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現在的奶奶都不願意幫著帶帶孫子呢?

堯堯自媒體


奶奶不願意幫著帶孫子,是有一些原因的,比如身體不好、城鄉生活差別、南北方習慣不同,或者婆媳關係不融洽、責任大壓力也大等。

但多數奶奶還是儘量克服存在的因素,竭盡可能地幫忙帶孩子,畢竟婆婆也是從媳婦熬過來的。

一、衛生習慣、生活習性不同。

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居住環境、衛生習慣大大改善,但婆媳之間畢竟隔了將近30歲,還是會有許多不同之處。

住在一起時間長了,你看不慣我的習慣,我看不慣你的做事方式,久而久之,互相之間就會產生不愉快。

王奶奶撇下老伴,來到兒子家看孫子,沒想到第三天,就因為衛生問題,被兒媳的話語傷著了,彆扭了兩天後,找理由回去了。

《王貴與安娜》中的婆婆更離譜,竟然將食用油倒在了安娜床下的洗漱盆裡,盆裡的布子也成了爐臺上的抹布,換做你會怎樣?

二、餵養方法、生活理念不同。

年輕人要按照育兒要求,每天給孩子洗澡,便後洗屁股,要給孩子用紙尿墊、紙尿褲;

奶奶們覺得用舊棉布做尿墊挺好的,而且也用不著每次洗屁股。

年輕人要照著書本科學餵養,要按時按量餵食,時間卡的準準的,溫度、稀稠也是不能馬虎的。

奶奶認為太死板教條,孩子沒到餓的時候,或者不很餓,幹嘛要給定量吃?

三、教育方法不同,不能體諒奶奶的辛苦。

教育方法在夫妻之間都會有不同的意見,何況婆媳之間。

比如孩子摔倒了,婆婆不由得要去扶,兒媳不讓,要孩子自己爬起來,這話沒錯,但婆婆看著哇哇哭叫的孫子有些不忍。

婆婆不贊成過早地教小孩子認字、背詩等,媳婦子卻想讓孩子提前學習。

這些都是產生分歧的原因。

再者,兒媳要體諒婆婆看孩子的辛苦,下班回到家,孩子的拉屎拉尿喂吃喝,就應該歸兒媳負責,因為婆婆辛苦了一天,也該歇息了。

這樣,婆婆就可以自由活動,想出去遛彎,想看電視都可以。

但是下班後,兒媳要麼忙於應酬,要麼注意力在手機上,還想依賴婆婆看孩子,婆婆肯定不高興。

四、看孩子責任大。

說句實話,現在的孫子確實不好看,不像自己兒子那會兒,即使跑著跑著摔倒了,不小心磕碰著了,沒關係,大人走路還崴腳呢,誰能保證自己沒摔過?

可看孫子就不一樣了,責任重大,遇上沒有同理心的媳婦子,可要落埋怨了……

我的兒子兩歲時送到婆婆家,摔倒、碰著頭好幾次,我一次都沒有說過婆婆,因為我認為很正常,就是我看,也難免不出現這些情況。

綜上所述,奶奶不願意幫著帶孫子,確實存在著諸多因素,生活習慣、做事方式、育兒理念……

做兒媳的要明白,既然讓婆婆看孩子,就要嘴甜點、手勤點,尊重婆婆,體諒婆婆的辛苦與壓力,不挑剔,多包容生活中存在的差異,這樣,婆婆還是願意帶孫子的。

當然,婆婆有不正確的地方,也要學著改正。為了兒孫,要顧全大局,維護好彼此的關係,幫襯著把孫子帶大。因為”隔輩親”是真親。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