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69330833
美團上市,揭開了摩拜的蓋子——鉅虧,才是賣身的最大原因。

與收購時的新聞稿相比,摩拜的數據被嚴重誇大。收購時說,摩拜活躍用戶2億,實際上只有4800多萬。
收購前說每天2000萬次騎行,實際上只有800多萬。
這兩個數據,都嚴重誇大三五倍,可見互聯網行業泡沫的嚴重性。
招股書同時揭示,摩拜4月虧損超4.5億,這個太恐怖了。就幾百萬輛自行車,一個月都能虧這麼多,這是什麼樣的虧錢效率?
就是這樣一個嚴重的創業泡沫,為何卻被精明的美團收購了?這是否會是王興的敗筆?
其實,美團做的好的業務,都是自己做起來的。當年和大眾點評合併,事實上,大眾點評現在影響力差了很多,日活只有2000多萬了,還不如美團外賣日活的一半。
還有酒店服務,貓眼電影,都已經做到行業前列,都是美團自己做起來的。
美團收購摩拜,我認為是無奈之舉。騰訊是雙方大股東,美團做的很好,歷史上也盈利過,只要停止繼續開拓新業務,美團盈利一點問題沒有。但是,摩拜,卻根本看不到盈利希望。

騰訊,以及李斌,大概都熬不住了,一年虧幾十億,又沒有新故事可以講,眼看共享單車風口就過去了,資本著急,急欲出售!
於是,在資本撮合下,摩拜終於出手了!
於是,美團終於上市了!因為接手了個燙山芋,失血過多,必須讓廣大韭菜接盤啊!
所以,現在就是,你想買美團,就得搭上摩拜,買一送一,強制銷售。呵呵,這招,高吧?
趙冰峰財經
美團155億收購摩拜,虧得太多了!
在美團收購摩拜之前,其實相當多的人都是同時裝了摩拜和美團的APP的(大眾點評也是美團的),重合度本來就高。今年3月,摩拜的越活躍用戶數為2217萬人,155億元的收購價,平均算下來每個人用戶成就已經高達700元了——一位摩拜的用戶,可能一輩子也不能給摩拜帶來這麼多利潤。
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在剔除重複的用戶之後,美團的月活躍用戶數竟然只多了100萬!這還只是考慮了155億元的收購價——摩拜還有92.6億元的鉅額負債(其中81.25億元是用戶押金,另外還有客戶充值的錢等),大家還記得美團收購摩拜之後就搞了全國免押金騎行,這81億的押金估計也退得七七八八了。所以,美團收購的實際代價,至少是155億元+81億元=236億元!
別忘了,摩拜還在虧損呢。今年前4個月,摩拜虧損了4億元,平均每個月虧損1億。一年下來12億,這個賬也得算上。
所以在收購摩拜一年之內,美團總計付出的代價是248億元,平均到100萬新增活躍用戶上,就是每個用戶成本是2.48萬!怎麼看這都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那美團的王興是笨嗎?顯然,我們無法從摩拜這一點來理解這筆收購,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就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美團或許是想利用摩拜的其他資源來賺錢:
比如摩拜的騎行數據,可以與美團現有業務結合:美團上面的健身相關的店鋪,美團的餐飲業務,都需要摩拜的騎行數據(位置、頻率等),進行精準的廣告投放或者產品定製。
-
摩拜騎行,可以與美團打車業務相聯繫,構建完整的出行的系統,打車業務是美團重點佈局的領域,想要挑戰滴滴的地位。
美團可以更多地推廣自己的美團支付。支付業務非常重要,自己掌握數據才能保證數據的排他性,分析這些數據可以帶來更多的商業可能性。
此外,美團收購摩拜也帶有防禦的色彩,因為阿里在單車領域投資也比較大,其中哈羅單車已經是純正的阿里系,同時阿里也在謀劃對ofo的控制權。阿里旗下有餓了麼,這對美團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儘管美團可以找到100個收購摩拜的理由,但200多億元的巨大代價,還是讓人看不懂,參照現在ofo的狀態,估計頂多幾十億不得了了。美團,事實上還是扮演了一個接盤俠的角色,誰叫摩拜賣身這件事,是馬化騰來牽線的呢?(騰訊是美團第一大單一股東)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說虧大的都是太年輕!
用戶重疊你以為王興沒想過?
很多人都覺得貌似美團確實虧了,畢竟賬面上講,確實155億,只帶來了100萬用戶好像虧大了。但是你以為王興沒想過?
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他會不知道這裡面的風險,即使不能完全預料,但也能有十之八九的把握,所以王興不可能沒考慮過。
就好像阿里收購雅虎中國、收購天天動聽、收購UC,騰訊收購易迅,其實都知道不一定百分之百正向。否則按照你的說法,騰訊收購酷狗、酷我,雖然都有數億的用戶,但是裡面重疊這麼多,為什麼還是要收購?難道馬化騰傻?
