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清朝歷史上,皇子與大臣有機會給皇帝戴綠帽子嗎?

茳J魚兒的淡淡心事


只存在理論性可能吧,但幾乎不會出現這種事情。

清朝皇子只有向生母、太后請安,或是被皇帝宣召才能進後宮。大臣就更加了,除了上朝,只有被宣召才能入宮,後宮更是對他們禁止。大臣進宮本來就少,還侷限在與皇帝見面討論國事的場所,也壓根沒機會踏入妃子生活的後宮。

而妃子的活動場所也基本侷限在了後宮宮苑,不能外出,除了皇帝巡遊這種偶然情況,可能會帶上她們,這個時候她們才可以出去見見世面。平時來說,一進深宮其實就已決定她們被限制住了活動範圍,就是父母家人進宮探視,一年估摸著也只有一次。


妃子和皇子、大臣都被限制住了,這還不夠。整個皇宮最不缺的就是太監,管什麼的太監都有,外面來的人去哪都是在太監陪同下前往的,這些太監不止是幫你帶路,也有監視作用的。而妃子去哪也是有太監宮女陪同的,這些太監宮女不止是伺候妃子,同樣也有看管的作用。所以妃子與進出皇宮之人不可能有單獨相處的機會。

能碰到皇帝女人的男人,一個是看病太醫,一個是皇帝自己。如果你不是兩人的其中一個,你就只能變成太監。

皇子還有點機會,畢竟皇子能乘著向長輩請安機會進後宮。大臣壓根一點沒機會,後宮路都不知道咋走。

皇子有機會進入後宮,即使有這個心思,也無能為力,畢竟入宮時間短暫,加上有太監在旁,與妃子單獨相處的機會也沒有。


當然存在一理論可能那就是皇子買通了一路跟隨自己和伺候妃子的太監、宮女等一批人,打算與妃子私通。但這種事幾乎沒人會去試,這是何必呢?冒著掉腦袋的危險去給老爸帶綠帽子,難度還這麼大,還得提心吊膽。有這瞎操心的功夫,還不如多選幾個小妾呢。


夏目歷史君


現代宮廷劇裡,妃子在真正愛上皇帝前,總是免不了先愛上侍衛,給皇帝戴戴綠帽子的橋段。

那麼,在沒有監視器、錄音筆的古代,給皇帝戴綠帽子,真的那麼簡單嗎?

有個部門,白天負責太監和宮女的獎懲事務,而這看似普通的身份下,隱藏著更重要的二重身份,每到夜晚便是他們行動的時刻。

每天,皇帝用完晚膳過後,敬事房太監自動進入工作模式,他們會呈上一個盤子,裡面放著十幾塊綠頭牌,皇帝按心情隨機點擊,選中者便進行下一輪的遊戲。

按照程序來說,每個嬪妃都是設定好輪流排隊,隨機被選中的,但畢竟是人形APP,有了自我意識,便會產生名為

私慾的BUG,不被程序所限制。

BUG*缺陷,瑕疵

所以在古代,非皇帝vip級別,使用此款人形APP需要額外付費,且按競價模式,價高者得,據眾嬪妃粗略估價,此款APP價值甚至高達10個億。

皇帝翻好了牌子後,進入下一輪遊戲的妃嬪,會被洗香香,然後被嚴嚴實實的打包好,宛如一個粽子,安全運送到指定地點。

此時在指定地點,皇帝早就已經躺好,全身也蓋好被子,只有將腳踝露在外面,指示任務入口處。

被運送到制定地點的妃嬪,也會識相的從任務入口進入,但是,這個挑戰是有時間限制的,剛才還扮演善良指引者的太監,轉身就變成了惡魔倒計時。

倒計時結束後,敬事房太監會高唱“是時候了!”做任務的人也許會沉迷其中不聽提醒,但人形APP也不是輕易認輸的人,他們會一直持續播報。

事不過三,如果叫了三次還不出來,敬事房太監可能直接敲門進屋,把人帶走了,想過夜留宿卿卿我我?根本不可能

在結束後,問題就來了,敬事房太監會先請示皇帝。

如果選擇A:留,那麼敬事房太監會準確記錄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如果選擇B:不留,那麼敬事房太監便會將“子孫”趕出,以達到避孕的效果。

但是這種避孕手法太古老,如果“子孫”堅強留下,發現嬪妃懷孕了怎麼辦?

