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5000 人的社區無一人感染

​​

5000 人的社區無一人感染


  這些天,湖北武漢的天氣多變,氣溫忽高忽低。時近中午,武漢市公安局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分局吹笛派出所社區民警馬建國穿著警用多功能服穿梭在濱湖社區工作。

  武漢市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的濱湖社區是由城中村改造的社區,包括一個封閉式小區和12個開放式村灣,人口有5000餘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社區幹部和屬地公安機關的共同努力下,這裡的居民無一感染。

  3月1日,記者探訪了他們守好無疫情社區的秘訣。

  馬建國,58歲,吹笛派出所社區民警,負責濱湖社區警務工作已經2年多了,群眾親切地叫他老馬。

  “實行硬隔離是基礎,做好軟服務是關鍵,真正起關鍵作用的還是通過入腦入心的宣傳,讓居民安心待在家裡隔離啊!”說起自己守護的這個無疫情社區,馬建國滔滔不絕,“社區幹部給力,轄區群眾配合,才有我們現在的安全。”

硬隔離:教育好“刺頭”

  記者距濱湖花園小區門口還有20多米時,聽到濱湖社區黨總支書記劉維華大聲喊著安排工作。小區門口的隔離杆擋住了記者的去路,十幾名工作人員正在值守。老馬手持測溫槍快步走來為記者一一測溫。

  這是濱湖社區唯一一個由城中村改造成的物業型封閉小區。“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在小區兩個出入口設立了門崗,所有人員進出必須出具證明。”老馬說,“必須上班的居民需要持單位證明到居委會開具出入證明,否則一律不得出入。”

  綽號“蘿蔔”的小區居民是當地出了名的“刺頭”。一天晚上,“蘿蔔”從自家菜地裡摘了一些青菜,想趁著夜色送到居住在附近社區的親戚家。

  “不行!現在風險太高了,你不能出去!”工作人員嚴詞拒絕了他。

  可不死心的他卻強行從小區的一處柵欄翻了出去。正在居委會值班的老馬很快通過視頻發現了他。

  “不行!一定要找到他,得好好教育一下。”老馬對劉維華說。顧不上吃晚飯,老馬跑到小區入口蹲守。

  幾個小時後,在夜色掩映下,送菜歸來的“蘿蔔”晃晃悠悠地出現在了小區入口處。   “站住!你怎麼出去的?這樣要犯大錯的,你知道不知道?你即使不顧自己,也要考慮整個小區的1000多人啊!”突然,馬建國閃了出來。

  “我就想給親戚送點菜嘛。”

  “你想給親戚送菜,可以跟我們工作人員說啊。我們可以幫你送過去。你這樣貿然出去,萬一交叉感染了怎麼辦?你想過沒有?”

  “好、好、好,我以後再也不出去了。”頓時,“蘿蔔”散了勁。

  “自從掐了這個‘蘿蔔尖’,轄區的居民都知道我們社區管理是動真格的了。”老馬介紹,隨後的日子,“蘿蔔”還幫著社區做宣傳,動員大家安心“宅”在家裡抗疫情。

  “其他12個開放式村灣,每個只保留一個出入口,其他出入口全部用藍色隔離板封死。”老馬說。目前,濱湖社區的所有出入口都有工作人員24小時值守,確保無可疑人員出入。

軟服務:暖心團購包

  15時許,超市送來了居民團購的生活物資。

  “你們放在門外就行了。我們自己拿進來。”劉維華對超市送貨人員大聲喊著。

  在運送車輛駛離後,老馬指揮志願者噴灑酒精,將所有物資消毒、靜置。

  15分鐘後,30餘袋生活物資被志願者搬到小區院內的一個風雨棚裡。他們圍攏起來,對照前一天統計的購物信息表檢查有無疏漏,然後分配送貨任務。

  一會兒幫助核對信息,一會兒幫助把物資提上運貨的電瓶車……老馬跑前跑後忙活著。

  據劉維華介紹,社區24小時封閉管理以來,從居民中招募了15名志願者,負責轄區居民團購生活物資的配送工作。“每個村灣配備了一名志願者,將團購的生活物資送到每個村灣的出入口,然後由村裡的保安人員再轉送到每家每戶。”劉維華說,“我們盡最大努力去減少居民交叉感染的可能。”

  “我們是城中村改造的社區,家家戶戶都有點菜地,因此蔬菜供應不是問題。”劉維華說,“大家團購的主要是肉、蛋、奶類物資。”

  說話間,老馬提起兩包物資往小區裡走。

  “家裡情況怎麼樣?有異常嗎?”敲響一戶人家的門,老馬大聲問著。

  “一切正常。您放心吧,馬警官。”裡面的人回應著。

  “我把你買的東西掛在門上了,等我走了你用酒精消完毒再拿進去啊。”隔著門,老馬叮囑著。

強宣傳:一個小喇叭

  “請大家戴好口罩,不要出門,勤洗手、多通風,做好防護。”送完團購物資後,老馬回到社區居委會,拿起一個小喇叭登上了社區消防車,圍著小區轉了起來。

  “像這種宣傳,我每天都要搞個三四次。”老馬說,“我們管這個叫‘磨耳朵’,讓大家認同並配合防護工作。”

  “‘磨耳朵’只是起到強化的作用。”在吹笛派出所所長王毅看來,“真正起作用的是社區搞的‘以案說法’的宣傳教育。”

  所謂“以案說法”,實際上是一種疫情風險教育。

  劉維華說:“我們向居民詳細介紹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勢,並將附近社區的發病人數通報給大家,尤其介紹一些大家身邊人感染病毒的案例,讓居民真正感受到疫情的危險程度。”

  老馬介紹,通過這種宣傳,居民自我保護意識大大增強,“不用我們勸說,大家就都不出門了”。

  在小區裡轉了幾圈之後,老馬來到了社區為他安排的臨時住處。

  疫情發生以來,為了避免交叉感染,社區協調轄區的一家培訓學校,為所有抗疫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提供住處。

  一張床、一套被褥,幾件簡單的傢俱,房間裡有點亂。“根本顧不上收拾,每天不是宣傳就是送貨,其他時間就守在小區門口或者到各村灣去檢查封控情況。”老馬一邊說,一邊拿起桌上的一盒牛奶,只幾口就吸得乾乾淨淨,“中午沒來得及吃飯,先喝口牛奶墊一墊肚子。”

  從離漢通道暫時關閉開始,老馬一直吃住在社區,快40天了。“過年那幾天,因為工作人員都回家去了,我連續吃了7天方便麵,直到口腔潰瘍。”老馬說,“現在好多了,社區食堂每天給我們供應飲食,所裡每天也給我送物資。”

  喝牛奶時,老馬拉下了口罩,鬍子被壓得歪七扭八。

  “鬍子沒事,反正有口罩擋著。”老馬憨憨地笑著,頭髮隨著微風吹過有點“飄逸”,“我快倆月沒剪過頭髮了,現在就想疫情趕緊過去,好把頭剃一下。” (本報武漢3月2日電 記者 王傳宗 李昌林 張 錚 師二洋 楊槐柳 通訊員 黃赤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