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從錢塘江到西湖,一年年“衝刺”,一年年失敗,它想住到西湖裡,不容易!

都市快報

這兩天,“海瓜子”又在西湖邊露面了!

从钱塘江到西湖,一年年“冲刺”,一年年失败,它想住到西湖里,不容易!

錢塘江裡的“海瓜子”,成群結隊,朝著西湖蜂擁而來。可惜,都還沒能捱到西湖的邊。

即便過了進水口,到了西湖引水預處理場,它們就被“當面”攔下了。

从钱塘江到西湖,一年年“冲刺”,一年年失败,它想住到西湖里,不容易!

(西湖引水預處理場沉澱池進水攔網的“海瓜子”)

從錢塘江到西湖,一年年“衝刺”,一年年失敗,“海瓜子”想住到西湖裡,哪有那麼容易。

西湖引水預處理場站長盧強,年年帶著引水衛士攔截,說今年“大功告捷”,攔截的“海瓜子”數量,是近十年來最低的!

一網上來

腥!

杭州人大概都知道,西湖水來自錢塘江,錢江一橋以東的西湖引水泵站,是西湖引配水工程的第一站。

每天有30萬立方米的水,從這裡被“取走”,不過,不是直接進西湖,而要先到西湖引水預處理場。

西湖引水預處理場位於九曜山南側、杭幫菜博物館的山腳下,錢塘江水到了這裡,經過加藥、混合、絮凝、沉澱幾個步驟,最後往西湖裡輸送的時候,已經清澈透明。

這時候的水不僅顏值高,而且已經完成了“減肥”任務——原來在水裡基本以顆粒態存在的總磷也被一同去除。

清澈的出水沿著九曜山輸水隧洞奔騰向前,一路往北流經太子灣明渠,穿過南山路,注入小南湖。

“海瓜子”想進西湖,最快捷的路線就是走這裡。可惜,也就是這裡,是讓它不得不放棄西湖的地方。

西湖引水預處理場,有四個進水口,每個進水口配了三道攔網,“海瓜子”的西湖之遊就是停在了這道攔網上。

昨天上午,兩位引水衛士上手,合力把一道攔網拉起來。網出水的瞬間,一股腥味直衝鼻腔。圍觀的我,忍不住乾嘔了兩下,盧強說:“這還算好的,天熱的時候,那才叫臭!”

从钱塘江到西湖,一年年“冲刺”,一年年失败,它想住到西湖里,不容易!

(工作人員將進水攔網上攔截的“海瓜子”拉上來)

一網拉上來,“海瓜子”就牢牢地附著在網上,要使勁才甩得下來。一個網看上去,“海瓜子”爬了大約半網的樣子。

盧強很高興,說今年的“海瓜子”少了不要太多哦。

往年,七八月,是“海瓜子”最囂張的時候,盧強說一天隨便弄弄也要五六百斤,起碼裝滿兩個垃圾桶。但今年,一天也就半個垃圾桶的量。

去年大清理

可能讓“海瓜子”斷檔

西湖引水預處理場,是2003年建起來的,起初沒有“海瓜子”,過了幾年慢慢出現,接著就越來越多。

盧強說,多的時候,一網下去,五六個人都拉不起來。

最初見到它們,大家也不認識,看看模樣像海里頭的“海瓜子”,就這麼叫了起來。海瓜子炒炒都好吃的,但這裡攔下來的,“太腥氣了,誰要吃”?

从钱塘江到西湖,一年年“冲刺”,一年年失败,它想住到西湖里,不容易!

(攔網裡的“海瓜子”)

不但腥,肉也沒有的。一顆顆都是指甲蓋大小,殼倒是薄薄的,剝開來,裡頭的肉很少,就好比一顆顆癟掉的瓜子。

整個西湖引水預處理場,都沒人願意嚐嚐看,一網網抓,一網網倒進垃圾桶。

因為“海瓜子”離開水一會兒就死,夏天稍稍一曬馬上就臭了,還連累得大家要不停地和清潔工人說“幫幫忙”。

从钱塘江到西湖,一年年“冲刺”,一年年失败,它想住到西湖里,不容易!