在查詢備忘錄後,若是發現寫明不留或者壓根沒記錄的,孩子都會被處理掉。

在沒有敬事房太監前,如果皇帝一時興起想臨幸妃子,而妃子正好親戚來訪,那可是讓人頭疼的一件事,有的選擇在臉上畫紅色標記,還有的選擇掉包。

而這一切,在有了敬事房太監後迎刃而解,如果在當日來了月事,只需要通知敬事房一聲,敬事房就會將她的牌子撤下,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為了防止有的妃子對自己沒有數,敬事房太監同事還會記錄,各位嬪妃的月事,差不多日子的撤下牌子,以防發生意外,惹得至尊vip會員皇帝大怒。

所以現代的男孩子們,多學學古代最強人形APP,記得在女朋友最需要你的時候,遞上愛的熱水。


【喜歡作者的清奇文風和腦洞漫畫,歡迎關注:朕說】


朕說


託清宮劇的福,皇帝簡直就是綠帽綜合徵的典型代表

比如甄嬛同志(雍正的老婆),和皇子雙宿雙飛不說,還飛出了龍鳳胎,讓人瞠目結舌。再如廢太子胤礽(康熙兒子)則是更上一層樓,反過來睡了老爹的老婆,還有了希望的種子。更有甚者,攝政王多爾袞跟皇太后大玉兒卿卿我我,你儂我儂(叔嫂戀)至於爾康、傅桓、小寶、蒙丹之類的帥氣侍衛,分分鐘搞定某公主、X嬪妃,愛的轟轟烈烈、海枯石爛

看起來,似乎清朝皇帝們都愛上了一匹匹的野馬,然後頭頂青青草原;而皇子、大臣之類的則是楚留香轉世,浪出新高度

可是問題來了,電視劇終歸是電視劇,真正的歷史中,是否會有如此驚人的操作呢?


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後宮佳麗難以言說的悲哀

古往今來,無數女子在深宮之中度過自己的一生,或悲或喜,終究逃不過宿命的安排。有人受寵,風光無限;有人被冷落,孤獨終老;有人風華正茂,卻無奈殉葬;有人嚮往自由,卻被迫成為國家的代言人(太后)。總之,歷朝歷代皇宮之中的女人,都逃不過這樣的劫數

既然都入了宮,跑是跑不了,那自然要爭先恐後,能過的好一點,就好一點咯!對於她們來說,唯一的出路就是爭寵,但皇帝只有一個!說句不好聽的話,別說用技術征服他,能不能侍寢還兩說呢?更何況這些女子都是些黃花大閨女,何來經驗技巧呢?不都是通過勤加練習才能實現高超技藝的麼

所以說,這算是一個悖論。皇帝既喜歡如花似玉的黃花大閨女,卻對過程體驗有比較高的期待,所以凡事兩難全,就看個人如何取捨了!從理論上來說,她們需要有人陪著練習,但皇帝又不會時時刻刻出現配合工作,自然......

既然各有需求,為何不偷偷的達成有效合作呢?風險和受益得成正比不是!

先說難度係數和危險係數。宮中主要是什麼人?宮女、太監、嬪妃,這些個人一天到晚沒啥事兒就瞎晃悠。先不說皇子,你說你一個侍衛大臣的,跑到人家屋裡半天不出來,還是不是的出點響聲,讓人不說閒話都難!再者說了,但凡能出入皇宮的大臣,不說是皇帝面前的紅人兒吧,也算是級別很高的了,非得冒著殺頭滅族的風險只圖一時之樂?

如果說,真的是一見鍾情、天雷勾動了地火,那就是做好“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準備了!可能對於侍衛來說,風險還不算是太大,畢竟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整就完事兒了,至於皇子和大臣,那真的得掂量掂量

不說甄嬛、胤礽的故事屬於虛構,多爾袞和孝莊的那檔子事兒,就算屬實也是給死人帶了綠帽子,況且那會多爾袞比皇帝都牛,睡個女人怎麼了!

所以說,根據記載給活著的皇帝帶綠帽子的人,是不存在的

真愛來了怎麼辦?寂寞難耐怎麼辦?是存天理還是盡人欲?