美團收購摩拜是戰略收購
美團收購摩拜,更多的是戰略併購,美團已經圍繞生活搭建起了一個完整的生活生態鏈,覆蓋了幾乎衣食住行的每一個方面。
作為出行的重要一環,美團開始了網約車業務,那麼出行生態裡面就還差最後三公里的業務佈局,畢竟網約車在很多地方到不了。
因此摩拜被收購,準確地說是一次美團的戰略性投資,而不是簡簡單單的財務投資,或者為了獲取用戶投資。摩拜被收購能很好的成為美團戰略中的一環,成為美團生態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
EmacserVimer
你們要這樣看問題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我們先看看京東,虧了很多年,按理說這樣的公司有什麼價值...
但是京東的確是很棒的公司
互聯網不想傳統行業,所以,以傳統行業去看,那是不對的。
所以說互聯網看的是ip
多100萬用戶,這話太過片面,有點誤導的意思。
簡短言說,要說覆蓋,那qq和微信相互覆蓋更多了,結果呢?
所以我給大家講一講,什麼叫戰略性發現
如果摩拜用戶少了,滴滴可以幫助一下,如果滴滴用戶少了,摩拜可以幫一下,如果少一條腿,呵呵...
另外,好比滴滴補貼,其實也是虧損,但是那是在戰役進行中,幹掉對手,一家獨大,就有市場的操控權。
所以摩拜還在戰爭中,滴滴給他的用戶量,絕非2000多萬,而是兩個億以上
壟斷線下最大的好處,就可以學騰訊了,十億的用戶,一個遊戲上線,呵呵,這傳播速度。
所以附加值才是最大的資源。
互聯網鐵律,沒有老三 除了老大,就是想幹掉老大的老二,不會有老三出現。
以上是網文派,簡單的手機回答,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知識,和更多文學方面的寫作,關注我們,對了寫作能致富哦,第一網文玄幻小說作家,唐家三少年收入可1.3億哦,嘿嘿。
一字一世界,一筆一乾坤。喜歡網絡文學,關注網文派。
網文派資訊
一鍵代償觀點:互聯網的企業的收購一定要從長期來看,短期評估是沒有意義的。
這種“菜市場”式的加減乘除價值評估是沒有意義的,虧不虧也不是應該從這個角度出發來看的,我們必須從一個長期的戰略目光去評估美團對摩拜的收購活動。
首先從美團公司來說,在進行收購之前一定是會對這次收購價值進行評估的,美團諾大一個公司,不知道要對風險評估多少次。但是,最後還是收購了處於沒落時代的共享單車說現實一點,連我們一個普通人都知道共享單很難盈利,難道美團會不知道麼?
美團肯定是知道的,但是,最後還是收購了摩拜,這就說明這次收購對於美團來說是有價值的,並且這個價值一定超過了155億這個可以測算的數字。
收購有利於上市
我們必須清楚,美團在收購摩拜之前,還沒有上市,而“摩拜”作為貢獻單車行業的領頭軍,還是有一定的品牌價值的。另外“共享經濟”目前來說還是一個比較為大家看好的領域。並且,摩拜也沒有像小黃車一樣老是傳一些負面新聞,這些都是對美團本身的品牌有好處的。
舉個貼近生活的例子來說,如果你們公司招了一個員工有過犯罪經歷,那麼指定是對公司有影響的。別人不會感覺是你公司包容性強,別人更多會懷疑這樣的員工會做不好的事。
但是,如果你的公司招了一個勞動模範,或者說招了一個很出名的好人,那對於外界來說指定是會更加信任你的公司。同理,對於美團收購摩拜來說也是如此,並且由於“共享經濟”被資本看好的優勢,這對美團上市後的市值提升指定是有幫助的。
王興是一個能夠打持久戰的領導者
當然,任何事都是事在人為,從王興的個人經歷和王興創業以來的種種成績來說,王興都是一個能夠通過持久戰脫穎而出的創業者。
就拿當年的外面平臺補貼大戰來說吧,當年的餓了麼和美團可以說是最厲害的兩家平臺。但是,最後的結局是餓了麼被阿里收購,其他平臺基本也都淡出了大眾視線。
但是,只有美團獨立生存了下來,並且現在仍舊是外面領域的老大,這就足以證明王興戰略眼光。
所以,美團收購摩拜這件事還是要讓時間來證明是否值得,現在短期評估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一鍵代償
美團收購摩拜,本意並不是為了獲取用戶,而是為了給用戶場景延展服務。
事實上,在消費者總數固定的前提下,比如分年齡網民規模分佈不變的情況,每類給用戶提供服務的平臺,其用戶上限是可預知的。
比如,以共享單車為例,12歲以下未成年人禁止騎行,這意味在這部分以下的用戶或網民,是不可能成為共享單車用戶的。
