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稻盛和夫:追求成功,點亮自己的路

稻盛和夫:追求成功,點亮自己的路

阿米巴經營落地諮詢(amiba-888)


如果你有強烈的慾望,並相信有實現的一天,那麼在不可能當中,你還是能找到一條通往目標的路。

——稻盛和夫


1、絕不放棄:比別人更賣力

成功的先決條件就是持續不斷、不厭其煩地努力。這種話說起來簡單,但是比別人更真誠努力的人,的確總是可以成功。

樹立遠大的目標。現在看來似乎遙不可及,但是不要懷疑,每天持續地努力,累積下來,一定可以達到。

記住,即使是最偉大的成就都是由一點一滴、微不足道的事情累積起來的。長遠的成功沒有快捷方式。

心中時刻要有這樣的信念:只要你不放棄,就不算失敗

2、提升你的慾望

提升你的慾望,直到它成為堅定不移的信念為止

我認為,沒有一個人應該是環境的奴隸。有些人追求目標,但是常以社會或經濟因素不佳為由而放棄。他們對環境研究得越深人,就越相信他們的夢想是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

然而,要是他們以強烈的慾望堅持自己的夢想,就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使夢想成真。如果你打心底想要成就某事,你的心就會努力地去幫你清除障礙,即使在睡夢中也不停歇。這也正是極大的努力與真正創造力的觸發點。

為環境奴役將只會看到情況不利的一面,其結果就是沒有成功的可能。但是隻要擁有強烈的慾望,就會想盡各種方法解決問題,不達目標絕不放棄

慾望強烈與否會讓人們形成幾種不同的性格:有的人有目的地向前邁進;有的人不斷跌倒卻又爬起;還有些人則是什麼也不做,白白浪費時間。

3、追求無窮的可能性

“我可以從哪兒得到好點子?”我們常常企圖向外界尋求靈感,而忘記了自己的內在感受。

我則先傾聽自己的內心在綜合某一項任務的所有可能性之後,我就試著改善及掌握情況,並通常可以從中發現自己從來都不曾想到的創意

有些只關注結果的人認為,我一定是個先知。但其實我沒有那種天賦。

不過,如果你和我一樣堅持,憑藉著熱切地追求每個可以改良的機會,就會和我一樣擁有相同的能力。這種能力我寧可稱之為“深謀遠慮”,而非“先知先覺”。

要想在這不確定的時代中生存,深謀遠慮是很重要的——但這不是可以向外界求得的。我們必須在自己的內心中尋找,不要放過身邊每一個可能性,並好好利用我們的技術與經驗。

不管時代如何改變,通往創新的金色大道就是:審視我們所做過,並追求更上一層樓的可能

4、嚴格的要求

我對員工的期望很高,而他們之所以願意接受挑戰,是因為我們公司沒有世襲傳承的制度。我們也不是家族企業——假如是的話,員工就會認為所有的要求都是為了我自己的家庭。

我反對世襲制度的理由是:第二代不一定有把企業哲學傳承下去的繼承能力

企業哲學就是一家公司的獨特之處,如果不維繫這種哲學,公司就無法繼續繁盛。

我想把公司交給個性了不起的員工——他們有充沛的熱情、卓越的能力、願意並且可以傳承企業的經營理念。

既然我反對世襲制度,員工就會了解他們都有潛力晉升為公司最高領導者,因為他們知道公司的政策與哲學並不是為了我個人的利益而定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對他們要求這麼多,他們還願意追隨我的原因