縱觀清朝一代,給皇帝戴綠帽而且坐實的灰常少見,先不說慈禧太后有沒有在掌權之後劃拉小鮮肉,就算是多爾袞和孝莊的故事,也僅僅是多方資料側面論證,正史之中根本沒有證據表明二人關係不一般(什麼南明時期的長詩、少數民族的習俗、皇父攝政王的由來,這些統統都不算)

當然了,據說溥儀的皇后婉容曾在萬念俱灰之時跟侍衛乾柴烈火燒了一波,還燒出個孩子,雖然坐實為真事兒,但那會兒溥儀早就不是皇帝了,只是偽滿的傀儡,所以不能算

撇開清朝往前推進推進,有沒有這樣的奇聞異事且板上釘釘的呢?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呂不韋和趙姬算一個!唐高宗李治在老爹死後把武則天據為己有算一個(雖然後面武則天也給死掉的李治戴了帽子,且不止一頂)!北魏時期孝文帝拓跋宏的老婆出軌算一個!細細扒拉一下,我們會發現這種事兒還是蠻多的

在這些所謂的皇家醜聞中,其實可以窺探到故事背後的無奈和悽慘。呂不韋和趙姬原本就是兩口子,只不過呂不韋為了仕途將其贈與異人;李治跟武則天干柴烈火,也不全怪李治,畢竟武氏正值青春年華;拓跋宏的老婆則是久久不見丈夫,故而寂寞難耐只能瘋狂出軌報復

是因為愛情,是因為寂寞,是因為她們也想得到一份滿滿的愛!

皇帝只有一個,而後宮佳麗三千;要說雨露均霑,那基本是扯蛋!

寂寞、孤獨、無依無靠,是諸多後宮女子的最真實寫照,如果她們有機會能得到一個男人的愛,而這個男人又奮不顧身,或許她們真的會不顧一切!至於皇帝大人怎麼想,我管你呢!

嬪妃尚且如此,宮女則更是連機會都很少有!拋開政治因素(上位、陰謀之類的)她們更難得到別人的垂青,所以古往今來宮廷之中長久存在的一種現象,就是宮女在唱主角

對食——太監宮女結成對子,一起搭夥過日子,除了那啥與平常夫婦無異,當然能力卓越者另當別論,估計都能娶好幾個宮女

只是,在這戲謔的背後,是無數的哀嘆和身不由己,是難以言狀的痛苦與無奈!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面對後宮佳麗三千,皇帝們從小就要進行性教育,有經驗的宮女們會手把手的教皇子,們,左手拿著春宮圖,右手一個慢動作。

為了能夠增添更多的子嗣,皇帝們大多都是在13至17歲成婚,然而在成婚之前就已經臨幸過其他女子,可以說結婚後都是輕車熟路,有著豐富的經驗。畢竟“狼少肉多”,再加上皇帝很難對一個妃子有感情,更不會經常眷戀一個女子,甚至有的嬪妃一輩子都得不到皇帝的臨幸,出軌只是遲早的事。

(皇帝也很為難)

要說在清朝歷史上,究竟有沒有皇子和大臣給皇帝戴綠帽子?我們不說有沒有機會,還是用實事來說話吧!

一:努爾哈赤的寵妃阿巴亥與大貝勒代善

典型的兒子給父皇戴綠帽子,代善就是努爾哈赤的次子。這件事的被告發直接推了一波皇太極,讓他在成為皇帝更進一步。

(代善劇照)

那麼這個阿巴亥又是誰?多爾袞的母親、努爾哈赤的寵妃、烏拉國國主滿泰的女兒,天真浪漫、聰明伶俐。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阿巴亥“饒丰姿”,由此可見阿巴亥應該是個皮膚細膩的女子以及風姿綽約的身材。

如果是正常情況下,應該是不會出軌,可是在公元1601年,政治聯姻,年僅12歲的阿巴亥嫁給了43歲的努爾哈赤。

清史記載:“大妃,納喇氏,烏喇貝勒滿泰女。歲辛丑,歸太祖,年十二。”

成為努爾哈赤的第四位福晉,努爾哈赤對阿巴亥也是非常上心,尤其是在大妃葉赫那拉氏去世之後,很快就立阿巴亥為大妃。

(阿巴亥劇照)

