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從義和團到八國聯軍是怎樣建立聯繫的,清政府發揮了怎樣作用?

從義和團到八國聯軍是怎樣建立聯繫的,清政府發揮了怎樣作用?

山東省是義和團的發源地。德國自光緒十四年(1898年)武力侵佔膠州灣後,德國的傳教士在山東境內橫行霸道,魚肉百姓。山東境內的義和團散發傳單,歷數外國傳教士的惡行,號召民眾起來反抗。

從義和團到八國聯軍是怎樣建立聯繫的,清政府發揮了怎樣作用?

義和團源自民間自發形成的反洋教的組織“義和拳”,在成立初期曾遭到過清政府的嚴厲鎮壓。但其後清政府意識到外國教會的勢力越來越大,下欺民眾,上擾官府,決定採用辦保甲團練的辦法,改拳勇為民團,將拳民列諸鄉團之內。於是義和拳變成了義和團,打出了“扶清滅洋”的旗號。

從義和團到八國聯軍是怎樣建立聯繫的,清政府發揮了怎樣作用?

義和團取得了清政府的認可,獲得了合法地位,於是迅猛發展。由於團民眾多,遂以八卦方位劃分各團,如乾、坎、兌三門。這是義和團坎字團防總局牌子。

從義和團到八國聯軍是怎樣建立聯繫的,清政府發揮了怎樣作用?

揭帖,相當於現在的傳單。義和團團民進入北京後得到京城士紳、文人的支持,他們積極為義和團撰寫帖文,京城的刻字鋪也刻字刊板,印行義和團的揭帖,使義和團的揭帖得以大量流行市衢小巷。

從義和團到八國聯軍是怎樣建立聯繫的,清政府發揮了怎樣作用?

義和團從一開始就把鬥爭的矛頭指向帝國主義國家的教堂。從1900年6月16日開始,在北京的義和團與清軍攻打西什庫教堂(北堂)。當時西什庫教堂內已集結了法意海軍、傳教士、修女和華人教徒共3200餘人。守衛教堂的法意士兵皆持有近代化武器,而義和團民們所憑據的只是原始的刀矛和-腔愛國熱血。雖然付出了重大犧牲,仍未能攻破教堂。

從義和團到八國聯軍是怎樣建立聯繫的,清政府發揮了怎樣作用?

溥儁為端親王載漪之子。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鎮壓戊成變法後,慈禧太后幽禁了光緒帝,但仍感到帝位猶存的光緒帝對自己是一個威脅。為解除後顧之憂,慈禧太后採納榮祿建議,於光緒二十五(1899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召集王公大臣會議,決定立端親王之子溥僬為“大阿哥”,預定庚子年元旦光緒帝行讓位禮,改元“保慶”。此舉措遭到國內外各派勢力的強烈反對,廢黜光緒帝位的陰謀終未得逞。外國公使拂逆了老佛爺的意願,頗使慈禧太后心中充滿了怨恨,在後來義和團運動高漲之時,慈禧太后下詔對各國宣戰,任性一搏。

從義和團到八國聯軍是怎樣建立聯繫的,清政府發揮了怎樣作用?

義和團運動在京津一帶的迅猛發展,引起了帝國主義的不安。而在清政府內部,以端親王載漪為首的頑固排外勢力又佔據了上風,他們懷著個人私慾對義和團予以了一定程度上的支持,越來越多的清軍士兵激於民族大義開始同情並參加義和團,使義和團的勢力如燎原之勢發展壯大。針對這種情況,各國駐華公使認定清廷已無力控制局勢,遂決定於1900年5月30日開始,以鎮壓義和團為名聯合出兵,派大兵集結天津海口-帶,悍然發動侵華戰爭。這是裝載大炮的德國軍艦照片。

從義和團到八國聯軍是怎樣建立聯繫的,清政府發揮了怎樣作用?

1900年6月9日,英國領事賈禮士召集各國駐天津領事和海軍司令官舉行會議,決定以八國現有駐津兵力組成八國聯軍,聯合進攻北京,由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中將擔任聯軍統帥。

從義和團到八國聯軍是怎樣建立聯繫的,清政府發揮了怎樣作用?

義和團使用極為簡陋的武器與敵作戰。這是義和團民所使用的只能進行近距離搏殺的護手鉤。時光已推進到了20世紀,當西方列強使用著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向中國同胞大開殺戒時,義和團民卻仍手持傳統的冷兵器來保家衛國,無疑給這場反侵略戰爭增添了幾許悲壯的色彩。

從義和團到八國聯軍是怎樣建立聯繫的,清政府發揮了怎樣作用?

1900年6月16日,八國聯軍出兵數十艘軍艦,並在陸軍的配合下,海陸夾擊駐守大沽口炮臺的清軍。清軍守將羅榮光率領炮臺官兵,在腹背受敵的不利情況下,英勇作戰六小時之久。這是在大沽口登陸的八國聯軍集結後,向北京進犯。途中,義和團團民與清軍配合,數次阻擊侵略軍於廊坊、落垡;天津的義和團民也進攻紫竹林租界和老龍頭車站,拖延聯軍進京的步伐。

從義和團到八國聯軍是怎樣建立聯繫的,清政府發揮了怎樣作用?

1900年6月21日,執掌清朝大權的慈禧太后接到了列強讓她歸政光緒帝的謊報以及大沽炮臺陷落的消息,愈發加深了她排外的心理,頒佈“向各國宣戰諭旨”,與此同時,慈禧太后還授意義和團民和清軍圍攻駐京使館,於是整個京津陷入了一片廝殺聲中。

從義和團到八國聯軍是怎樣建立聯繫的,清政府發揮了怎樣作用?

慈禧太后對外“宣戰”後,朝中多數大臣不敢持有異議,只有袁昶、許景澄、徐用儀、聯元、立山等五人公開提出反對意見,因而為朝中權責及慈禧太后所不容,在八國聯軍通近北京前夕,五大臣被捕下獄,未經審訊,即遭處決。許景澄(1845- 1900年),字竹算,浙江嘉興人,同治朝進士。1884年, 任駐法、德、意、荷、奧五國公使,1898年9月, 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兼工部左侍郎。1900年,義和團運動興起,他力主鎮壓,反對慈禧太后對外宣戰,7月28日被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