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匈奴兵臨長安城,劉恆傳話說要親征匈奴,嚇得薄太后親自出面勸他

孝文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天,劉恆強邊政策剛剛實施一年多,匈奴就出乎意料地集體出巢了。

這一次,匈奴完全是有備而來的。老上單于率領十四萬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側翼攻擊,攻陷了西北邊塞朝那和蕭關兩地,獵殺北地都尉,把百姓大量的牛羊畜產一掠而空。

老上單于一路燒殺,一夜之間,匈奴騎兵猶如空降兵殺到了甘泉。甘泉,即陝西省淳化縣西北,與長安的直線距離只有八十公里左右。

匈奴兵臨長安城,劉恆傳話說要親征匈奴,嚇得薄太后親自出面勸他

美麗的長安城,猶如畫卷展望在匈奴人面前。老上單于彷彿要告訴劉恆,北方的冬風太厲害了,我們就是想不請自來,到城裡來逛逛,順便過冬來了!

浩劫!似乎從來沒有跟劉恆離得如此相近!

此時,整個長安都像是經歷了一場地震,恐懼猶如冬天大霧籠罩在整個長安城的上空。搶劫了,匈奴人來要搶劫了。

一向忍辱退讓的劉恆,終於被迫抽刀了。

漢朝首要任務是保衛長安,這個任務落到了中尉及郎中令身上。

劉恆任命中尉周舍及郎中令張武為將軍,調動一千輛戰車及十萬步兵和騎兵部署在長安城外,準備迎擊匈奴。

另外,臨時拜將,屯守三大重要戰地。他們的名單和分別守衛的地方是拜冒侯盧卿為上郡將軍,屯守上郡(陝西省延安);拜寧侯魏遬為北地將軍,屯守北地;拜隆慮侯周灶為隴西將軍,屯守隴西郡(甘肅省臨洮縣)。

以上五個人,除了郎中令張武露過幾次面,其他的通通都是新面孔。對此,劉恆心裡也是挺難過的。老將死光了,新的又沒有冒尖的,只好將就著使用吧。

當各就各位後,劉恆突然宣佈親征匈奴。

匈奴兵臨長安城,劉恆傳話說要親征匈奴,嚇得薄太后親自出面勸他

劉恆嚇壞了群臣。

大敵當前,這注定是一場惡戰,萬一皇帝出事了怎麼辦?這不是自亂陣腳的事嗎?漢朝群臣集體勸阻劉恆,讓他坐鎮長安指揮就可以了,不必冒險親征。

劉恆的態度異常堅決:不!我就是要親征,我就要讓老上單于見識什麼叫橫著進來,豎著出去!

劉恆是真準備豁出去了!

就在這時,薄太后出面干涉了。

薄太后派人告訴劉恆:“匈奴是一定要打的,但你不必親征。十四萬匈奴,那可不是鬧著玩的。士民千千萬,皇帝卻只有一個。你愛自己,等於愛百姓百官。這個道理,難道你就不懂嗎?”

面對薄太后嚴厲的質問,劉恆只好妥協了。當務之急是找出對策制止匈奴狂搶爛打之行為,而現在唯一的辦法還是那招:和親!

國勢危急之下的劉恆,不得不一邊加強長安的防範,一邊派人出去跟匈奴談判。

不久,消息傳回,匈奴願意停戰和親。

豈料,公元前158年的冬天,匈奴再次席捲而來!

又是一個可怕的冬天!

此次進攻漢朝領土的單于名叫軍臣。老上單于死後,其子軍臣接位。而中行說繼續遊說匈奴發動對漢朝開戰。於是,軍臣為了這次搶劫行動,足足準備了三年。

終於,他按捺不住了。

軍臣單于此次大舉南下,騎兵數字大大縮水。如果單從這些數字,我們甚至可以看出,冒頓家族三代人是一代不如一代。想當初,冒頓三十萬騎兵困劉邦於白登城;前些年,老上單于十四萬騎兵於長安城八十公里外徘徊進逼;現在,軍臣的騎兵,只有六萬人!

但事實是,僅是這六萬人,又讓漢朝彷彿經受了地震似的恐懼。

軍臣單于六萬騎兵分兩路對漢朝進攻:一路殺入上郡,一路殺入雲中郡。兩路騎兵都是勢不可擋,如黃河之水氾濫成災。

匈奴兵臨長安城,劉恆傳話說要親征匈奴,嚇得薄太后親自出面勸他

姑且不論漢朝多少邊民被屠,多少牛羊被掠奪一空。更讓人害怕的是,當軍臣單于一路燒殺,於是漢朝的烽火從上郡傳到甘泉,又傳到長安。

匈奴此次進攻漢朝,距離上次老上單于進逼長安城,僅隔六年。

然而此時,幾乎所有的長安人都發出六年前那個救命的呼喊:保衛長安!

於是,為了保證長安的安全,劉恆快速反應,做了以下部署:以河內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於長安西北的細柳原;祝茲侯徐屬駐軍於長安北的棘門;宗正劉禮駐軍於灞上。

以上三軍部署的意圖是,沿渭水三面保衛長安。

同時,為了對付軍臣兩支騎兵部隊,又進行以下部署:以中大夫令免為車騎將軍,駐軍于飛狐(今河北省淶源縣北),作為守趙邊防軍;以故楚相蘇意為將軍,駐軍於句注山(今山西省代縣和神池縣間),作為守劉恆故國封地的邊防軍。

漢朝這兩支部隊的共同防禦目標是:擋住軍臣單于殺入雲中郡的那三萬騎兵南下會合。

另外,劉恆以將軍張武駐軍於北地(今甘肅省省寧縣)。從地圖上看,張武部隊才是保衛長安的第一道防線。此軍設置的意圖是,擋住從上郡殺來的三萬匈奴兵。

但是,當劉恆佈置好這一切時,漢朝沒有機動部隊可用了。

漢朝處於全面防禦的狀態當中!