阿巴亥也為努爾哈赤生下第12子阿濟格、第14子多爾袞、第15子多鐸。

公元1620年,阿巴亥因為送了布匹給婢女,婢女又將布匹送給了自己的情人。當時努爾哈赤有禁令:“所有的嬪妃,不經同意而給其他女人一匹布、一塊緞子就是有意欺騙。如果是給男人布匹,就是傾心於那個男人。”

原本這事,阿巴亥頂多也就是受點責罵,可是努爾哈赤調查的過程中,發現阿巴亥曾經兩次將布匹送給了一個男子,這個男子就是自己的兒子代善。

後來又宮女舉報,說阿巴亥經常深夜去代善家中,尤其是在努爾哈赤的家宴上,阿巴亥都打扮的花枝招展,與代善眉來眼去,之後努爾哈赤幾經確認,最後趕阿巴亥出宮,只是沒過多久,又將其召回。

畢竟家醜不可外揚,而努爾哈赤還聲稱有可能是有人陷害阿巴亥,不過代善卻因此汙點,與皇位無緣。

二:大玉兒與多爾袞

大玉兒其實就是孝莊皇后,也就是皇太極的妃子,在清朝歷史上,關於孝莊的故事都具有傳奇色彩,尤其是她與多爾袞的事情。

(多爾袞與孝莊劇照)

很多史學家還是願意相信多爾袞與孝莊是有一段情史的,主要觀點就是多爾袞極其好色,而孝莊為了鞏固自己兒子福臨的帝位,只能與多爾袞發生關係,下嫁多爾袞。

再加上福臨對多爾袞的稱呼,由“皇叔父攝政王”演變成“皇父攝政王”,因此孝莊與多爾袞一事應該屬實。

作為皇太極的兄弟,又是清朝大臣,給了皇太極一片綠油油的草原。

另外還有孝莊色誘洪承疇一事,但是不知真假。

清朝歷史上,很多妃子出軌的事大多都被塵封,畢竟家醜不可外揚。

但是大臣和皇子給皇帝戴綠帽子的機會還是挺多的,只是很少有人會這樣做,再者清朝受理學思想禁錮,不比唐宋後宮妃子們,很少會有出軌之人,即使受不到皇帝臨幸,她們也大多在後宮度過一生,畢竟與他人私通,所受大懲罰是巨大的。

一句話“有賊心沒賊膽”,況且大臣也不是沒妻妾,皇子也不差父皇那幾個妃子。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歷史新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貓眼觀史


清宮戲中,這樣的例子很多。真實歷史上,也是有這種可能存在的,不過,不會記載在《清史稿》這類的史料裡。

首先,說下清宮戲中,那些“綠帽子”事。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和康熙妃子鄭春華私通。甚至,鄭春華還懷上了胤礽的孩子。不過,在承德秋圍時,康熙撞見了兩人私通的事。也是因此,鬧出太子第一次被廢和鄭春華被打胎的事。不過,鄭春華是二月河虛構的。這件事也是假的。

《甄嬛傳》中,描寫的更荒誕。雍正的妃子甄嬛和十七阿哥私通,還生了一對龍鳳胎。先是雍正逼甄嬛毒殺老十七!之後,甄嬛又在雍正病重時,揭露妃子和侍衛偷情的事,把雍正氣死了。歷史上,肯定也是沒甄嬛這個人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二月河作品《乾隆皇帝》中,乾隆把大臣給綠了!傅恆的嫡福晉入宮時被乾隆看見了,然後,乾隆就把傅恆放外差,趁機綠了傅恆。並且,生了一個私生子,叫福康安!在眾多小說中,都有這個故事。


歷史上,皇子和大臣確實有這個便利條件。宮裡除了太監就是宮女,也只有大臣和皇子有身體條件可以“作案”。

唐朝這種例子很多,以武則天為首,武氏家族的性開放是出了名的。武則天先嫁唐太宗,又勾搭“兒子”唐高宗。等她當皇帝了,直接讓男寵出來當官。

清朝歷史上,確實有公認的“綠帽子”事。例如,孝莊和多爾袞“叔嫂戀”。

孝莊為了保住順治的皇位,“下嫁”多爾袞。這件事雖然史料記載很“婉轉”,但是,這是公開的秘密了。順治還要稱呼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

另外,努爾哈赤大兒子代善和他的小妾阿巴亥(多爾袞之母)有染,兩人眉目傳情,又有夜晚相會的記載,也是“證據確鑿”。

不過,到康熙繼位以後。滿清統治鞏固,皇權加強以後,再也沒有類似緋聞傳出。只有野史還在“暢想”此事。不過,我覺得,肯定是有的,只不過,被“封口”了。


勇戰王聊歷史


這個應該沒有,給普通人戴綠帽子別人要是知道了都會氣的殺人一般。要是給皇帝戴綠帽子,還不得被皇帝秘密誅九族啊!

