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殺菌劑: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它們之間有何區別?

殺菌劑: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它們之間有何區別?

在您閱讀本文前,您可以點擊右上方“關注”,以後您就可以免費收到“火種三農”每天推送的內容。感謝您的關注!


說到殺菌劑,這兩年最火的莫過於甲氧基丙烯酸酯類了。也許很多人對甲氧基丙烯酸酯不太瞭解,但說到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大家一定不陌生,今天我們就來講述這些"菌酯"的故事。

殺菌劑: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它們之間有何區別?

都叫"菌酯"效果有何不同?

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因其分子內含基團的不同分別起了不同的名字。換句話說就是主要成分的骨架是差不多的,只是有略微差異,導致在防治上面也有略微的差異性。

這3個化合物都具有保護、治療、剷除的作用,最大的區別在於醚菌酯較其他兩個移動性差一些,吡唑醚菌酯較前兩個活性高一些,嘧菌酯滲透性更強一些。

如果這3個殺菌劑同一天開發出來,那大家對它們的認識絕對不像今天這樣非要分出個高低,因為他們真的差不多

殺菌劑: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它們之間有何區別?

之所以有人說醚菌酯這兩年效果不太好,是因為醚菌酯開發較早,抗性也起來了。

吡唑醚菌酯是較新的化合物,抗性較低,活性最高。就前期防效來說,嘧菌酯和醚菌酯半斤八兩,後期治療作用也都平分秋色。

由於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良好的內吸移動性,在實際應用中這兩者更好用。但是如果把醚菌酯噴霧用水量加大,噴得均勻些,效果也差不到哪兒去。

嘧菌酯

殺菌劑: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它們之間有何區別?

殺菌譜很廣,對子囊菌、擔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綱中的大部分病原菌有效。嘧菌酯在我國25種農作物上取得登記,用於防治33種病害。

主要有番茄早疫病、晚疫病和葉黴病,黃瓜霜黴病、白粉病、黑星病和蔓枯病,辣椒炭疽病和疫病,馬鈴薯晚疫病、早疫病和黑痣病,葡萄霜黴病、白腐病和黑痘病,柑橘炭疽病和瘡痂病,西瓜炭疽病,絲瓜霜黴病、冬瓜霜黴病和炭疽病,荔枝霜疫黴病,香蕉葉斑病,芒果炭疽病,大豆鏽病,水稻稻瘟病和紋枯病等。

醚菌酯

殺菌劑: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它們之間有何區別?

殺菌譜不如嘧菌酯廣,但對白粉病等特效,醚菌酯在我國15種作物上取得登記,用於防治13種病害。

主要有黃瓜、草莓白粉病,小麥白粉病和鏽病,蘋果白粉病、斑點落葉病和黑星病,梨樹黑星病,番茄早疫病,葡萄霜黴病和香蕉葉斑病等。

吡唑醚菌酯

殺菌劑: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它們之間有何區別?

相對抑菌活性最強,具有較強的抑制病菌孢子萌發能力,對子囊菌類、擔子菌類、半知菌類及卵菌類等植物病原菌有顯著的抗菌活性,且具有潛在的治療活性,可用於防治多種作物真菌性病害。吡唑醚菌酯在植物體內的傳導活性較強,可改善作物生理機能,增強作物抗逆性。

在我國23種作物上取得登記,用於防治25種病害,且在玉米和大豆上獲得登記"植物健康作用"。

登記的主要防治對象有黃瓜白粉病和霜黴病,白菜、西瓜、茶樹、芒果和香蕉炭疽病,香蕉黑星病、葉斑病和軸腐病,草坪褐斑病,玉米大斑病和植物健康作用等。

注意交互抗性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均屬高等抗性風險,且彼此間具有交互抗性(即使用嘧菌酯、醚菌酯或吡唑醚菌酯其中任何一種,均會同時對3種殺菌劑都產生抗性),長期連續使用,病原菌的抗藥性會迅速上升,這也就是近些年普遍反映嘧菌酯、醚菌酯對病害防治效果下降的主要原因。

殺菌劑: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它們之間有何區別?

從抗性治理的角度,在每個作物生長季,嘧菌酯、醚菌酯或吡唑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類的殺菌劑合計用藥次數也不應超過3~4次,應該和其他不同作用機制的殺菌劑(如三唑類等)輪換交替使用。

殺菌劑: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它們之間有何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