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我的羅漢松盆景《千帆》,造型改做全過程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詩人劉禹錫藉助這兩句詩訴說心中塊壘,他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十分惆悵,卻又相當達觀——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這千帆競發、萬木正春的境界,有感於此,便將自己的一件羅漢松作品命名為《千帆》。

我的羅漢松盆景《千帆》,造型改做全過程


圖1 《千帆》原樁(左側兩根之間)


《千帆》的原樁是2006年底從福建霞浦淘得的羅漢松虯枝,當時目測該樹樁已經有百年曆史,心中甚是喜歡,加之它自然盤虯的曲線頗有力度,古樸中凸顯出一股傲然的雄風,蒼勁有力而又飄逸灑脫,於是毅然買下。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

《千帆》原樁很大,幾乎沒有葉子,但枝幹皮層很新鮮,感覺有成活的可能。也幾乎沒有細根,只有兩條粗根。一條基部直徑約10~20釐米,60~70釐米長;一條基部直徑約5~6釐米,40~50釐米長。兩條粗根上只有1~2條極其稀少的細根。能否讓粗根生出較多的細根完全沒有把握,只能試著來。

我的羅漢松盆景《千帆》,造型改做全過程


圖2《千帆》在木盒中養植


第一步 原樁運回家,因為一時沒地方栽,就用麻袋把它整個包住,再用水噴溼,放在室內,如此堅持了半個月。

第二步 我裁製了一個寬1.1米、長1.5米、深0.4米的木箱子,將原樁栽入其中。基質以粗沙為主,摻上一點點黃土,以便固定根部並保水。栽種時由於兩條粗根的根頭(根尖)都有部分破損或乾癟,所以分別切掉3~5釐米,露出新鮮部分,以利於養活。切口塗抹黃泥防腐。

我的羅漢松盆景《千帆》,造型改做全過程


圖3 原樁成活並長出新的細根


至於需要生根的部位,我採用挑破根皮的辦法,促進發根。挑皮操作如下:刀口朝上,切入皮層,至剛剛觸及木質部(即皮和木質部自然貼合的地方)時止,挑破的根皮呈半月形,長1.5~2釐米,然後稍稍掀開根皮,在破口處塞上一層黃泥,如果能混入少量生根粉更好。需要生根的部位一一如此處理好,即可栽入。栽入時用基質將根部全部蓋上,特別是挑破部位一定要入土。

我的羅漢松盆景《千帆》,造型改做全過程


圖4 新長出的繁茂的細根


第三步 立刻給沒葉的枝幹嫁接葉子,這是保障成活的關鍵一步。大家都知道,沒葉子的羅漢松樹樁皮部光光的,沒有芽點,不會自己發葉,只有立即接上葉子,樹樁才能呼吸,才有成活的可能。同時,這也是嫁接換冠的好時機,我嫁接的是菊花羅漢松(我們當地簡稱菊花羅)。插穗長10~20釐米,最短5~6釐米,筷子粗細,用插皮接的方法把樹幹中部往上的枝幹全部接上。一切按常規操作完成後,把每一個嫁接部位用釘子固定,以免成活之後長著長著把接穗頂出來。釘子以後如果埋進去就算了,如果露在外面,可以在接穗完全長結實之後取出來。

我的羅漢松盆景《千帆》,造型改做全過程


圖5 較細的粗根分叉處達80釐米,不好看


第四步 栽進木箱之後精心培育。1年之內不施肥,只澆清水,保證充足的光照和合適的溫度。1年之後見有生機,才開始施很稀薄的腐熟菜籽餅水,後來又把菜籽餅碎塊裝進施肥專用的塑料罩裡,在根與盆(木箱)壁中間位置放上一圈,塑料罩之間隔開一定距離。之所以強調放在根與盆壁中間位置,而不是直接放在盆壁處,是為了防止根過於貼近盆壁生長,因為根會追著肥走。如此養護1~2年,原樁在木箱裡神奇般地成活了,枝葉也茂盛了,下部生出很多細根,差不多有電線粗細。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但主根形態不是很美觀,特別是稍細的那條粗根,中間又分成兩叉,兩叉之間相隔80釐米,很不好處理。我曾想設法把翹起的那端壓下去,但沒有成功,最後只得在上盆時截下去。粗的那條根也短截至20多釐米。同時疏剪了過多的細根。


我的羅漢松盆景《千帆》,造型改做全過程


圖6 挑破根皮處理


第五步 對於根部缺根,大多數人會選擇嫁接小樹苗彌補,但這樣會給樹樁造成疤痕,破壞其原有的滄桑感,而且上百年的樹樁不像年輕樹木那樣生命力旺盛,嫁接往往會造成感染,導致樹樁死亡。而我更希望用一種自然的方法處理。我的方法依然是挑破根皮,所不同的是這次不是為了促進生根,而是為了塑造根盤。我觀察已經剪短的樹根,如果有凹缺,便在貼近土面的位置選擇一處把根皮挑開,方法同上。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挑開的兩處之間不能相隔太近,以免破壞水線,影響成活。待挑皮處生根後,借換盆的機會把覆蓋的土壤扒下來,讓新生的根露出來,自然風化。一段時間之後,原根部位不但更加豐滿了,而且無疤痕。如果再長出新根,可以再挑開根皮,使其風化。這是我在養護羅漢松時自己摸索的一點體會。

我的羅漢松盆景《千帆》,造型改做全過程


圖7 截短主根的狀態


第六步 上述處理好之後,我開始將原樁上盆。上盆之前,我把側枝做了修剪,突出主幹盤虯扭轉、動感十足的特點。修剪上盆之後,半臥的弧形主幹頗有幾分小船和桅杆的感覺,而樹冠上的枝葉又像是張開的風帆,於是便有了《千帆》的題名。

我的羅漢松盆景《千帆》,造型改做全過程


圖8 上盆前修短根系


《千帆》帶著我的希望重新起航了。上盆之後,又耐心培育2~3年,待枝條長粗壯之後,再度修剪造型,然後再觀察再造型。如此重複3~4年,就像愚公移山那樣,一點一點週而復始,循序漸進。經歷了多次修剪和塑造之後,《千帆》的生命依然那麼旺盛和堅強,造型上慢慢接近我預想的效果。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

我的羅漢松盆景《千帆》,造型改做全過程


圖9 上盆培養


盆中的《千帆》又經過半年的休養,“體力”基本恢復,於是才將它栽進我心愛的花瓣形紫砂盆中,開始更精細的造型。這段時間主要是以枝的造型為主。大約又經過3~4年的時間,才有現在這般奇特流暢、妙不可言的造型。當然,它離最終成熟還有一段遙遠的路要走。

我的羅漢松盆景《千帆》,造型改做全過程


圖10 上觀賞盆之前的狀態


《千帆》陪我走過了十幾年的心路歷程。在它陪我的這段日子裡,感覺每次給它修枝和造型,都是對自己精神意志的一次重新塑形和洗禮。在我看來,生活的意義不在於貪圖安逸,而在於不斷探索盆景藝術前方的未知,在於發現盆景藝術背後多少美麗的故事。希望大家像我的《千帆》一樣,即使遇到挫折,依然千帆競發,萬木正春。

我的羅漢松盆景《千帆》,造型改做全過程


圖11 《千帆》已具雛形

認可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轉發,

頂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關注,

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