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私營經濟退場,難道吳小平要自掏腰包給這些地方發計生補助?

◎作者 | 震穀子


國家鼓勵生育的態度越來越堅定,鼓勵政策近些年一項接一項趕著出臺。

最新出臺的,是國務院一份關於計劃生育家庭補助的通知。

乍一聽,這不是老政策嗎,都執行好些年?!這一次修訂,主要是把中央和地方各自分擔的份額具體到了每一個省市自治區。

政策緩解地方財政緊張的意圖明顯,但同時也是提醒——無論地方財政再緊張,計生補助也要足額髮放,別打這筆錢的小九九。

當然,中央也沒有富裕到大包大攬,而是把31個省級單位細分為5檔,根據不同分檔來確定中央負擔的多少。

沒想到,這一分檔,等於變相給中國各省(市、自治區)政府來了個富裕程度官方排名。

私營經濟退場,難道吳小平要自掏腰包給這些地方發計生補助?

畢竟,當前的經濟形勢下,那些能拿出真金白銀、儘可能少給中央添麻煩的地方,才真正體現了一地的發達程度。數字是死的,發展得民眾享受得到。

進一步的分析更發現,非公經濟的發展水平和各地由計生補助衍生出來的各省發達程度排名,也有正相關性。

最近,“資深金融人士”吳小平的“私營經濟離場論”讓輿論譁然。

他倒是真敢說。看了本文的數據分析可知,如果私營經濟立場,可能會有相當地方沒辦法足額髮放計生補助。不知道,吳小平是否打算自掏腰包,補足差額,營造鼓勵生育的良好政策、社會環境?

01


在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通知中,各省所在的第1到第5檔,分別對應10%、30%、50%、60%、80%這五個不同的百分比。

1檔最低,5檔最高。越低檔位,地方需要自己負擔的份額就越少。以1檔為例,中央承擔80%,地方只需要承擔20%,差不多相當於中央替地方全掏了這筆錢。

如果在國務院的五檔列表,添加上各地的GDP和年度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一幅真正的中國省市發達程度排行榜就在我們面前緩緩展開。

2017年各省(市、自治區)數據

私營經濟退場,難道吳小平要自掏腰包給這些地方發計生補助?



如果以第三檔,也就是需要中央補貼50%作為分界線。高檔位的,說明地方有能力多承擔計生補助,想來小日子也過得不錯;而低檔位的,說明這些地方可能正在勒緊褲帶過日子。

通過上表,中國財政自持有餘的地方可謂一目瞭然,第三檔到第五檔集中了9個省市,只佔全國省(市、自治區)全部的26%。

9箇中有8個都屬於中國傳統的經濟強省,地方強,中央就不用太操心。

遼寧的入圍略顯意外。不知道是因為近年經濟有起色,或者總人口少,需要支出的總額不大的緣故?

但從22個省還需要中央大比例投入來看,解決各省貧富差距,仍然任重道遠。

這其中有幾個省看上去眨眼。

四川省2017年GDP大省,比福建還多,但一般財政收入卻明顯低得多,再加上人口基數大,8302萬,全國排行第四,所以居然淪落到第1檔。有一點大而不強的嫌疑。

還有東三省,GDP、財政收入都不亮眼,但在分擔計生補助上,中央並沒有幫他們多少,這可能映襯了兩點:一是過去計劃生育政策執行得好,二是人口長期外流,所以計生補助額也不大。

人都跑了,還補助啥子呢?

02


改革開放近四十年,同樣都是中央政府的“孩子”,憑什麼有的地方能自立,有的地方還要中央扶著。

把民營經濟在各地GDP中的佔比補上,至少能給出部分解釋。

去年十九大上,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冉萬祥說,非公有制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可以用“56789”來概括,即稅收貢獻超過50%,國民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對外直接投資均超過60%,高新技術企業佔比超過70%,城鎮就業超過80%,對新增就業貢獻達到90%。

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有21個省民營經濟佔比超過50%。民營經濟的騰飛,明顯地推動了各省市的經濟增長。

私營經濟退場,難道吳小平要自掏腰包給這些地方發計生補助?


(來源:根據2016年和2017年各省市統計公報以及國家統計局資料。圓圈越大,民營經濟貢獻值越高,圓圈越小,民營經濟貢獻值越低。)

2016年各省(市、自治區)數據

私營經濟退場,難道吳小平要自掏腰包給這些地方發計生補助?


來源:根據2016年和2017年各省市統計公報整理;西藏缺數據

2017年各省(市、自治區)數據

私營經濟退場,難道吳小平要自掏腰包給這些地方發計生補助?


來源:根據2016年和2017年各省市統計公報整理;西藏缺數據


私營經濟退場,難道吳小平要自掏腰包給這些地方發計生補助?


(來源:根據2016年和2017年各省市統計公報整理;西藏缺數據)


引入民營經濟佔比數據後,我們依然能夠發現一些正相關關係。

除了北京、上海、天津,其經濟具有較強的控制經濟的特色,不納入分析,可以看到民營經濟佔比不到50%的8個省(市、自治區)都在1、2檔,而位於3檔以上的6省,福建、浙江、遼寧3省民營經濟佔比都超過65%。

但由於中國非公經濟發展情況實在複雜,各地民營經濟發展水平千差萬別,既有能成為行業旗艦、能和國際同行扳手腕不落下風的騰訊、華為,更多的則是規模龐大的小微企業、個體戶。

各地政府財政富裕程度、各地發達程度,不僅僅取決於當地民營經濟的規模,還受制於民營經濟的成色。

如果一地的非公經濟是由企業數量硬堆出來的,那麼很遺憾,民營經濟佔比一項就無法在計生補助排行檔位上建立準確的對應關係。就好比一個華為的納稅,可能就超過千萬箇中小企業了。

河北和廣東的排行反差可能就是因此而產生的。2017年,河北民營企業營收總額超過1000億的有3家,廣東有9家;河北營收總額超過100億的有34家,廣東有52家。河北百強民營企業總營收達到15575億元,大致相當於廣東排名前6的民營企業總營收。

私營經濟退場,難道吳小平要自掏腰包給這些地方發計生補助?


來源:根據公開數據整理;圖中的散點表示省市,大致呈正相關。


民營經濟越強大,地方財政自由度越高。

所以,那些民營經濟佔比高卻需要從中央拿更多錢的地方,真需要好好思考一下,當地是否真的重視非公經濟,地方對民營經濟的扶持、鼓勵是否真的用對了地方了。

03


現在,讓我們回到吳小平先生那個前瞻性的論斷。如果他說的是一千年或者一萬年以後的事,好吧,那我們無法給出恰當的評價。

如果,他說的就是不遠的將來,那麼如果非公有制經濟離場,三檔和四檔的省市自治區恐怕會立刻措手不及。中國經濟半壁江山都會黯然失色。

這也是為什麼“資深金融人士“吳小平的言論引起輿論風暴的原因——我們不是真的準備著非公有制經濟離場,而是心底對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程度,對民營經濟的寒冬處境,缺乏同理心。

在最近的日子裡,社保新政和稅負新政像黑熊的雙爪,成為不少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困擾。

國常會第一時間部署做出回應,以整體性不增加企業負擔為準,這才是對非公經濟應有的態度。

非公有制經濟不能離場,也不會離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