隨著各種清劇的流出,皇子、大臣與后妃談戀愛比比皆是,這甚至成了清宮戲最大的賣點。在《甄嬛傳》中,甄嬛與果郡王,溫實初與沈眉莊都生下了孩子。在《延禧攻略》中,傅恆與魏瓔珞也纏綿悱惻。在《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與皇帝的妃子偷情,導致其懷孕。 在正史上,後宮的管理嚴格到苛刻的程度。

清代的皇子,除了給太后等長輩請安外,也沒有機會踏入各個妃嬪的宮苑,再說好不容易進宮一次。不說自己爹面前好好表現表現,閒的沒事去勾搭自己老爹的女人幹什麼呀啊!而且和那些嬪妃有點私情難度是相當大的,宮裡人多眼雜,無數雙眼睛盯著,生怕有一點不守規矩就被記錄下來報告給皇上了。同時妃嬪們除了隨皇帝出巡外,也沒有機會出自己的禁宮。除非有皇帝特別的旨意,她們連見家人的機會都沒有。如果父母年老,一年半載可以允許父母進宮探視一次。和她們相處最多的就是太監和宮女,好多嬪妃都在巴巴的盼著皇帝的寵幸,誰都沒那個心思勾搭皇子,風險特別大不說而且沒什麼好結果。


外面的大臣更是沒那個可能了,你一個臣子沒事去內宮幹什麼,難道證明自己跟某位娘娘約會去麼?能在京城做官,都是人精中的人精,這個忌諱打死他們估計都不會犯的。

再說了,這些東西無非就是性的事。皇子和大臣多納幾個漂亮小妾就行了,合理合法又沒人管你,何必冒著生命危險去尋求那一瞬間的愉快,不值得!

歡迎大家的精彩點評!


小夥子別放棄啊


在清朝的歷史上,皇子與大臣給皇帝戴綠帽子的機會微乎其微,而且這種醜事是不會公佈的。不過在太祖、太宗、“憲宗”(“恭宗”)時不僅發生了而且還公佈了,不過那時是後金和偽滿。唯一是清朝時,也是太宗駕崩後的是事了。福垊姑且給您談談這點兒事吧。

“皇子”給“皇帝”戴綠帽子。

認真的朋友也許會發現,這裡“皇子”和“皇帝”都是加了引號。福垊這裡的引號不是強調而是表明皇子不是皇子,皇帝不是皇帝。因為清太祖努爾哈齊(努爾哈赤本名努爾哈齊,改名努爾哈齊大概為的是避諱吧。)建的國號是金,稱的不是帝而是汗。嚴格來說,努爾哈齊是(後)金的王,因為汗如同漢族的王。故而說王子給大王戴綠帽子更準確一點兒,“皇子”不僅給“皇帝”戴綠帽子,而且還“好事成雙”戴了兩頂,還都是一個“皇子”所戴,他是誰呢?

他就是努爾哈赤的嫡次子代善。嫡長子為太子褚英,因為褚英跟大臣和兄弟們關係緊張,最終被處死。褚英死後,代善為太子。但代善愛江山更愛美人,有種說法是他同努爾哈赤繼室富察袞代關係曖昧,導致了袞代被努爾哈赤以偷盜的藉口被打入冷宮。可福垊留意了一下,袞代比代善大得多。而且袞代在同努爾哈赤結婚前,已經結婚生子了,袞代會因為小鮮肉人晚節不保嗎?不過,後金早期婚姻很亂。

就像這個袞代,她是努爾哈赤的堂姐夫的姑媽也是努爾哈赤的堂嫂子,因為袞代的同父異母兄的女兒曾嫁給了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袞代又嫁給了努爾哈赤的三伯祖的孫子並生了兒子,後來攜子又嫁給了努爾哈赤。多爾袞的母親烏拉那拉阿巴亥,曾在深夜給代善送食物吃,還向代善送了布匹。努爾哈赤規定,送給男人布匹,就意味著愛那個男人,而且還送了兩次。

