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白朮和什麼在一起能健脾胃?

嫌棄嗯張


白朮是屬於補氣藥,甘、苦,溫,歸脾胃經。白朮既善補氣健胃、燥除脾溼、利水,又能止汗、安胎。

應用於脾胃氣虛之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脾虛水腫,痰飲。表虛自汗。脾虛氣弱的胎動不安。



白朮補氣健脾宜炒用。

白朮有很好的健脾作用。脾喜溫燥,而白朮能夠燥除脾溼。能夠滿足脾在病理狀況的需要,補氣健脾,消除脾虛而伴有溼濁內停的情況。

健脾養胃可以用白朮和山藥配伍。山藥益氣健脾,甘平,可補脾胃之氣。白朮健脾補氣。兩者配五,既可健脾,又可以養胃。



健脾祛溼可以用白朮和茯苓相配伍。茯苓健脾補中,利水滲溼,以利水滲溼為主。白朮以健脾燥溼為要。兩藥配伍使用一滲一健,可健脾除溼,利水消腫。



脾虛症,可以用白朮和人參、茯苓、甘草配伍使用,也就是四君子湯。四君子湯,益氣健脾,主治脾胃氣虛。本方中人參,白朮,炙甘草均可補氣健脾。人參大補元氣,健脾養胃,為君藥。白朮健脾燥溼為臣藥。茯苓滲溼健脾為佐藥。炙甘草甘溫調中,為方中使藥。



我是中藥藥劑師,左岸繁華似錦。請大家關注我!如有中藥方面的知識需要解答,大家可以私信我。


左岸講健康


白朮,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

功能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安胎。

本品甘溫,為補脾益氣,溫運脾陽的要藥。常可用治脾胃虛弱,運化失常,食少吐瀉,倦怠乏力等症。常與人參、茯苓、甘草同用,如四君子湯;若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洩瀉者,又當配人參、乾薑、甘草同用,如理中湯;若脾虛食滯,脘腹脹滿,食少吐瀉者,又常與枳實或再加木香、砂仁同用,如枳術丸或香砂枳術丸,共收健脾消食,消補兼施的功效。

本品苦溫健脾燥溼,甘溫健脾運溼,可用治脾溼健運,水溼內停所致痰飲水腫等症。如用治痰飲眩悸,常與茯苓、桂枝、甘草或澤瀉同用,如苓桂術甘湯、澤瀉湯;若治水腫脹滿,小便不利者,又可配桂枝、茯苓、豬苓、澤瀉同用,以健脾利溼,助陽化氣,如五苓散;若脾腎陽虛,全身浮腫,肢冷便溏者,又當配附子、乾薑、大腹皮等同用,以溫陽健脾,如實脾飲。

用治脾虛氣弱,衛陽不固所致表虛自汗之症,可伍黃芪、浮小麥同用。


進取16127558944


白朮配人參、茯苓、炙甘草,即有名的四君子湯,該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中醫重要的補益方劑。

方中人參為君藥,大補元氣,健脾養胃;白朮,健脾燥溼;佐以茯苓,健脾滲溼;炙甘草,甘溫調中,全方有益氣健脾,資生氣血,為補氣的基本方,用於脾胃虛弱,氣血虧虛,證見面色㿠白、語聲低微、四肢無力、舌淡脈緩者服之較佳。

關注歧黃中醫,請點擊我頭像右上角“點擊”,我會定期為你和家人發送靠譜的中醫藥知識,為你和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歧黃中醫方大夫


大家好,我是中醫推拿保健師巧玲,很高興繼續今天的分享,主題是:白朮和什麼在一起能健脾胃?從三個方面和大家分享:

首先,白朮屬於補齊的藥,味甘、苦,屬溫,歸脾胃經,既能補氣健脾、澡出利水,止汗、並且有安胎功效。



其次,脾氣虛,可食少脹滿、倦怠乏力。補脾胃可以黨參、甘草等配伍;消痞祛脹氣,可配合枳殼、枳實等同用;健脾燥溼止瀉可與陳皮、茯苓等同用。



最後,經典名方,四君子湯,益氣健脾、主治脾胃氣虛:白朮、人參、炙甘草、茯苓。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如果你想在生活中對自己有一個更好的瞭解和認識,你可以評論區留言給我你的問題,感謝信任,再見。


