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 央企開始進場,共享出行市場還能怎麼玩?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共享經濟都是出行市場的主題。國內外各大車企以及眾多金融資本陸續湧入這一市場。而最近,中國一汽、東風汽車和長安汽車三大汽車央企聯手成立T3出行公司進入,也意味著國內共享出行市場將會出現新的變革。

央企開始進場,共享出行市場還能怎麼玩?

網約車興盛之時,各大整車企業及新興出行服務企業就將目光對準了共享出行市場。眾多國內外整車企業早早佈局分時租賃、網約車等共享出行業務。

戴姆勒公司2008年推出了分時租賃品牌Car2Go,目前在北美、西歐和中國26個城市運營著約1.4萬輛汽車。寶馬成立汽車共享服務公司DriveNow,在歐洲9個主要城市運營著6000多輛汽車。大眾汽車2016年發佈了移動出行子品牌MOIA,近期正式推出旗下共享出行服務“摩捷出行”。

國內的整車生產企業也相繼大規模進入共享汽車領域。在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此次合作之前,其各自都擁有相應的共享出行業務。在資本市場的推動下,專業出行服務企業也不斷髮展壯大。據瞭解,截至2018年中,全國註冊的分時租賃運營商已超400家,全國運營車輛規模已超10萬輛,共享汽車市場競爭不斷加劇。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國內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導致城市交通壓力不斷加劇。道路擁堵、停車位緊張、汽車使用率低等都在困擾著城市的管理者。而介於公共交通和出租車之間的共享汽車則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困境。來自國內外的調查顯示,共享汽車市場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將迎來較大幅度的增長。於是,眾多資本競相進入共享汽車的市場。

但有一點很重要,共享出行並不是誰都玩得起的。重資產的模式讓前期的平臺運營商壓力重重,但如果能夠與傳統汽車廠商進行合作,無疑會大大提升成功的可能性。

作為國內首家綜合智能出行平臺。“來回出行”一直在探索以行業間的融合合作來推進配套設施發展。與汽車製造廠商合作,車輛均由平臺提供。全部讓利給司機與乘客,打通汽車使用的每一個環節,拓展其整個生命週期的使用價值。在車輛設計階段就與產業上下游合作,重新定義、打造專屬於共享的汽車產品。

央企開始進場,共享出行市場還能怎麼玩?

作為共享出行的運營商,共享出行市場潛力巨大,但競爭也異常激烈,在巨大的成本和競爭壓力下,各整車企業以及整車企業和共享出行平臺之間的不斷合作將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

共享出行對於傳統車企來說是一次轉型發展的機遇。加強合作有助於車企共同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增強市場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