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0 阿里電商助力“黔貨出山” 貴州14縣脫貧摘帽

7月19日電 依託互聯網電商平臺,貴州六盤水市普古鄉舍烹村成了遠近聞名的電商村,不僅發展起了刺梨、獼猴桃、紅豆杉和藍莓等特色產業,還依靠溼地資源發展起了鄉村觀光旅遊。

去年底,舍烹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萬元,3900多人全部實現脫貧,種植的獼猴桃甚至出口到了加拿大以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而在2011年以前,舍烹村還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僅700多元。

普古鄉舍烹村不是個案,通過阿里巴巴線上平臺,貴州16個縣域的農產品走出大山,供全國2億買家在線上選購,而得到互聯網電商的助力,貴州先後有桐梓、習水、湄潭等14個縣相繼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

阿里電商助力“黔貨出山” 貴州14縣脫貧摘帽

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入駐黔東南。

數據顯示,5年來貴州全省農村貧困人口從923萬人減少到280萬人,累計減貧670.8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6.8%下降到8%以下;與此相對應,農村淘寶在全國也有700個縣落地,其中包括178個國家級貧困縣,孵化出160多個區域農業品牌,推出了486個興農扶貧產品。去年,在阿里巴巴零售平臺上,國家級貧困縣的網絡銷售額超過370億元。

“畝產一千美金”計劃落地貴州 20款黔貨搭上電商快車(小)

今年4月,貴州黎平、湄潭、花溪、貴定、長順、興義、凱里等16個縣在農村淘寶興農扶貧頻道開通官方服務站,“畝產一千美金”計劃正式落戶貴州。農村淘寶也聯合淘搶購、聚划算等阿里巴巴線上資源發起“尋味中國——舌尖上的貴州”活動,幫助16個縣銷售農產品。

三天時間,阿里巴巴幫助貴州14個縣打造了20個核心農品,總銷售額將近200萬,其中興仁薏米5小時售罄6.6萬斤,惠水牛肉乾15分鐘熱銷1.2萬件,黔西南的古方紅糖更是3分鐘賣掉了4000單。

阿里電商助力“黔貨出山” 貴州14縣脫貧摘帽

產銷精準對接讓黔貨出山走上快車道。

貴州興仁農戶肖令華說,以前自己種的薏仁米都是麻袋包裝,直接賣給商販,落到自己手裡的收入一畝地還不到4000元。這次活動的總銷售額接近100萬元,其中肖令華的收入達到了畝產6500元。

“興農扶貧官方服務站是一個商業加公益的項目,我們希望用商業的手段達到公益的目的,幫助農戶脫貧增收,實現畝產一千美金”,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鄉村事業部總經理王建勳說。據瞭解,開通以來,興農扶貧頻道及官方服務站已幫助幾十個農產品成為爆款網貨,其中,阿克蘇蘋果半天時間賣出170萬斤,奉節臍橙一天銷售200萬元,西峽獼猴桃兩天賣出1.5萬單。

電商基礎設施進村 為返鄉創業搭建施展平臺

鄉村振興不僅要產業興旺,還要“村裡有人”。目前,農村淘寶在全國29個省有3萬餘名村小二,其中貴州的村小二超過2000人,通過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在鄉村搭建的電商基礎設施,眾多返鄉創業的年輕人有了施展的平臺。

來自貴州的全國人大代表、銅仁市萬山區萬山鎮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負責人華茜是一位返鄉創業的侗族青年。2015年,華茜加入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成為“村小二”,3年間她不僅為當地農民免費提供代購和代銷服務,推動當地原生態綠色產品走出深閨被人識,更重要的是,還把萬山的土特產賣到了全國各地,通過一根網線,讓大城市的人品嚐到萬山的紅薯片、野蜂蜜、米酒等美味。

如今,華茜開辦了電商服務中心、農特產品展示中心,先後成立了創業指導中心、婦女創業孵化中心,開辦了金融服務、體驗店等多種業務的綜合點。通過免費給返鄉青年分享電商創業感想、教授創業創新經驗,帶動當地100多名農村青年創業。

興農扶貧不僅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通過人才培養傳授電商意識和技能,是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在電商手段之外,“授人以漁”的重要手段。

截至目前,淘寶大學在貴州息烽、湄潭、清鎮、獨山已經設立了四個培訓基地,培訓覆蓋超過1萬人,其中清鎮職教城學生通過CETC電子商務專業人才認證達676人,緩解了電商人才匱乏難題的同時,也為電商小微企業提供了人才支撐,“未來3年,淘寶大學還會在貴州當地新增兩個培訓中心,電商培訓將覆蓋2萬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