逍娟的生活


先說一下臉色黃,黃色在五行中屬土,而五臟中“脾”屬土,六腑中胃屬“土”,而黃色是土之本色。所以脾虛可以導致肌膚髮黃。這是中醫的說法。


但是在西醫看來,面色發黃首先的排除一下黃疸,再就是貧血。假設沒有這些方面的實質性病變。面黃確實得從脾虛論治。


當然脾虛也有好多種情況,比如:脾氣虛、脾虛溼盛、脾胃不和等情況。


白朮本身是屬於補氣藥,甘、苦,溫,歸脾胃經。白朮既善補氣健脾、燥除利水,又能止汗、安胎。


1、脾氣虛 可見食少脹滿,倦怠乏力,洩瀉。補脾胃可與黨參、甘草等配伍;消痞除脹可與枳殼、枳實等同用;健脾燥溼止瀉可與陳皮、茯苓等同用。還有個經典名方:四君子湯,益氣健脾,主治脾胃氣虛。本方中人參,白朮,炙甘草均可補氣健脾。人參大補元氣,健脾養胃,白朮健脾燥溼,茯苓滲溼健脾,炙甘草甘溫調中。


2.脾虛溼盛 見於水溼停留、痰飲、水腫。脾主運化水溼,脾氣虛,運化失職,可導致水溼內停。治寒飲可與茯苓、桂枝等配伍;治水腫常與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方中茯苓健脾補中,利水滲溼。古人云:治溼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正巧白朮和茯苓都有利水的作用,一燥一利,燥溼健脾。


3、脾胃不和 指的是脾胃納與化、升與降、潤與燥對立統一的失調。《明醫指掌》:“脾不和,則食不化;胃不和,則不思食。脾胃不和則不思而且不化。或吐,或瀉,或脹滿,或 吞酸 ,或 噯氣 ,或 噁心 ,用治中湯。脾不和,不喜食而食不消者,枳術丸;胃不和者,平胃散。”


我是皮科醫生劉光金,一箇中醫主治醫師,如果你有任何皮膚問題,或是中醫養生問題,都可以向我私信諮詢!


皮科醫生劉光金


【原植物】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

【藥用部位】

乾燥菌核。

【性味歸經】

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

【功能主治】

利水滲溼,健脾寧心。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洩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用法用量】

內服:煎劑,3~45g。丸散,3~9g。

【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羧甲基茯苓多糖毒性低,給小鼠SC 的LD50為3.13g/kg。對犬的急性、亞急性毒性試驗未見到明顯的毒性反應。

【抗腫瘤成分】

腺嘌呤(adenine);茯苓多糖(pachyman)。

【藥理作用】

抗腫瘤作用:

1﹒腺嘌呤

用於防治各種原因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特別是由於腫瘤化療、放療及苯類藥物中毒所造成的白細胞減少症,其磷酸鹽具有刺激白細胞增生作用,一般於用藥2~4周起效。在腫瘤化療前或同時使用本品,能防止白細胞減少症發生,因此可以延長化療時間。

2﹒茯苓多糖

茯苓聚糖(pachyman)本身無抗腫瘤活性,若切斷其所含的β‐(1,6)吡喃葡萄糖支鏈成為茯苓次聚糖(pachy maran),則對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可達96.88%。羧甲基茯苓多糖或羥乙基取代物均具有抗腫瘤活性。關於茯苓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腫瘤作用機制也有報道其無直接細胞毒作用,而是通過宿主中介作用而發揮抗腫瘤作用,即增強機體免疫力而起作用。

【臨床應用舉例】

1﹒肺癌

茯苓、麥冬、川貝母各15g,紫河車、熟地、生地、澤瀉、豬苓、紫貝齒、首烏、龍骨各12g,當歸、白芍、女貞子、白朮、丁香、神曲、麥芽、山楂、雞內金、阿膠(烊兌)、玳瑁末、蘆薈各9g,砂仁、人參各6g,硃砂、琥珀、甘草各3g,牡蠣、禹餘糧各30g,水煎服,日1 劑。連服1周後,接服下方:半枝蓮、木各30g,水煎服,日1 劑。連服1周後,又換服上方。如此交替服。

