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幼兒園的孩子該不該報英語班呢?你怎麼看?

大寫人


在教育孩子這方面,很多事情,因為家長不同的態度,做法就會不同。但是在幼兒園階段,幫助孩子學習英文,是對孩子有利的。只不過學習英文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非得是報英語班的方式。

原因一:利用孩子本身的語言發展規律

孩子正在語言發展階段,此時為孩子輸入另外一門語言,孩子的接受力更快。

美國一項關於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認為人類學習第二語言的黃金年齡是0-7歲,該年齡段的孩子在雙語環境中,能夠自動區分、建立兩套語言系統。但是,7歲以後,人類的第二語言學習能力會不斷變弱,至17歲後將基本失去第二語言學習的天賦。

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在於,孩子早期學習語言,會把語言存儲在大腦一個名叫布羅卡斯區的位置,但是隨著大腦發展完成,語言存儲的位置會發生變化。比如成年以後再學英語,理解一段語言的時候,需要把它先轉換成我們的母語中文,然後再去理解英文。但如果孩子在0到7歲學習英文,把語言的信號存儲在布羅卡斯區,孩子就不需要經過這個轉換。

原因二,孩子的學習方式是遊戲。

在幼兒園階段,孩子學習任何事情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到的。而在幼兒園裡,大部分的教學活動,主要通過遊戲來教授知識給孩子。

所以家長如果非要給孩子報學習班的話,一定要報,讓孩子能夠跟日常生活相結合的英文班。千萬不要讓孩子坐在班級裡大聲的念abcd或者一些單詞,來學習英文。

這也就是說,如果家長會英文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創造英語的環境,幫助孩子磨耳朵,聽一些有正規發音的英語繪本,或者跟孩子直接用英文對話,那麼對於孩子的幫助無疑是更大的。

報不報英文班,發心很重要。

最後不得不提一下,家長的發心到底是什麼?家長是因為恐懼孩子上了小學之後,英文跟不上,將來學習差嗎?還是真的希望孩子通過掌握第二種語言,將來能夠更自如的跟別人交流?也就是說,家長的發心是不是非常的功利。

其實,語言只是一門工具,是我們能夠看到更廣闊世界的鑰匙,但是卻不是唯一的鑰匙。如果家長能夠堅持,不斷的給孩子做輸入,讓他接觸更多的英語環境,兩三個月之後,孩子一定會蹦英語詞、英語句子。

但如果家長只是把孩子扔到英語班,就希望他能夠學得很好,而沒有給孩子創造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的環境,孩子掌握英語會慢一些,或者沒有太大成效。

從時間上來說,7歲以前也就是學前階段,幫助把握住孩子學習英語的最佳時間,對於孩子學習英文是非常好的。但如果家長的出發點過於功利,計較孩子在學習期間的成績好壞,有可能反而讓孩子的學習興趣降低。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一起用英語玩起來,是很重要的。通過在日常生活中不斷使用英語,學習班的內容也會得到鞏固,能夠幫助孩子更快地學會英語。


作者:舒心(Annie媽媽育兒),情緒教練、正面管教講師、高級兒童情商指導師、兒童財商講師。歡迎關注我,並與我交流。


Annie媽媽育兒


我覺得因家長和老師而異吧。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同漢語一樣具有自己的語音特點,英語啟蒙的關鍵不在於學了多少的單詞和句子,而在於聽力辯音能力的培養。從這個角度來看,幼兒園的孩子從年齡上已經很有必要開始英語啟蒙了。但啟蒙早期,語音的正確很重要。就像我侄子侄女在老家上學,三年級才開始接觸英語,而我兒子一年級已經開始學英語了,雖然都已經學了兩年了,但很明顯我兒子的語音比較標準,因為一年級開始學校就開設了外教課,基本都是北美老師,語音相對比較標準。英語課一星期也好幾節,這使他的聽覺記憶比較強,聽力基本沒出過差錯。



聽說讀寫,這是語言學科的一些基本規律,聽力是基礎,而且辯音能力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早期英語的啟蒙,如果父母的語音比較標準,完全可以自己輔導。不標準的,儘量找比較重視發音的培訓機構,這些語言信號通過早期的記憶,對以後學英語就會很有幫助。

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助到你。


親子時光TT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家長是這樣想的。他們會認為孩子的第一語言國語普通話都還沒學好,報什麼英語班。再且,一下子學那麼多門語言,不利於孩子消化,也學不精。其實,孩子在幼兒時期正是學習語言的好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學習語言是很容易的。我覺得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可以幫孩子報一個英語班,但要挑一些老師發音標準的英語班,如果能有外教就更好,可以讓孩子學到純正的英語發音,這會對孩子以後學英語起到很重要的重要。這個時期報英語班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發音,語音語調,而不是說要學會多少單詞,多少句子,多少文章。報英語班重要的是學習發音,語音語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