整個長安都在屏息呼吸。

他們都在等待!等待著一場生與死的暴風雪的洗禮!

此時,和六年前一樣,為了打好這場匈奴的突襲之戰,劉恆又要親自勞軍鼓氣。

匈奴兵臨長安城,劉恆傳話說要親征匈奴,嚇得薄太后親自出面勸他

國無良將,當皇帝的只有不辭勞苦以身作則,鼓舞戰士們奮勇殺敵的士氣。

只要匈奴敢進攻長安,你們就狠狠地幹他們一票!

如果劉恆真說這話,一點都不誇張和過分。冒頓三十萬大軍,沒逛過長安;老上單于十四萬騎兵,也沒逛過長安;難道你軍臣單于六萬騎兵,就想輕鬆進長安城過冬來了?

這當然是絕對不能允許發生的事!

就算軍臣單于長了翅膀要從天而降,也要把他撕個稀巴爛!

劉恆此次勞軍為駐守長安城的三路大軍。他先逛灞上,再去棘門,最後一站是細柳營。此三地,劉恆無論是到灞上,或是到棘門,士兵們看到皇帝大駕光臨,無不士氣昂揚,彷彿過節般熱鬧。

但是,當劉恆逛到細柳營門前,看到的卻是別樣的風景,沒有喧鑼,沒有大鼓。戰士們就像不認識皇帝似的,個個打扮出一副緊張模樣,軍士皆披甲,弓上弦,刀出鞘,警戒森嚴,似乎連飛鳥都沒有插翅之地。

更讓人震驚的是皇帝的儀仗隊被哨兵攔住了,儀仗隊長喊天子駕到,有一個都尉竟然大膽回話:軍中只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

都尉嘴裡的這個將軍,指的就是將軍周亞夫。

周亞夫就是前右丞相周勃的賢子,要說周亞夫能混到今天有些戲劇。

匈奴兵臨長安城,劉恆傳話說要親征匈奴,嚇得薄太后親自出面勸他

孝文四年(公元前176年),周勃莫名其妙地被人告了一個企圖造反罪,被抓進了監獄。後來,薄太后當著劉恆的面甩了一把手巾並破口大罵後,劉恆才把他放出來。坐過牢的周勃,從此再無東山再起的機會。在孝文十一年,他在默默中死去。

周勃死後,長子周勝之繼承侯位。可是這個周勝之,也不能善始善終。首先,他跟公主鬧起了感情矛盾;其次,不知何故又殺了人。於是,他便被劉恆廢除了爵位,變得一無所有了。

周勝之是周亞夫的大哥,周勝之沒有出事前,周亞夫正在河內當郡守。有一次,有位相面大師給周亞夫看了一個相,這樣對周亞夫說道:你三年後被封侯,被封侯八年後為將相,富貴登極,人臣無二。其後再過九年,你就要被活活餓死!

周亞夫奇怪地問道:“我的哥哥已經繼承我父的侯位;如果他死了,也應該是我哥的兒子繼承呀,怎麼會輪到我呢?又再說了,如果我真的達到了你所說的人臣之極,那麼又怎麼會餓死呢?”

看相笑了笑,指著他臉上的一條紋理說:“你臉上有縱紋入口,這是餓死的原因所在。”

後來周亞夫全被看相的說中了。周勝之因為殺人被奪爵了。劉恆不知何故,為了不使周家這個爵位打水漂,便決定從周勃的賢子中選一個為侯。理所當然的,周亞夫便被選中封了侯。

匈奴兵臨長安城,劉恆傳話說要親征匈奴,嚇得薄太后親自出面勸他

細柳營外,周亞夫的都尉拒絕了替皇帝開路的儀仗隊長後,劉恆就被卡在了軍門外,劉恆只得派使者持節前往軍門詔將軍。

當劉恆剛入壁門時,就有門士上前警告:“將軍說了,在軍中不得驅馳!”

門士這番話讓劉恆吃驚不小,他只好勒著馬兒,慢悠悠地晃。當他晃到周亞夫營前,只見周亞夫亦是一身披甲。

周亞夫不脫甲,也不跪拜,只是拱手作揖說道:“我一身鎧甲,不便跪拜,請允許用軍禮參見陛下!”

整個過程沒人知道,此時的劉恆心裡已經感動得一塌糊塗。當劉恆勞軍退出軍營外,只見他仰天長嘆:“嗟乎!此真將軍矣!灞上、棘門軍門簡直有如兒戲!”

突然之間,周亞夫讓劉恆找到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安全感,甚至是對匈奴作戰必勝的信心。

匈奴兵臨長安城,劉恆傳話說要親征匈奴,嚇得薄太后親自出面勸他

多年來,他一直尋找真正的將軍,以便把這個國家託付於他。沒想到的是,當他轉了大半個中國,驀然回首那人卻在周將軍家門處。

正因為有周亞夫等牛將守門防備,一個月來,匈奴只在邊境繼續徘徊,不敢有所進。

兩軍對壘,明明都擺好陣勢了,你不打我,那就休怪我不客氣了。劉恆這下子也坐不住了,變被動防禦為主動進攻,向邊境壓去!

當匈奴人看著漢兵逼來,二話沒說,這幫搶劫犯全部一溜煙地跑了。漢軍也不強追,也隨即撤軍了。

到此為止,劉恆總共被匈奴騷擾了三次,次次都損失慘重,無語對蒼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