2﹒胃癌

茯苓、龍葵、半枝蓮各15g,紅參、白朮、黃芪各9g,訶子肉6g,乾薑、丁香、炙甘草各3g,水煎服,日1 劑。

3﹒食管癌

茯苓45g,赭石、清半夏、石竹根各30g,蘇梗、橄欖各18g,枳殼15g,橘紅、生薑各9g,硼砂3g,水煎2次,早、晚分服,日1 劑。


康復匯


白朮是一種中藥藥材,它的主要功效是健脾氣,補胃氣。


主要用於脾胃虛弱,不思飲食,食少腹脹,消化不良,大便溏薄,頭昏,頭痛等一些脾胃虛弱,脾胃功能不良,消化不良的人。

白朮用作健脾胃的時候,可以輔助一些中藥材增加療效。常和山藥,茯苓配伍使用。

山藥的功效:山藥,性溫,味甘。藥食兩用,健脾,益氣,補腎氣,補胃氣。

山藥的吃法,可以熬藥湯,也可以炒著吃,也可以蒸著吃。根據自己的需要,如果是用來治病,就熬藥湯,如果是用來調養脾胃,用來養生,就可以炒著吃,蒸著吃來健脾胃。

茯苓。茯苓健脾利溼,除溼化痰,健脾,補胃。常和白朮,山藥等配伍效果最好。

一款健胃食療粥。

  1. 茯苓,白朮,山藥,各20克,梗米適量。
  2. 鍋里加入適量的水,先下茯苓,薏米,山藥,煮20分鐘。
  3. 然後放入粳米,再熬成米粥。
  4. 功效,健脾胃,補腎氣,去溼氣。用於大便溏薄,大便粘滯,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的人。

雲波養生


  在我國,像白朮等一些有著極高藥用價值的中草藥,一直就是人們在平時常選的有防病治病效果的良藥,而在人們選擇用白朮來治療疾病的時候,對於白朮所具有的功效作用,也是應當提前進行了解的。

功能主治

補脾,益胃,燥溼,和中,安胎。治脾胃氣弱,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虛脹,洩瀉,痰飲,水腫,黃疸,溼痺,小便不利,頭暈,自汗,胎氣不安。

1、《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疾,五勞七傷,冷氣腹脹,補腰膝,消痰,治水氣,利小便,止反胃嘔逆,及筋骨弱軟,痃癖氣塊,婦人冷癥瘕,溫疾,山嵐瘴氣,除煩長肌。"

2、《醫學啟源》:"除溼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溼,除胃熱,強脾胃,進飲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熱,四肢睏倦,目不欲開,怠惰嗜臥,不思飲食,止渴,安胎。"

3、李杲:"去諸經中溼而理脾胃。"

4、王好古:"理中益脾,補肝風虛,主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身體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衝脈為病,逆氣裡急,臍腹痛。"

5、《本草衍義補遺》:"有汗則止,無汗則發。能消虛痰。"

6、《本經》:"主風寒溼痺,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

7、《別錄》:"主大風在身面,風眩頭痛,目淚出,消痰水,逐皮間風水結腫,除心下急滿,及霍亂吐下不止,利腰臍間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8、《藥性論》:"主大風頑痺,多年氣痢,心腹脹痛,破消宿食,開胃,去痰誕,除寒熱,止下洩,主面光悅,駐顏去皯,治水腫脹滿,止嘔逆,腹內冷痛,吐瀉不住,及胃氣虛冷痢。"

9、《唐本草》:"利小便。"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

陰虛燥渴,氣滯脹悶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註》:"防風、地榆為之使。"

②《藥品化義》:"凡鬱結氣滯,脹悶積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癰疽多膿,黑瘦人氣實作脹,皆宜忌用。"

附方

①治虛弱枯瘦,食而不化:於術(酒浸,九蒸九曬)一斤,菟絲子(酒煮吐絲,曬乾)一斤,共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錢。(《綱目拾遺》)

