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又又又要來血月?藉此聊聊古人的天文知識和對一些天文現象的看法

聽說又有機會看紅月亮了,你知道多少天文小知識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古人對於天象的看法吧

又又又要來血月?藉此聊聊古人的天文知識和對一些天文現象的看法

在上古時代,人們把自然看得很神秘,認為宇宙有一個至高無上的主宰,就是帝或上帝,帶上古文獻裡,天和地常常成為同義詞,古人又認為各種自然現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們把它們人格化了,並賦予一定的名字,比如風師謂之飛廉,雨師謂之荓翳,雲師謂之豐隆,日御謂之羲和,月御謂之望舒。(見《廣雅·釋天》)等等,就是這種觀念的反映,這些帶有神話色彩的名字,為古代作家所引用,成為了古典詩歌辭賦中的詞藻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農耕生活的國家之一,農業生產要求有準確的農事季節,所以古人觀測天象非常精勤,這就促進了古代天文知識的發展,根據現有可信的史料來看,殷商時代的的甲骨刻辭,早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記載。《尚書》《詩經》《春秋》《左轉》《爾雅》等等書有許多關於星宿和天文星象的記錄,《史記》有《天官書》,《漢書》有《天文志》。可以說在漢代我國的天文知識就很豐富了。

又又又要來血月?藉此聊聊古人的天文知識和對一些天文現象的看法

古人的天文知識也相當普及,明末清初的學者顧炎武說:

三代以上。人人可知天文。“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三星在戶”婦人之語也。“月離於畢”,戍卒之作也。“龍尾伏辰”,兒童之謠也。後世文人學士,有問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又又又要來血月?藉此聊聊古人的天文知識和對一些天文現象的看法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來,稱為七政或七曜,金木水火土五星是古人實際觀測到的五個行星,他們又合起來稱為五緯。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為它光色銀白,亮度特強,《詩經》“子興視夜,明星有爛”(見《詩經·鄭風》)“昏以為期,明星煌煌”(見《詩經·陳風》)都是指說金星的。金星黎明見於東方叫啟明,黃昏見於西方叫長庚,所以《詩經》說,“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木星古名歲星,逕稱為歲。古人認為,歲星12年繞天一週,每年行經一個特定的星空區域,並據以紀年。水星一名辰星,火星古名熒惑。土星古名鎮星或填星。值得注意的是,先秦古籍中談到天象時所說的水並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恆星中的定星。《左傳·莊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就是一個例子。所說的火也並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而是指恆星中的大火(即心宿,《史記·天官書》中所說的火才是只火星{熒惑}),《詩經》中說,“七月流火”就是一個例子。

又又又要來血月?藉此聊聊古人的天文知識和對一些天文現象的看法

古人經過長期的觀測,先後選擇了黃道赤道附近的28個星宿作為“座標”,稱為28宿。黃道是古人想象的,太陽週年的運行軌道。28宿指的是:

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樓胃昴畢觜參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東方蒼龍,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這是古人把每一方的七秀聯繫起來,想象成的四種動物形象,叫做四象。

28星宿不僅是觀測日月五星位置的座標,其中有些星宿還是古人測定歲時季節的觀測對象,例如在上古時代,人們認為初昏時,參宿就是在正南方就是春季正月,心宿在正南方就是夏季五月。等等這就是當時的天象說的。《夏小正》:“正月初昏參中,五月初昏大火中”。

隨著天文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星空分區的觀念,古人以上述的,角亢氐房心尾箕,28個星宿為主體,把黃道赤道附近的一周天,按照由西向東的方向,分為28個不等份,在這個意義上說28宿,就意味著28個不等份的星空區域了。

又又又要來血月?藉此聊聊古人的天文知識和對一些天文現象的看法

現在說一說北斗。北斗是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組成的

,古人,把這七星聯繫起來,想象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組成為鬥身,古曰魁;玉衡、開陽、搖光組成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屬於大熊座。古人很重視北斗,因為可以利用它來辨方向,定季節,把天璇天樞連成直線,並延長約五倍的距離,就可以找到北極星,而北極星是北方的標誌,北斗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於不同天空的不同方位,人們看起來它在圍繞著北極星轉動,所以古人又根據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又又又要來血月?藉此聊聊古人的天文知識和對一些天文現象的看法

又又又要來血月?藉此聊聊古人的天文知識和對一些天文現象的看法

下面談談分野。《史記天官書》說,“天則有列宿,地的有州域”,可見,古人是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域聯繫起來看的。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們根據地上的州域來劃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於地上的州國,是它們互相對應,說某星是某國的分星,某某星宿是某某中國的分野。古人之所以建立星宿的分野,主要是為了觀察所吉祥的天象,以占卜地上所配州國的吉凶。

又又又要來血月?藉此聊聊古人的天文知識和對一些天文現象的看法

又又又要來血月?藉此聊聊古人的天文知識和對一些天文現象的看法

最後應該指出的是,古人的天文知識雖然已相當豐富,但是由於科學水平和歷史條件的限制,古代的天文學在很大程度上是宗教和迷信的占星術相聯繫的,古人對於某些異乎尋常的天象,還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於是在崇敬天地的思想基礎上,把天象的變化和人間的禍福聯繫起來,認為天上的變化預示著人事的吉凶。例如日食,被認為對最高統治者不利,所以《左傳昭公十七年》說“日有食之,天子不舉,伐鼓於社“。《禮記·昏義》也說,”日蝕則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職。“這是把日食看成是上天對最高統治者的警告,又如彗星的出現,被認為是兵災的兇象,所以史書上常有記載。甚至行星運行的情況也被認為是吉凶的預兆。例如歲星正常運行到某某星宿,則地上與之相配的州國就五穀昌盛,而熒惑運行到這一星宿,這個國家就要發生種種災殃,等等。占星家還認為某某星主水旱,某某主饑饉,某某星主疾病,某某星主盜賊,它們的隱現出沒和光色的變化而加以占驗,這些就不一一敘述了。占星無疑是迷信,全世界所有的占星術都曾被統治階層利用,作為自欺人與自欺的工具。

又又又要來血月?藉此聊聊古人的天文知識和對一些天文現象的看法

又又又要來血月?藉此聊聊古人的天文知識和對一些天文現象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