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匈奴兵临长安城,刘恒传话说要亲征匈奴,吓得薄太后亲自出面劝他

孝文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天,刘恒强边政策刚刚实施一年多,匈奴就出乎意料地集体出巢了。

这一次,匈奴完全是有备而来的。老上单于率领十四万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侧翼攻击,攻陷了西北边塞朝那和萧关两地,猎杀北地都尉,把百姓大量的牛羊畜产一掠而空。

老上单于一路烧杀,一夜之间,匈奴骑兵犹如空降兵杀到了甘泉。甘泉,即陕西省淳化县西北,与长安的直线距离只有八十公里左右。

匈奴兵临长安城,刘恒传话说要亲征匈奴,吓得薄太后亲自出面劝他

美丽的长安城,犹如画卷展望在匈奴人面前。老上单于仿佛要告诉刘恒,北方的冬风太厉害了,我们就是想不请自来,到城里来逛逛,顺便过冬来了!

浩劫!似乎从来没有跟刘恒离得如此相近!

此时,整个长安都像是经历了一场地震,恐惧犹如冬天大雾笼罩在整个长安城的上空。抢劫了,匈奴人来要抢劫了。

一向忍辱退让的刘恒,终于被迫抽刀了。

汉朝首要任务是保卫长安,这个任务落到了中尉及郎中令身上。

刘恒任命中尉周舍及郎中令张武为将军,调动一千辆战车及十万步兵和骑兵部署在长安城外,准备迎击匈奴。

另外,临时拜将,屯守三大重要战地。他们的名单和分别守卫的地方是拜冒侯卢卿为上郡将军,屯守上郡(陕西省延安);拜宁侯魏遬为北地将军,屯守北地;拜隆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屯守陇西郡(甘肃省临洮县)。

以上五个人,除了郎中令张武露过几次面,其他的通通都是新面孔。对此,刘恒心里也是挺难过的。老将死光了,新的又没有冒尖的,只好将就着使用吧。

当各就各位后,刘恒突然宣布亲征匈奴。

匈奴兵临长安城,刘恒传话说要亲征匈奴,吓得薄太后亲自出面劝他

刘恒吓坏了群臣。

大敌当前,这注定是一场恶战,万一皇帝出事了怎么办?这不是自乱阵脚的事吗?汉朝群臣集体劝阻刘恒,让他坐镇长安指挥就可以了,不必冒险亲征。

刘恒的态度异常坚决:不!我就是要亲征,我就要让老上单于见识什么叫横着进来,竖着出去!

刘恒是真准备豁出去了!

就在这时,薄太后出面干涉了。

薄太后派人告诉刘恒:“匈奴是一定要打的,但你不必亲征。十四万匈奴,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士民千千万,皇帝却只有一个。你爱自己,等于爱百姓百官。这个道理,难道你就不懂吗?”

面对薄太后严厉的质问,刘恒只好妥协了。当务之急是找出对策制止匈奴狂抢烂打之行为,而现在唯一的办法还是那招:和亲!

国势危急之下的刘恒,不得不一边加强长安的防范,一边派人出去跟匈奴谈判。

不久,消息传回,匈奴愿意停战和亲。

岂料,公元前158年的冬天,匈奴再次席卷而来!

又是一个可怕的冬天!

此次进攻汉朝领土的单于名叫军臣。老上单于死后,其子军臣接位。而中行说继续游说匈奴发动对汉朝开战。于是,军臣为了这次抢劫行动,足足准备了三年。

终于,他按捺不住了。

军臣单于此次大举南下,骑兵数字大大缩水。如果单从这些数字,我们甚至可以看出,冒顿家族三代人是一代不如一代。想当初,冒顿三十万骑兵困刘邦于白登城;前些年,老上单于十四万骑兵于长安城八十公里外徘徊进逼;现在,军臣的骑兵,只有六万人!

但事实是,仅是这六万人,又让汉朝仿佛经受了地震似的恐惧。

军臣单于六万骑兵分两路对汉朝进攻:一路杀入上郡,一路杀入云中郡。两路骑兵都是势不可挡,如黄河之水泛滥成灾。

匈奴兵临长安城,刘恒传话说要亲征匈奴,吓得薄太后亲自出面劝他

姑且不论汉朝多少边民被屠,多少牛羊被掠夺一空。更让人害怕的是,当军臣单于一路烧杀,于是汉朝的烽火从上郡传到甘泉,又传到长安。

匈奴此次进攻汉朝,距离上次老上单于进逼长安城,仅隔六年。

然而此时,几乎所有的长安人都发出六年前那个救命的呼喊:保卫长安!

于是,为了保证长安的安全,刘恒快速反应,做了以下部署:以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于长安西北的细柳原;祝兹侯徐属驻军于长安北的棘门;宗正刘礼驻军于灞上。

以上三军部署的意图是,沿渭水三面保卫长安。

同时,为了对付军臣两支骑兵部队,又进行以下部署:以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驻军于飞狐(今河北省涞源县北),作为守赵边防军;以故楚相苏意为将军,驻军于句注山(今山西省代县和神池县间),作为守刘恒故国封地的边防军。

汉朝这两支部队的共同防御目标是:挡住军臣单于杀入云中郡的那三万骑兵南下会合。

另外,刘恒以将军张武驻军于北地(今甘肃省省宁县)。从地图上看,张武部队才是保卫长安的第一道防线。此军设置的意图是,挡住从上郡杀来的三万匈奴兵。

但是,当刘恒布置好这一切时,汉朝没有机动部队可用了。

汉朝处于全面防御的状态当中!