員工的態度會反映出領導者的特質

5、決定抽身而出

高層主管最難決定的是,何時從一個計劃中抽身而出,也就是當沒有達到收益的標準時,應該在什麼地方喊停。但是,如果我們稍作嘗試便放棄了,就永遠也無法收穫好的成果。

我的

基本原則就是堅持下去,直到成功為止,好像一個獵人追捕獵物一般。然而,在偶爾幾次遇到資源都已耗盡的情況後,我還是會決定收山。

先不管物質方面的因素如何,在執行新計劃或開創新事業時,沒有熱情就不能成功。但是,要是所有的熱情都已熄滅,成功看來無望,我還是會放棄的

然而,不到最後關頭,在耗盡所有的資源之前,我們還是應該矢志不移,也就是說——讓熱情燃燒到最後一刻吧。到那時,我們必須作決定了,因為畢竟不是每件事都能如願的。

在某些極端的例子裡,我們一定會知道最後一刻已經降臨,那時必須果斷地做個決定。

在不得不抽身時,你一定要果斷。

6、有意義的任務

如果主管人員柔弱或是領導有誤,就可以預見企業一定會走下坡路。然而,即使主管非常有能力、動機正確,並且相當賣力,有時外在的環境因素也會阻撓企業發展——比方說匯率、石油價格或是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動等,這些都不是我們能操控的。

儘管你已盡了全力,但如果因為外界因素而使你的公司蒙受損失,身為主管,還是應該負責。

因此,主管的責任可以說是相當繁重,一刻都不得空閒、努力又絕不可鬆懈。因此,你越想就越覺得做高層主管不容易,這些主管值得承受這麼大的壓力與要求嗎?是不是應該給他們一點獎勵?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得益於高層主管的奉獻,很多員工才會對今天和未來抱有希望。因此,他們信賴並尊敬僱主。

別人的快樂和讚賞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主管最希望得到的補償就是看到員工喜悅並得到他們的讚賞

7、追求完美

就工作而言,我是個完美主義者

假如一件工作完成了90%,有人就會覺得“夠好了”。辦公室裡的工作人員也認為錯誤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消除就沒事了。既然認為完成90%已經算是大功告成,他們便不會想去追求完美了。

然而,在化學實驗中,99%的成功還是會因為最後1%的失誤而全盤失敗。很多工程師都有這樣的經驗,因此決心奮戰到最後一刻,追求完美。

他們知道,即使是最小的差錯,也可能致命——不只是對自己的計劃而言,也關係到別人的性命。

一座“幾乎”可以抗震的橋樑,在大難過後就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多數的工程人員都抱有努力做到圓滿的態度。

在日常生活中,要求自己事事做到完美實在很難。然而,一旦追求完美變成你的第二天性,就變得輕鬆愉快多了

太空工程師知道發射一枚衛星需要有極大的能量。然而,當衛星上了軌道,無須很大的能量便可以不停地運轉了。

企業領導者一定要追求完美,這就像是一種生活習慣

8、點亮自己的路

在創造的領域裡,是沒有什麼標準可言的,而是像在沒有羅盤的情況下,獨自航向黑暗、多風浪的大海。

在我個人的旅途中,當遭遇極大的苦難時,我總是拼命地尋找燈塔。但是,我的置身之處是沒有方位的茫茫大海,周圍是不可能有燈光的。我必須為自己建造一座燈塔,點亮自己的路。

做先驅者就意味著沒有前人走過的路可依循,唯一的競爭對手也只是自己。有了這種領悟就可以使自己到達完美的境地。

“更好的”以及“最好的”是我們比較的標準。但是,對開創新天地的先驅者來說,沒有所謂的“更好”或是“最好”,

你身邊沒有人可以依靠,你必須做到完美

以完美為目標就是無盡地追求內心的理想

創造的世界沒有標準,你一定要在自己的內心中找到一個指南針以決定方向。


9、大公無私地領導

西鄉隆盛(Takamori Nanshuu Saigo,1828~1877)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核心人物。他有一次說:“最難駕馭的人就是連金錢、名聲和生命都可以拋棄的人,然而我也只能把國家大事交付給這樣的人。”