袞代的下場一說是被其子莽古爾泰所弒,阿巴亥的下場則是被皇太極、代善等人殉葬了。天道有輪迴,下面就該皇太極倒黴了。

皇弟(大臣)給皇帝(先皇)戴綠帽子。

皇太極欺弟弟多爾袞孤兒寡母,可皇太極駕崩後。多爾袞開始報仇了,第一奪回皇位,第二糟踐他的女人。多爾袞先逼死了長他三歲的大侄子豪格,然後自己的職位從攝政王變成了皇叔父攝政王再到皇父攝政王,欺人孤兒寡母的味道真得很濃。孤兒寡母的孝莊和順治只能一個失了身份失去了身,一個失了身份失了份。多爾袞終於報了大仇,在多爾袞野心勃勃地給先皇戴綠帽非禮現嫂時,突然抱病身亡。還是被追封為皇帝,廟號清成宗,不久就被逐出太廟。

侍衛(“大臣”)給“皇帝”戴綠帽子。

偽滿時期,溥儀為了早日復辟清朝,做了日本的工具,淪為“漢奸”。這個漢奸加引號是因為他首先是滿族人,其次他同日本是利用關係,他並不甘心成為日本的木偶。日本就從他的近衛帥哥下手。第一個淪陷的就是祁繼忠,他高大英俊、能說會道,把皇后婉容身邊的人通過說好話,送小禮逐一讓他們為他服務。而他的任務就是勾引被溥儀冷落的皇后婉容,日本想讓溥儀的後裔有日本人血統,以便於強化控制溥儀。婉容被祁繼忠征服了,可祁繼忠為了“發展”去日本了,就讓另外一個侍衛李體玉做他的替代品。這個李體玉被溥儀發現,也就牽連出了祁繼忠的驚天陰謀。最終溥儀,賠了夫人送了錢(給他倆些錢,趕跑了他們),丟不起人啊。誰知,後來婉容還懷孕了,是個女嬰,氣急敗壞的溥儀將女嬰丟入了爐子裡。溥儀死後,其家族為其定廟號“憲宗”後改為“恭宗”。


福垊


不可能。很多影視作品中,劇中皇帝的妃嬪與皇族其他宗室成員或者臣子(一般都是太醫或者侍衛)之間關係曖昧,給皇帝戴原諒色帽子。從《金枝欲孽》中的侯佳玉英與孫白楊,到《甄嬛傳》中的沈眉莊與溫實初。

澹奕想說的是,編劇導演只是拍戲而已,不要當真,后妃想綠皇帝?簡直就是做夢。

清朝是封建社會皇權發展的最高峰,雍正帝時代設立軍機處就標誌著皇權的終極至尊地位已經形成,真正到了乾綱獨斷的地步。漢朝有袁盎、唐朝有魏徵、宋朝明朝的文人士大夫敢跟皇帝對著幹,清朝可曾聽過有如此“膽大包天”的臣子?清朝皇權至尊,無論臣子還是宗室諸爵都不敢與皇帝爭論,更何況是綠皇帝這種誅滅九族的重罪。

另外,清朝繼承並且強化了明朝後妃制度,從母家進入紫禁城後,后妃們就幾乎無法離開紫禁城,而外臣更加不得進入後宮,能夠偶然進入後宮的只有太醫與侍衛,即便宗室也不得隨意踏足。所以影視作品中與后妃私通的基本都是太醫與侍衛。

然而,即便太醫侍衛因為工作能夠進入後宮,但也不代表后妃就有機會了。首先,侍衛們戍守的都是外宮門,沒特殊情況還是不得進入內殿靠近妃嬪;而太醫呢?清朝承襲明朝制度,太醫被傳召給后妃治病,必須有太監引路監視,如果沒有,那麼負責的相關太監就要處死,而太醫給后妃治病的時候,都是許多人看著的,沒有單獨相處的機會。

至於皇子,清朝皇子不允許生母撫育,到了年紀都要送去阿哥所集中撫養照顧,成年後出宮獨自開府。清朝對於皇子的教育等非常嚴苛,皇帝的妃嬪乃是皇子的母親,無論嫡庶或者是否親生,如果沾染,妃嬪與皇子都無異於自取滅亡。


