興衰

在村委會辦公室,村支書張福軍向我們談起了他的想法:當下最迫切的是完成小店河古建築群的修復。其次是對現代民居進行復古,使全村建築渾然一體。而後,我們要把山坡改造成山地公園,種植果樹,打造採摘園……

“我們希望藉助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重現小店河300年前的燦爛輝煌。”張福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