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三大名醫與伏牛山天蠍的淵源

華佗伏牛山天蠍治傷

三大名医与伏牛山天蝎的渊源

華佗,是東漢傑出的醫學家,少時在遊學,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深入民間,足跡踏遍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

華佗在遊學南陽時,拜南陽當地名醫,學會了用伏牛山天蠍治傷,故擅長外科,精於手術。

治傷時,縫好傷口後,用伏牛山天蠍及中草藥和雞蛋清攤於麻紙上,製成藥膏敷上,四、五天後,病就好了,不再疼痛,一個月之內,傷口癒合復原。

《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關雲長刮骨療毒”,描寫關公在樊城戰曹仁中箭落馬後,回營拔出臂箭,原來箭頭有藥,毒已入骨,右臂青腫, 不能運動。眾將只得四方訪問名醫。忽一日,有人從江東駕小舟而來,直到寨前。自言姓名乃沛國譙郡人,姓華,名佗。因聞將軍乃天下英雄,今中毒箭,特來醫治……。佗乃下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賬上賬下見者,皆掩面失色。公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須臾,血流盈盆。佗刮盡其毒,敷上藥,以線縫之。公大笑而起。謂眾將曰“此臂伸展如故,並無痛矣,先生真神醫也”。

據史資考評,華佗所敷之藥,乃伏牛山天蠍製成。

張仲景與伏牛山天蠍

三大名医与伏牛山天蝎的渊源

張仲景,南陽郡涅陽人(河南南陽鄧州市穰東鎮),東漢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

張仲景從小嗜好醫學,年輕時,曾跟同郡名醫宗族權父張伯祖學醫,盡得其真傳。

張仲景勤奮好學,醫術精湛,廣泛收集醫方,寫出傳世醫學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定的辯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

南陽屬伏牛山腹地,是伏牛山天蠍的道地產區,張仲景對伏牛山天蠍有系統的研究,在《金匱要略》(後世把《傷寒雜病論》一分為二,後半分叫《金匱要略》)專著中專門設立一個篇幅叫《金匱要略·痙溼蠍篇》,詳細記載有伏牛山天蠍治療中風及寒溼痺痛的方劑,並在現代臨床上得到可靠的驗證。

據傳,南陽多蠍子,張仲景回到鄉下聽人說涅陽鎮上張萬金原來患有頑痺,走路都很困難,不小心被蠍子蟄住,疼痛難忍,全身腫脹,三天後劇痛消失,關節不腫脹,疼痛減輕後,他就捉活蠍子吃,二個月後,類風溼關節炎好了,張仲景很驚奇,他認為蠍子能治痙溼痺症。後經驗證,蠍子不但能治寒溼痺症,還能治療破傷風,中風等症,張仲景就把伏牛山天蠍治療痙溼等症方劑收入《傷寒雜病論》並專門成篇。

李時珍與伏牛山天蠍

三大名医与伏牛山天蝎的渊源

李時珍,湖北蘄州人,我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

其父李言聞是當地名醫,李時珍繼承家學,尤其重視本草,並富有實踐精神,肯於向勞動人民群眾學習。

李時珍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走遍千山萬水,“蒐羅百氏”,“採訪四方”。

在伏牛山採訪一個多月,對伏牛山天蠍的藥理藥性有了詳細記載,提出了蠍子中伏牛山最好,伏牛山天蠍又稱會全蠍,會全蠍即最好的全蠍。

並把在伏牛山老中醫杜壬的天蠍治耳聾神方寫進了《本草綱目》。

“腎虛耳聾,十年者,二服可愈,小蠍四十九個,生薑(如蠍大)四十九片,同炒,姜幹為度,研末,溫酒服之。至一二更時,更進一服,至醉不妨。次日耳中如笙簧聲,即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