②治脾虛脹滿:白朮二兩,橘皮四兩。為末,灑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木香湯送下三十丸。(《全生指迷方》寬中丸)

③治痞,消食強胃:枳實(麩炒黃色)一兩,白朮二兩。上為極細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不拘時候,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蘭室秘藏》積術丸)

④服食滋補,止久洩痢:上好白朮十兩,切片,入瓦鍋內,水淹過二寸,文武火煎至一半,傾汁入器內,以渣再煎,如此三次,乃取前後汁同熬成膏,入器中一夜,傾去上面清水,收之。每服二、三匙,蜜湯調下。(《千金良方》白朮膏)

⑤治脾虛洩瀉:白朮一兩,芍藥半兩(冬月不用芍藥,加肉豆蔻,洩者炒)。上為末,粥丸。(《丹溪心法》白朮丸)

⑥治小兒久患洩瀉,脾虛不進飲食,或食訖仍前瀉下,米穀不化:白朮一分(米泔浸一時,切,焙乾),半夏一錢半(浸洗七次),丁香半錢(炒)。上為細末,生薑自然汁糊丸,黍米大。每半歲兒三丸,三五歲兒五、七丸,淡生薑湯下,早晚各一。(《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溫白丸)

⑦治溼瀉暑瀉:白朮、車前子等分,炒為末,白湯下二、三錢。(《簡便單方》)

⑧治腸風痔漏、脫肛瀉血、面色萎黃,積年久不瘥:白朮一斤(糯米泔浸三日,細研銼,炒焦為末),乾地黃半斤(淨洗,用碗盛於甑上蒸爛細研)。上相和,如硬,滴酒少許,眾手丸梧桐子大,焙乾。每服十五丸,空心粥飲下,加至二十丸。(《普濟方》香術丸)

⑨治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枳實七枚,白朮二兩。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腹中耍即當散也。(《金匱要賂)枳術湯)

⑩治傷寒八九日,風溼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大便堅,小便自利者:白朮二兩,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兩(炙),生薑一兩半(切),大棗六枚。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一服覺身痺半日許,再服。三服都盡,其人如冒狀,勿怪,即是術、附並走皮中,逐水氣未得除故耳。(《金匱要略》白朮附子湯)

以上便是對白朮的功效作用的介紹,對於喜歡用白朮來防病治病的人來講,對於白朮做具有的藥用功效,大家也是應當提前進行了解的,而在治療人們的脾虛食少和腹脹洩瀉等症上,白朮的作用與效果也是需要大家在深入瞭解後才進行使用的。


竹雨溪上來


白朮和茯苓在一起能健脾胃;(白朮和茯苓,是天生的一對健脾和胃.燥溼利水的配對,亦是最佳配搭。)

白朮,是菊科植物;亦是一味“補氣藥。”

【性味.歸經】苦.甘,溫。歸脾.胃經。

【功效】補脾益氣,燥溼利水,固表止汗。

【適用】脾虛,不思飲食,倦怠無力,洩瀉,水腫,胸膈煩悶,痰飲,自汗,胎動不安等。

白朮:含揮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蒼朮醇和蒼朮酮,並含維生素A類物質。

白朮,有促進腸胃分泌的作用。有明顯而持久的利尿作用,且能促進電解質特別是納的排出。有降低血糖 ,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元減少的作用。

茯苓,是多孔菌科植物;是一味“利水退腫藥”。

【性味.歸經】甘.淡,平。歸心.肺.脾.膀胱經。

【功效】利水滲溼,健脾補中,寧心安神。

【適用】脾胃虛弱,心神不寧,溼停水腫,小便不利,脾虛腹瀉,痰飲喘咳等。

茯苓,含茯苓聚糖.茯苓酸.蛋白質.脂肪.卵磷脂.組胺酸.膽鹼.麥角甾醇.鉀鹽.酵素.腺嘌呤等。


大林147181751


白朮,人參,茯苓,薏米,芡實,蓮子,山藥,麥芽,扁豆,山楂就成了有名的清宮八珍糕,調理脾胃,助消化,提高免疫力,補中益氣。出自明代陳實功,清乾隆年間盛行,一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使用,並在家自做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