(攔網裡的“海瓜子”)

為了它這麼費勁,是因為每年夏天,“海瓜子”繁殖太快太多了,要是不攔截的話,就會堵塞引水通道,影響引水量,所以每年夏天都是清理“海瓜子”的繁忙季。

今年的“海瓜子”為什麼這麼少?盧強說,肯定是和去年的管網大清理有關。

去年,直徑2米的管道抽乾了水,人走進去後嚇了一跳。盧強說:“管壁上密密麻麻,都趴滿了‘海瓜子’,起碼五六公分厚。”

於是,趁著管網大清理,也把佔領管壁的“海瓜子”們徹底清理了一次——打開水泵,加大水量,對著管壁直衝,把它們都沖走。

本來都準備好今年還要再“大戰一場”的,結果沒想到大清理效果這麼好,盧強說,很可能是把它們從“源頭”上清理掉了。

“海瓜子”少了,西湖引水預處理場也跟著清爽了不少。

海瓜子”其實是淡水貽貝

一直叫“海瓜子”,盧強說,其實大家也不知道它到底叫什麼。去年夏天,很多人聽說西湖“海瓜子”多,來打聽的人不要太多哦。

有人說,這就是“海瓜子”,只是還沒長大,要長到起碼栗子大小,肉厚了,吃起來像黃蜆兒一樣,鮮的。

很多飼料廠來問,想收購。一個說餵鴨子吃的,一個說曬乾了打成粉,餵豬的。但是飼料廠開口都很大,一天都要幾噸的量,西湖引水預處理場最多的時候一天也才攔下五六百斤,根本夠不上。

浙江自然博物館研究貝類的錢周興,聽說了以後,也跑了一趟西湖引水預處理場,專門去看過,蓋章認定“海瓜子”其實是淡水貽貝。

錢周興說,貽貝的家族非常龐大,都是生活在海水裡。“海瓜子”是貽貝里唯一一個可以生活在淡水裡的,屬於淡水殼菜的一種。

吃是可以吃的,但幾乎沒有人會吃,因為它“兩頭不佔”:一個呢,是肉不好、味道不好,壓根比不上同一個水域裡的黃蜆兒;另一個呢,和海里的淡菜比,那就更沒法提了,不過豬、鴨、鵝這些倒是蠻喜歡吃的。

每年天熱以後,氣溫上了25℃,淡水貽貝就會活躍起來,開始繁殖。今年量這麼少,錢周興說,肯定是和去年的大清理有關,“生活的小家都被剷除了,母體都弄沒了,沒有來得及留下下一代。”

不過,錢周興也說了,它們絕對不會就此消失,再過上一兩年,又會慢慢多起來,搞不好以後還會再一次“大家族”趕來。

除了“海瓜子”

網還攔下了什麼?

四個進水口,每個進水口配了三道攔網,盧強說,2004年裝下這些攔網的時候,壓根沒想到後來要對付“海瓜子”,最初是為了攔垃圾的。

最怕的是塑料袋、塑料杯、樹枝,尤其是塑料杯,一個不留心堵住了吸水口,就會導致淤泥吸不出來,每次都要費好大勁打撈,煩都煩死。

早些年,從錢塘江“遊”過來的垃圾,還真不少。大概從2007年開始,“海瓜子”數量多了,成了“頭號選手”。

但同時,垃圾也一年比一年少了下來。尤其是這兩年,盧強說,一網網拉上來,垃圾很少見到了。

昨天,連著拉了兩網,只看到了一片塑料包裝紙,好像是個零食包裝。

小魚倒是不少,每一網都有五六條小鯽魚,還沒手指頭長呢,在網裡蹦來蹦去的。引水衛士趕緊撿起來,扔進水裡,讓它們重獲自由。還有條巴掌長的白條,已經肚皮朝天了,盧強說碰到死魚,就撿出來扔掉。

每天早上8點和傍晚5點,都會拉網清理,每天攔截的“獵物”不要太多哦,除了小魚、小蝦,偶爾還有青蛙和蛇。

盧強說,最討厭碰到有人在錢塘江裡放生。頭天有人放生了,第二天一早,一網拉上來,都是早就翻白眼了的死魚。“外頭隨便買來的魚蝦,根本不適應錢塘江,一天就死。這哪裡是做善事?明明是壞事啊。”

記者 劉雲 攝影 朱丹陽

从钱塘江到西湖,一年年“冲刺”,一年年失败,它想住到西湖里,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