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發揚客家文化?

鋼鐵雄心鐵的意志


客家

1.什麼是客家人?

他們起源於中原漢族,是漢民族的一個分支。作為一個群體,客家人可以被稱為一個民系。顧名思義客家即“客而為家”,他們是歷史上多次大遷徙的見證者,遠離了自己的故土而定居才被稱為客家人。客家的源流起源於秦徵嶺南融百越時期,歷經魏、晉、南北朝、唐、宋等發展,最遲在南宋已形成相對穩定的族群――客家人。

據估計全球有8000萬客家人,其中約5000萬分布在廣東、福建、江西、廣西、海南、四川等19個省的180多個市縣,廣東省本地客家人數達到2500萬左右,佔到廣東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約600分佈在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約1500萬分布在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老撾、越南、緬甸、美國、毛里求斯等80餘個國家和地區,客家語也是也是當地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

2,什麼是客家話?

客家話簡稱客語,在非正式場合也叫“客話”、“客家話”等。是中國臺灣的官方語言之一、是蘇里南共和國的法定語言之一、漢藏語系下漢語族內一種聲調語言,國際代碼:ISO 639―3 hak。

一般認為南宋時客語便初步定型。但直到20世紀才被定義為客語。語言學者對於該將其歸屬於漢語方言或當成一門語言仍有一定爭論。特別在國內,被認為漢語七大方言之一。語言學術研究中以梅縣話為代表,但現實中惠陽話影響較大,臺灣以四縣腔為代表。

歷史上曾是蘭芳共和國境內主要流通語言之一;曾是太平天國的“國語”,廣泛運用於官方文書中。因曾長期處於封閉狀態,客語的傳承曾一度依賴於不受外界干擾的封閉社會長輩們的言傳身教和口口相傳的嚴厲組訓。在城市化,信息化的進程中,客語成為世界上衰弱最快的語言之一。年輕人會說客家話的越來越少。好在臺灣之前有客家人發行了“還我母語”運動使客家話得到較好的保存。2010年,在臺灣客家人的努力下,客家話終於成為臺灣官方語言。涯系客家人,涯講客家話。

3.好吃客家菜,客家特產有哪些?

客家菜:釀豆腐、客家釀酒、梅菜扣肉、客家白斬雞、客家鹽焗雞、梅縣醃面等等。

客家特產:梅州沙田柚、紫荊辣椒醬、客家釀酒、五指毛桃、桂花糕、薑糖、茶樹菇等等。

4.如何扛起客家文化大旗?

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1)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多交流溝通家人,親戚間的感情。多帶小孩回家,一定要教小孩講客家話。我的太叔公曾經下過南洋,後來賺了點錢,在深圳開了個五金廠,回到村裡帶了幾十個青壯年出去,80年代末的時候。那些年輕人較早的接觸了城市,捉住了機會,所以現在大多是千萬富翁了。

(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不改鬢毛衰。像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老人一樣。向外人介紹自己的同時,也要介紹自己客家人的身份。即使幾十年在外,老了之後回到家鄉也不忘客家話。

(3)等精英起頭,資本大佬投資相關實業、精英負責文化輸出。

由地方政府配合精英去推、記、保當地客家話,而不是直接推梅縣音(這音很多東西不標準)。










鋼鐵雄心鐵的意志


作為年輕的客家人,知道客家人的歷史文化很重要,我們客家人如同一顆浮萍,四處漂泊,我會說我是湖南客家人,祖籍梅州,宗籍福建上杭,有很多人就會好奇的問了,為什麼會這樣說,這就是客家文化的一種,客家人四處遷移分部全球,客家人語言並不統一但也不是不能溝通,客家人歷經五次大遷徙,客家祖訓:寧無祖宗田不無祖宗言,寧丟祖宗骨,不丟祖宗譜。這就是客家文化傳世的寫照,語言是客家人締結的要素,不管你是哪裡的客家人一句捱嘿客家人自然就親切攏在了一起,同一個姓氏知道族譜自然就能聯繫到宗親,這就是客家文化,客家人有自己的語言,文化,建築,服飾,精神,這都是客家文化的一部分不想讓這些成為歷史就需要年輕人去傳承




HAKKA阿哥


很簡單,就是發展經濟! 以梅州為經濟、文化中心帶動周邊客家城鎮圍繞梅州轉! 形成一個強大客家城市群! 逐步將客家文化圈擴大!很遺憾的是梅州不具備這樣的實力,所以很難! 唯一的辦法就是等待時機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