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野生動物悠然漫步昔日熱鬧採礦區

中國張掖網肅南訊 野生動物的增加,是一個地區生態環境向好的表現,也是生物鏈修復的指標。隨著山水林田湖草修復工程的實施,肅南縣境內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今年,在肅南縣發現野生動物的視頻和圖片經常出現在各類媒體,但今天亮相的這幾位,和以往的很不一樣,因為它們出現的地方不一般。9月6日,記者在皇城鎮西城村採訪時,偶遇一群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岩羊,它們在夕陽下的草地上悠閒覓食,面對100多米外記者的鏡頭,一點兒也不慌張,顯得很有定力。離它們不遠的地方,就是被列入祁連山自然保護區肅南縣境內生態環境問題清單的原皇城西石門螢石礦5號礦井。不過,如果不是知情人,很難相信這裡曾經是一處有一定規模的採礦點。經過兩年的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昔日的礦點已經和周邊的環境差不多融為一體。

肅南縣皇城鎮馬營資源管護站護林員劉建軍:“現在所有的礦一停,礦周圍都出現了些野生動物,像馬鹿、岩羊,以前我們根本就看不到。”

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98萬公頃,其中近6成在肅南縣境內,肅南縣是保護區最大的資源主體,也是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治理的主戰場。自去年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整治以來,縣上加快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修復工程,涉及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水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森林植被恢復治理、草原生態恢復治理和生態移民搬遷等4大類14個生態修復治理項目全部開工。

截至目前,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由肅南縣負責整改的140項問題已全部通過市、縣驗收銷號。與此同時,堅持把自然保護區外圍區域生態環境整治與保護區內生態環境整治同等重視、同步推進,核查梳理的110項問題全部完成了整治任務。祁連山保護區人為破壞基本禁絕,受損的生態系統得以休養生息。(屈東昇 楊海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