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父母的“窮人思維”,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劇(值得深思)

父母的“窮人思維”,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劇(值得深思)

01

家裡條件優渥,她卻過上了沒錢的日子

現在的孩子零用錢都特別多,有些家庭經濟情況優越的,一天的零用錢花費甚至不遜於普通上班族。

而當我看著街上花錢豪爽的熊孩子們時,我總會習慣性想起我的表妹,請假設這樣的情形:一個不算貧困的家庭,但孩子在初中前口袋裡不曾有過一毛零花錢。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對吧,現實中居然會有這種事情發生,但我可以告訴你,我表妹就是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

表妹和我同年出生,小學同一個班,她家裡最早買了同學們都羨慕的彩色電視機、唱片機、冰箱、空調等現代化電器,那時我和同學都覺得,表妹家跟村裡的其他人生活不太一樣。

每到新學期開學,表妹揹著姨媽買的新書包,穿著新裙子,用著全新的文具,打開她媽媽用新書皮包好的新書,十分光鮮時,總有同學會跟她說,好羨慕你又有新書包新文具,我用的都是我姐剩下來的。

聽到這樣的話語,表妹臉上會有一絲開心,但這絲開心沒能持續多久,因為一到課間大家都跑出去買零食的時候,她卻乖乖地呆在座位裡不動。

同學吃著香噴噴的小炒,香味直撲鼻子,一邊吃一邊問她怎麼這麼乖不吃零食,表妹只能低著頭裝著看書,一邊看一邊偷看他們手上的美食,心裡暗暗痛苦。

其實只有我知道,表妹不是不想吃零食,純粹是因為口袋裡沒錢,而且我不能說出去,因為大家覺得她是有錢人家的孩子,她不可能沒零花錢,我若說出來,表妹也會丟面子。

父母的“窮人思維”,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劇(值得深思)

還記得小學時候,我帶著她去買文具,她會看上很多稀奇古怪的小玩意,我問想不想我買下來,她只是黯然說一句:不了,我媽會罵我的。

小孩子嘛,總會想著法子到達目的,表妹很想跟同學一樣為自己爭取點零花錢,屢次試探問姨媽,你和爸爸收入多少啊,為什麼我們家有其他同學家裡沒有的貴東西,但是我卻不能有零花錢?

每次表妹這樣問,姨媽總要責罵她,老是板著一張臉說她年紀這麼小,卻整天打著錢的主義,不是一個乖孩子。

姨媽說,好孩子是不需要零花錢的,需要的東西爸媽都會幫忙買,孩子也不需要問爸媽工資多少,反正夠花,只是不能給零用錢亂花。

表妹跟我哭著說,我沒有亂花錢啊,每個孩子都有零花錢,無論經濟情況怎麼樣,他們每天都至少有幾毛錢買自己的小玩意或小吃,唯獨我沒有這種享受。後來表妹開始討厭姨媽,覺得她是班上唯一不愛自己孩子的媽媽。

父母的“窮人思維”,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劇(值得深思)

整個小學時期的表妹,對金錢的渴望非常熱烈。在讀初中以前,表妹從不明白,姨媽為什麼從不給她一毛錢,也不給機會讓她有機會去獲取零花錢,表妹除了覺得自己特別苦,還有就是,對錢的概念很模糊。

等到表妹上了初中,在縣城學校住宿,姨媽終於要開始給錢她使用,表妹在支配每月的生活費時,還可以適當使用部分零用錢,意外的是,表妹每個月要花費高達900塊。這對於一個四線小縣城而言,可算是一筆巨大的花銷,畢竟,姨媽跟姨丈混得也不算特別好,月收入加起來才五千塊。

這丫頭都不知道為什麼花錢這麼大花,別的孩子一個月才花500一個月,她卻接近別人的兩倍,姨媽總愛在親戚面前如此抱怨。

我那時和其他住宿生一樣,每個月花不過300,對於這個問題,我也跟表妹談過,勸她要珍惜錢。她很不開心地回答我,我們家又不是特別窮,以前我一點錢都沒有,現在終於有了,難道還不給我花嗎?

到了初中才開始接觸金錢的表妹,對錢沒有其他同齡人相等程度的認識,她不知道,一支10塊錢的圓珠筆已經算是天價,一瓶酸奶八塊五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吃不起的。她一直誤以為自己家境很好,因為以前爸媽為她花錢時毫不心疼。她記恨爸媽以前有錢不肯給零用錢她花,一直耿耿於懷,在初中後瘋狂花錢,彌補內心童年時期的空缺。

聽姨媽說,即使表妹出來工作後,每月七千的工資還是不夠她花,只要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無論自己有否金錢能力,她總要不計後果地買下,月月超支,月月靠姨媽補貼生活費。

很明顯,今年已經25歲的表妹財商特別低,在有些同齡人已經能利用自己的工資合理供房時,同樣薪水水平的她卻只能一直奔波在生存線上,這歸咎於她不會合理使用金錢。

當然,追蹤到源頭,父母對她的金錢教育是罪魁禍首,不,他們家可以說,根本沒金錢教育。

一個從小口袋沒一分零用錢,沒被教育過如何合理用錢的孩子,長大後又如何奢望她能把自己的金錢打理得整整有條?

