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哪些方法可以減少仔豬斷奶前的死亡率?

龔一鳴


有哪些方法可以減少仔豬斷奶前的死亡率?

仔豬哺乳期間有母乳的保護,正常情況不會出現死亡,但是有幾種疾病是在母源抗體的保護下依然會引起仔豬發病而死亡的。


一、偽狂犬

哺乳仔豬感染偽狂犬的死亡率可達100%,有時即使母豬打了疫苗有母源抗體,仔豬依然會發病,為了防止哺乳仔豬發病,可通過提高母豬免疫次數,一年普免3-4次,仔豬出生後滴鼻+肌注給仔豬免疫偽狂犬疫苗。


二、藍耳病

藍耳病這幾年給養豬業造成的危害還是比較大的,臨床上的主要表現為妊娠母豬流產和產死胎,保育仔豬大面積呼吸道疾病,哺乳仔豬的急性死亡。

雖然有多種藍耳疫苗,但是藍耳疫苗依然有比較大的爭議,若是豬場存在藍耳病疫情,想快速控制疫情就需要免疫藍耳疫苗,而且以經典株疫苗相對安全。

三、腹瀉

哺乳仔豬常見腹瀉有病毒性腹瀉和仔豬黃白痢,其中病毒性腹瀉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要明顯高於仔豬黃白痢,二者區別的重點在於病毒性腹瀉會導致病豬的嘔吐,而仔豬黃白痢通常只有腹瀉症狀。

防控病毒性腹瀉,目前只能通過疫苗,在母豬產前45天和產前15天后海穴免疫兩次腹瀉疫苗。同時降低豬舍內的溼度,提高豬舍內的溫度。

防控細菌性腹瀉可通過母豬產前產後飼料中加入抗生素,仔豬出生後灌服微生態製劑和中藥提取物,或者仔豬出生後肌注長效抗生素進行預防。

關於腹瀉類防控的具體方案可以參考往期回答。



果然悠


有哪些方法可以減少仔豬斷奶前的死亡率?

仔豬斷奶前死亡率居高不下,對於豬場而言是筆不小的損失,那我們先來看看造成仔豬斷奶前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1)仔豬天生缺陷導致仔豬的免疫力低,易形成僵豬或者死亡;

(2)豬舍內管理不當導致仔豬受傷死亡;

(3)豬舍管理不當導致仔豬被母豬壓死或者是奶水攝入不足導致仔豬餓死;

(4)由於仔豬受到病毒感染或者是拉稀等造成仔豬死亡。

那究竟該如何來降低仔豬斷奶前的死亡率呢?

1、分娩前:對於產房進行徹底的消毒處理,母豬上產床之前需全身消毒處理,在分娩時對初生仔豬應以乾淨的抹布清除初生仔豬口鼻等處覆蓋的粘液,並擦乾全身,做好初生仔豬的保暖工作,同時保證小豬能及時攝取到初乳。

2、每天定時巡查產房,最好是固定乳頭飼養,可將弱小的仔豬放置在出奶量最好的乳頭之上,較大的仔豬放在後方,同時為母豬提供充足的營養和乾淨的飲水,還需為母豬提供安靜、無外界刺激的的生活環境,防止母豬因煩躁等咬傷仔豬。

3、由於初生仔豬的脂肪很薄,體溫散熱快,而且仔豬的體溫控制不成熟,所以一定要做好仔豬的保溫工作,產房最好是保持在25-28℃,保溫區保證在32-33℃。

4、仔豬初生時做好剪牙和剪尾,防止母豬牙齒過長導致母豬乳頭受傷引起不適,造成仔豬死亡。5、在做好免疫的免疫預防,及時消毒處理,減少仔豬的發病率。同時還需預防仔豬黃白痢的產生等。

圖片/來源網絡


微養殖


剛剛說到了養豬業,由於豬瘟的形象現在很多的公司已經是出於全封閉狀態,如果控制不住過罷年就等著吃天價豬肉,話說養豬如何提高仔豬的斷奶前死亡率呢?也就是相當於如何提高psy指數,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將psy做到28頭呢?

仔豬主要死亡原因

斷奶前小豬的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壓死,然後弱仔,腹瀉,凍死等。

看看下面的這些數據你們能不能達到,下面的數據其實真的不算好。


預防仔豬死亡措施

①加強巡視:在很多的養殖場裡面晚上產房基本上都是有值夜班的,然後每人負責一個單元。

②加強管理:仔豬出生以後45分鐘以內吃上初乳,及時對仔豬進行保溫,分娩舍溫度控制在25度左右,保溫箱30度左右,出生後去除黏液靜心照顧補鐵之後放入保溫箱中。

③做好環境管理:每次妊娠母豬在上床之前就要把產房進行衝欄消毒處理,防治疾病的垂直傳播,另外就是糞便清除乾淨,滅蚊蠅。


④預防疾病:疾病的預防也很重要,尤其是母豬,在分娩後幾天因為黃白痢死亡的仔豬也很多。該有就弱仔可以寄養,奶水不夠也可以寄養等。

⑤妊娠母豬的管理:妊娠母豬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就和配種舍有些明確的關係了,吃好喝好,不鞭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