此外,按照《網絡安全法》相關規定,互聯網服務都需要對其用戶的真實身份進行驗證,再比如,按照網銀管理要求,未成年人名下開立的賬號只有存取款功能,無在線轉賬功能等。
簡單說,未成年人網民規模不小,但不會被計入這些互聯網服務用戶中。
因此,實際具備消費能力的用戶規模是有限的。
對美團來說,吃喝玩樂購這些消費場景,各個場景的用戶重合度越高,業務的協同效應和場景消費延伸效應就更加明顯。
從這個緯度來看,摩拜和美團用戶重合度高,恰恰說明兩者之間的業務互補性很強。不僅不是虧本買賣,而是生態消費場景的重要填補。
畢竟,摩拜和美團APP可以實現用戶標籤細分和使用場景分類,在新零售和場景營銷的背景下,一個用戶價值可被多次挖掘和滿足,對各方都是共贏之舉。
當然,這個過程中,可能要特別重視用戶隱私保障,這樣才能在不損害用戶體驗前提下實現商業利益最大化。
李俊慧
美團收購摩拜單車,是旨在戰略性擴張業務,不能單純以目前的新增活躍用戶數來衡量這筆收購的成敗,也談不上虧大了。
首先,這是一筆潛力投資行為,155億元攬入摩拜單車,就價值而言,摩拜單車那龐大的用戶數據就是一大價值,並且在被美團合體,並宣佈免押金後,摩拜單車日活躍數據增長明顯,在6 月 21 日 ~7 月 21 日的統計週期,摩拜單車的日活躍用戶量從 653 萬增長至 855 萬,增幅為 31%。
其次,在收購摩拜單車後,美團已經形成了集團購、票務、外賣、酒店預訂、旅遊、出行於一身的大生活平臺,在這個大生活平臺裡面,美團要做的是激活自己的活躍用戶數據為增收、增利,也因此收購摩拜單車業務除了為了美團帶來更多的用戶流量外,還存在美團導流自身的活躍用戶到使用摩拜單車,實現盈利的目的。至於將摩拜單車中用戶導流到美團上,這需要一個引導的過程,新增100萬隻是一個前頭。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
風生焱起
2018年4月4日,股東會決議同意美團收購摩拜單車。整體作價27億美元,包含一部分摩拜的債務(約90億人民幣),收購以現金購買股權和授予美團相應價值股權的方式進行。摩拜單車A、B輪投資人及創始團隊以7.5億美金現金出局。
美團收購摩拜單車虧不虧呢?很難說。
截至2018年4月30日四個月,摩拜的單車活躍用戶達到4810萬名,單車數量為710萬輛。不談用戶,僅僅單車的固定資產應當超過50億以上。
美團上市的招股書顯示摩拜商譽價值128億,商標值16億。
同期,摩拜用戶共完成了超過10億次騎行。在美團的原有業務體系內,會增加一項新的日訂單量超過千萬的業務;原先日訂單量過千萬的,主要是外賣業務。互聯網看的是流量,看的是活躍用戶。新增用戶雖然很重要,這並不是價值核心。
收購摩拜但這也是完善美團體系的一部分。畢竟阿里系收購了餓了麼和哈羅單車,騰訊系要想完善佈局,只能將摩拜和美團捏到一起。
摩拜估值最高時達45億美元,這次27億美元收購還算便宜呢。如果美團想自己搞單車,雖然股東不會允許,但假設實施投入的成本絕對不是27億美元能夠拿下來的。
大家想想美團現在有什麼?團購、外賣、支付、打車、單車,美團想打造成一個前所未有的生活服務類巨頭。
所以,美團拿下摩拜單車,從價值佈局上講是虧本的,但從戰略佈局和業務佈局上講是完勝。
對於目前的不少互聯網長期虧損的企業,在資本寒流到來之前,抱團取暖才是上策。企業最終的目標還是要盈利的,光憑講故事,會敗的一敗塗地的。
暖心人社
首席發言者
其實這是不能這樣計算的,摩拜實際只為美團帶來了100萬的用戶,這說明了摩拜和美團的重合的用戶數量巨大,的恰好形成了互補的關係,也說明了美團作為生活服務市場和出行市場的巨大關係,美團收購了摩拜,雖然花費了155億,但是價值是巨大的,對於想做生活服務領域的美團來說可以補充出行市場的需求,形成依賴互補的關係。
一家公司收購另外一家公司,不是看被收購的公司可以為公司帶來多少用戶數量,而是看可以為公司帶來什麼戰略價值,美團在餐飲外賣和酒店業務上面的營收佔據了美團營收的88%,而出行也是生活服務中的一個部分,美團想要做好做大這個生活服務領域,就必須要進軍出行市場,所以你才看到了美團打車的出現,不惜耗費巨資和滴滴對抗,不惜花費155億用來收購摩拜。
這一切都是很值得的,因為摩拜這個最後一公里的出行市場對於美團來說戰略價值重大,就算不收購摩拜,美團還是會做出行領域的,還不如直接花費巨資收摩拜,還省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迅速壯大美團的業務範圍,提高美團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