02

金錢不是怪獸,不是孩子絕對不能碰的領域

金錢,絕對不是孩子不能觸碰的領域,像我表妹那種從小就被錢隔離了的生活習慣,自然很不科學,也促使了家裡挺有錢只是爸媽不肯讓我花這一偏離的思想在她心中衍生,因此瘋狂花錢來彌補自己和報復父母。

表妹遲遲不能成為一個在金錢消費選擇精明的人,姨媽夫婦需負上某一部分責任。

財商,對於現代孩子的培養,刻不容緩,而培養財商有個很重要的注意點就是,不要在金錢問題上對孩子緯莫如深。

有的孩子問爸媽,我們家收入多少,一些父母會覺得孩子不需要知道這些,也不想讓孩子一開始思維上就涉及到金錢的考慮,然後就直接回復孩子說:你不需要知道,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

如果各位家長們也曾這麼做過,那可要注意了,這樣回覆孩子,其實不算一個明智之舉,讓孩子早一點知道家裡的經濟情況,反而讓他能儘早有一個清楚的金錢認知,懂得心疼爸媽賺錢不容易,養成精明的消費習慣。

父母的“窮人思維”,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劇(值得深思)

表妹這種情況是我身邊的其中一個例子,有對孩子零花錢一毛不拔的,自然也就有在金錢方面特別溺愛孩子的父母。

與表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的大學好友莫莫,她來自一個富裕的家庭,爸媽從小也對她異常寵愛,尤其在金錢方面特別疏爽。

莫莫家做點小生意,經濟狀況良好,從莫莫幼兒園起,家裡買給她的就是動輒幾千元的樂高等玩具,在同齡人哭著問爸媽要錢買餅乾的時候,才三四歲的莫莫口袋裡就有多張百元大鈔,喜歡的東西盡情消費,買了馬上扔的物品和零食也很多。

幼兒園的老師跟她說小孩子不能鋪張浪費,她卻反對說,爸媽說錢是自己賺的,女兒怎麼花都沒問題。和莫莫父母多次溝通無果後,幼兒園老師放棄在這一問題上再作教育。

上了小學後莫莫更加財大氣粗了,老師叫她寫作業,她卻說自己一個月的零用錢比老師的工資還多,老師沒資格命令她。即使是這樣頂撞老師,莫莫的父母也不以為然,認為自己家裡有錢,孩子讀書時不用受苦也行,以後又不是養不起。

當初在大學寢室的時候,我們幾個女生特別羨慕莫莫,在當時我們大學生活費每月只有一千左右時,家裡做生意的她每月卻有一萬八千的生活費。作為學生,莫莫生活鋪張,花錢瀟灑,動輒買幾千塊一條的裙子。

她曾說,從小學開始,自己每星期就有一千的零花錢,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心頭好,父母必定滿足,父母也許下了豪言,莫莫大學後不找工作也沒關係,家裡每個月仍可以提供足夠的生活費給她。

經濟條件充足的莫莫就這樣心安理得地混了四年,天天跟社團的朋友在外面吃喝玩樂,一個專業證書都沒考,也沒有任何的實習經驗,最後連學位證都拿不到。在我們對招聘會全力以赴時,她仍跟往常一樣,天天在煲韓劇,做美甲,看名包,對起薪幾千的工作看不上眼,沒去找任何工作。

我們同班的同學已經上班一年多了,莫莫還是沒去找工作,當初班上總會有人在工作疲累時發出羨慕她不用為工作疲於奔命云云。然而好景不長,莫莫的家境也遭遇到巨大挑戰,家裡再也無法一直奢華地養著莫莫,她甚至需要趕緊找工作,努力為她爸爸填上那一堆外債。

然而此時學位證都沒拿到的莫莫,在找工作時連連碰壁,一直養尊處優的她怎能接受得了如此打擊呢,終於在三個月找工作無果後,一臉頹態地蹲在家,逃避現實。

父母的“窮人思維”,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劇(值得深思)

03

社會淘汰我們的孩子時從不會提前打招呼

上帝為你安排的際遇早已經暗中安排了交換的籌碼,對於每一個人,被賜予的物質必須要有對等的能力接得住,物質擁有才會長久。所謂溺子如殺子,在金錢的教育上也一樣,父母讓孩子從小就過度縱享金錢,沒讓孩子從小樹立起賺錢不容易這種意識,沒督促孩子培養其合格的財商,只會自食其果。

作為父母方,不要以為自己任何時候都能做子女一輩子的避風港,不計所有地去滿足孩子的物質慾望而不傳輸合理的金錢觀念。而當哪天巨大的金錢挫折來臨時,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將可能束手無策,與那些從小就學會合理與金錢打交道的同齡孩子相比,劣勢盡顯。

社會最殘酷的真相是,淘汰我們的孩子時,從不會提前打一聲招呼,而金錢教育是孩子成年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在孩子面前倡導良好科學的金錢觀,在金錢使用上正確引導,才能幫助孩子對於金錢有一個良好的心理認知,日後也有更好的賺錢生存能力。

父母的“窮人思維”,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劇(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