澹奕


在清宮劇裡,妃子和宮女們都很奔放,今天和侍衛談戀愛,明天和阿哥談,後天和大臣談,大後天和太醫談,大大後天和太監談……清朝皇帝們的頭上,似乎始終是綠油油的。

但這顯然不是事實,因為清朝的宮廷規矩,是歷代以來非常嚴格的,基本不存在其他男人給皇帝戴綠帽子的可能性,不過悅史君查閱史料,還是能找到一些類似蛛絲馬跡,給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阿哥和妃子

清朝和碩禮親王愛新覺羅·代善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次子,在大哥愛新覺羅·褚英死後,他被確立為後金汗位的繼承人。

然而,代善也就此成為其他阿哥的眼中釘,不僅他和兒子們的矛盾被放大,而且和庶母大妃烏拉納喇·阿巴亥的不正常往來,也被父親努爾哈赤和其他親貴抓包,儲君之位自然沒有了。

然而,這個事情一方面史書語焉不詳,另一方面當時後金宗室還有“收婚”的習俗,悅史君認為,嚴格來說只是一次刻意的打擊行動,而不是真正給努爾哈赤戴了綠帽子。

第二,大臣和妃子

洪承疇原本是明朝崇禎帝深為倚重的大臣,但他卻在被清軍俘虜後,投降成為攻打明朝的急先鋒,讓世人側目。

洪承疇之所以會投降,有一種說法是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派自己的寵妃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也就是後來的孝莊太后去勸降,實際上是色誘下投降的。

這個說法一是正史沒有記載,二是與常理不合,悅史君認為,大概率是明朝遺民留下的傳說,不足為信。

第三,王爺和太后

清朝和碩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雖然在兩次爭奪皇位的過程中失敗,但卻通過擁立侄子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取得了攝政王的地位,甚至因為進軍中原的大功,加封“皇父攝政王”。

順治帝的母親正是孝莊太后,多爾袞的嫂子,這皇父攝政王的名頭,惹來了太后下嫁的傳聞,甚至連多爾袞跟孝莊太后兩小無猜的故事都編的有板有眼。

悅史君認為,多爾袞有夜宿皇宮的行為,這算是給年幼的順治帝戴了綠帽子,但孝莊太后下嫁的說法,大概率還是明朝遺民的捕風捉影,沒有任何史實根據。

……

如果說以上的說法還存在很大爭議的話,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綠帽子,是跑不了的,因為他的皇后郭布羅·婉容因受冷落,與兩名侍衛發生不正當關係,甚至還有了孩子。

總的來說,清宮戲也就是隨便看看,如果真要作數,悅史君認為,是編劇的問題,更是觀眾自己的問題。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甄嬛傳》裡,經常性的會出現後宮佳麗與皇室宗親歡聚一堂,推杯換盞的宴會場景。雖然分桌就餐,但是男賓與女賓客相互之間是能夠相互交流的,最起碼相互是能夠相互看見的。這一點在實際的宮廷禮儀裡,是最被忌諱的一點。

滿清政權是異族統治,需要找到足夠的禮教理論來支持,所以全盤接受了明代的官方禮儀,甚至有些時候發揮得更甚。這一點在男女關防上面尤其顯著。


清宮的規矩嚴過明朝宮廷許多,對於女性地位的踐踏也更為嚴重。宮廷裡男女之間基本是不允許相見的。任何有男性的場合女性必須迴避,任何窺探的行為都會被認為舉止輕浮,成為倫理和為人上的缺點。所以,成年妃嬪和宗親同場飲宴的場景絕對不可能出現。按照禮儀,宗親中女眷和宮裡女眷在男性的宴會里是別院而坐,在另外完全隔開的場所進行單性別的飲宴活動的。


就是妃嬪生有子女,子女成年以後也分開養育。皇子出宮建府,入宮探望母親都是要請旨經過皇帝同意的。入宮出宮都有太監跟隨和專門記載時間段。日常宗親見禮,也只看得見貴妃以上的高階妃嬪,其他低階妃嬪終其一生只看得見身邊太監宮女有限的幾個人。更不要說有肌膚之親這樣的深層次接觸了。


所以,給皇帝戴綠帽子的事情,也就現代文藝創作者的筆下春秋才寫得出來。真正戴了綠帽子的溥儀,也是在退出紫禁城和皇后婉容兩地分居多年以後才有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