除非他相信那個人絕對大公無私,否則不會輕易賜予他高級的官銜。

要影響別人,真正的力量來源只有一個,那就是——公正。是不期待自己能得到多少利益,“公正”而且在作決定時,不受自身而且在作決定時,不受自身好惡和情感的影響。

然而,完全不為金錢、名譽或利益所動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你是公平無私的領導者,部下還是會跟隨並尊敬你的。反之,以自我為中心且貪婪的領導者必定會為眾人所憎惡。

身為領導者,一定要清楚地表明你無私的立場。你應該為團隊制定一個有意義的目標,並以身作則

領導者的決定可以鼓舞部下的士氣,也有可能使他們消沉、受苦。

如果你的脾氣變化無常、自私自利,或只為自己的便利作決定,就沒有人願意跟隨你堅持走下去。

10、質疑組織形態

關於企業應該以什麼樣的組織形態來經營,我沒有什麼既定的意見。

然而大多數的主管卻都有所堅持,他們認為一定要按照自己學過的組織理論或人事管理的方法來經營。或者,按照過去的經驗來制定一種組織形態。

但是,這些先入為主的觀念是無法成就一個真正有效率的組織的

我想,所謂的“正確的”組織形態就是你現在可以有效率地管理公司、維持運營的方式。基於這點,只要在需要的時候才創立組織,並指派最少的人力來發揮必要的功能就可以了。

我們並不是為了某一種形態來經營企業,而是為了把企業經營好,才創立某種組織。

我在創辦第一家公司的時候,既沒有理論,也沒有經營經驗,甚至缺乏基本的生意常識。因此,我別無選擇,一開始時,不得不質疑各種經營的既定概念。

經營企業時,常常要問什麼是最重要的?怎麼做才是有理性、有價值的?這麼做必要嗎

11、集群智慧

京都大學名譽退休教授伊谷純一郎博士(Dr.JunichiroItani)是研究靈長類動物的權威,他常常到非洲的剛果地區進行研究。

有一次,他觀察一個土著的小部落進行狩獵的練習。這個部落的人以團體的方式獵殺野鹿和斑馬。通過這種方式,每個人很容易就可以得到足夠分量的食物。

然而在每次狩獵的過程中,只要獵到一隻動物,整個團隊就不再繼續找尋獵物,並驕傲地跟隨著奪標的獵人回到村落。

獵物的分配規則如下:奪標者獲得最大、最好的一塊,他又會把自己的一部分送給近親、朋友,這些親友又如法炮製,把自己的所得分給身邊的人。

每人都有份,所得大小完全依照與奪標者的關係而定。

伊谷博士問部落的一個年輕人,為何他不繼續狩獵,直到抓住屬於自己的鹿。那個年輕人答道:“

為什麼要這麼做?我所得的雖然只是一小塊,但是我們大家都得到足夠的分量了。”對於這項叢林法則,他感到非常滿意。

要和諧共存,每個人都應該收起貪婪的心


12、猩猩教我們的一課

猩猩是雜食性動物,雖以水果和樹葉為主食,但偶爾也會獵殺小動物、吃肉。它們非常強壯,很多動物都是它們的獵物。就像村落的居民那樣,猩猩也是一同狩獵的。

而且,只要有一隻猩猩獵到巨獸,那次的行動就算結束。在這之後,所有的猩猩都聚集在獵物旁號叫、跳躍,看著獵到巨獸的英雄把獵物撕成碎片,分給大家一同享用。

猩猩是和人類最為類似的、有智慧的靈長類動物。伊谷博士發現它們在有必要時才會狩獵,並刻意地維持生生不息的局面

。關於這點,伊谷博士非常驚訝。

以前觀察到非洲土著實行“一次一頭獵物”的做法時,伊谷博士認為這是原始的習俗。

後來,他終於瞭解到其實這些部落所依循的叢林法則要比“現代”人類更為先進。因為這就是連猩猩都知道的基本生存原理。

企業正如狩獵。若以自私的做法來追求永無止境的擴張,最後一定會破壞生生不息的局面,並導致自我毀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