整个长安都在屏息呼吸。

他们都在等待!等待着一场生与死的暴风雪的洗礼!

此时,和六年前一样,为了打好这场匈奴的突袭之战,刘恒又要亲自劳军鼓气。

匈奴兵临长安城,刘恒传话说要亲征匈奴,吓得薄太后亲自出面劝他

国无良将,当皇帝的只有不辞劳苦以身作则,鼓舞战士们奋勇杀敌的士气。

只要匈奴敢进攻长安,你们就狠狠地干他们一票!

如果刘恒真说这话,一点都不夸张和过分。冒顿三十万大军,没逛过长安;老上单于十四万骑兵,也没逛过长安;难道你军臣单于六万骑兵,就想轻松进长安城过冬来了?

这当然是绝对不能允许发生的事!

就算军臣单于长了翅膀要从天而降,也要把他撕个稀巴烂!

刘恒此次劳军为驻守长安城的三路大军。他先逛灞上,再去棘门,最后一站是细柳营。此三地,刘恒无论是到灞上,或是到棘门,士兵们看到皇帝大驾光临,无不士气昂扬,仿佛过节般热闹。

但是,当刘恒逛到细柳营门前,看到的却是别样的风景,没有喧锣,没有大鼓。战士们就像不认识皇帝似的,个个打扮出一副紧张模样,军士皆披甲,弓上弦,刀出鞘,警戒森严,似乎连飞鸟都没有插翅之地。

更让人震惊的是皇帝的仪仗队被哨兵拦住了,仪仗队长喊天子驾到,有一个都尉竟然大胆回话:军中只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都尉嘴里的这个将军,指的就是将军周亚夫。

周亚夫就是前右丞相周勃的贤子,要说周亚夫能混到今天有些戏剧。

匈奴兵临长安城,刘恒传话说要亲征匈奴,吓得薄太后亲自出面劝他

孝文四年(公元前176年),周勃莫名其妙地被人告了一个企图造反罪,被抓进了监狱。后来,薄太后当着刘恒的面甩了一把手巾并破口大骂后,刘恒才把他放出来。坐过牢的周勃,从此再无东山再起的机会。在孝文十一年,他在默默中死去。

周勃死后,长子周胜之继承侯位。可是这个周胜之,也不能善始善终。首先,他跟公主闹起了感情矛盾;其次,不知何故又杀了人。于是,他便被刘恒废除了爵位,变得一无所有了。

周胜之是周亚夫的大哥,周胜之没有出事前,周亚夫正在河内当郡守。有一次,有位相面大师给周亚夫看了一个相,这样对周亚夫说道:你三年后被封侯,被封侯八年后为将相,富贵登极,人臣无二。其后再过九年,你就要被活活饿死!

周亚夫奇怪地问道:“我的哥哥已经继承我父的侯位;如果他死了,也应该是我哥的儿子继承呀,怎么会轮到我呢?又再说了,如果我真的达到了你所说的人臣之极,那么又怎么会饿死呢?”

看相笑了笑,指着他脸上的一条纹理说:“你脸上有纵纹入口,这是饿死的原因所在。”

后来周亚夫全被看相的说中了。周胜之因为杀人被夺爵了。刘恒不知何故,为了不使周家这个爵位打水漂,便决定从周勃的贤子中选一个为侯。理所当然的,周亚夫便被选中封了侯。

匈奴兵临长安城,刘恒传话说要亲征匈奴,吓得薄太后亲自出面劝他

细柳营外,周亚夫的都尉拒绝了替皇帝开路的仪仗队长后,刘恒就被卡在了军门外,刘恒只得派使者持节前往军门诏将军。

当刘恒刚入壁门时,就有门士上前警告:“将军说了,在军中不得驱驰!”

门士这番话让刘恒吃惊不小,他只好勒着马儿,慢悠悠地晃。当他晃到周亚夫营前,只见周亚夫亦是一身披甲。

周亚夫不脱甲,也不跪拜,只是拱手作揖说道:“我一身铠甲,不便跪拜,请允许用军礼参见陛下!”

整个过程没人知道,此时的刘恒心里已经感动得一塌糊涂。当刘恒劳军退出军营外,只见他仰天长叹:“嗟乎!此真将军矣!灞上、棘门军门简直有如儿戏!”

突然之间,周亚夫让刘恒找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安全感,甚至是对匈奴作战必胜的信心。

匈奴兵临长安城,刘恒传话说要亲征匈奴,吓得薄太后亲自出面劝他

多年来,他一直寻找真正的将军,以便把这个国家托付于他。没想到的是,当他转了大半个中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周将军家门处。

正因为有周亚夫等牛将守门防备,一个月来,匈奴只在边境继续徘徊,不敢有所进。

两军对垒,明明都摆好阵势了,你不打我,那就休怪我不客气了。刘恒这下子也坐不住了,变被动防御为主动进攻,向边境压去!

当匈奴人看着汉兵逼来,二话没说,这帮抢劫犯全部一溜烟地跑了。汉军也不强追,也随即撤军了。

到此为止,刘恒总共被匈奴骚扰了三次,次次都损失惨重,无语对苍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