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1 手工貨和模型貨之我見

手工貨和模型貨之我見

手工貨和模型貨之我見

清中期以前,一般的紫砂茶壺都不用模具製作,而一直是採用立泥片拍身筒或泥片鑲身筒成形方法,並因此形成了特有的工藝技法。當然,最原始的紫砂茶壺也不是拍身筒成形,而是手捏實心成型以後再掏空而成,叫做捏築法。也有搓成細泥條盤旋堆築成型的,叫做盤築法,然後裝接手把、的子和嘴巴,外表也很粗糙,遠沒有現在做得那麼平整光潔。隨著紫砂茶壺造形的不斷豐富,有些比較複雜細緻的形狀或裝飾部件,就開始藉助模具印壓後再加工製作,那種先做出模樣再翻成外范進行靠模的方法,早在青銅器時期就已經廣泛使用並且十分成熟高明。

手工貨和模型貨之我見

手工貨和模型貨之我見

手工貨和模型貨之我見

清中期以後,為了成型簡便、穩定以及增加產量,使用模具來做紫砂茶壺的工匠就開始增多。最初用於紫砂陶的模具是由木頭所制,後來有人採用了陶製模具,其強度和穩定性超過了木製模,直到出現了石膏,因其諸多的優點而基本上取代了原有的各種模具。模具成型的特點是:穩定性好、平整度高、統一性好、尺寸標準產量高、製作技術要求低,但形制缺乏變化的韻味,以及常留有模對開接逢線,也就是常說的模型接頭。而手工貨的特點是:製作技術要求較高、產量低、隨意性強、形體多變無法完全複製、並總能留下自然的手工意趣。相比之下,同樣一個東西,手工貨的價值肯定要大於模型貨,每一位壺工都是根據自己的技能和綜合取向來選擇成型方法,包括類型和檔次、速度和數量等。

手工貨和模型貨之我見

手工貨和模型貨之我見

手工貨和模型貨之我見

然而,要鑑別手工貨的真假是很難的,一般人根本無法看懂,即便是藝人,也會看走眼,會把高手做的模型壺看成全手壺。所以,如果你不是用於收藏,而僅僅是用來喝茶,真的很非常沒有必要糾結於是否是全手,因為不管全手與否,只要泥料正,他喝茶的功能並沒有差別。而且手藝高的藝人,澆模型用的母模本身就是自己全手工打造的,這個模型壺做出來也和全手就沒啥太多的區別了。況且純手工製作畢竟難度高產量低,如果大家都去作純手工壺,那這麼大的市場又怎能得到滿足呢?要真的如此,我看大家都只能用玻璃杯喝茶了,因為買不起啊!因此,大部分玩家就不要有太高的要求了。事實上現在絕大多數的紫砂茶壺都是半手工製作,也就是說腳不能做壺而肯定是手在做,而手呢又藉助模具在生產,採用些方法儘量做到看不出模型的痕跡就是了。當然,追求傳統品味和檔次,現在真的用純手工在做壺的人還是不少的,甚至也有在傳統基礎上成功創新的作品出現,但比例不會太大……。再說,幾百年以來,紫砂茶壺始終有作品和商品之分,可是,真正算得上作品的能有多少呢,大部分還只是用品罷了。


手工貨和模型貨之我見


手工貨和模型貨之我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