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搶佔東北立了頭功的他曾是韓先楚上將的上級,為何只被授少將銜?

曾克林將軍是一位非常傳奇的人物,他與人民軍隊歷史上的許多“第一”聯繫在一起:抗日戰爭後第一個接觸蘇聯參戰部隊、第一個進駐東北、第一個接收大城市的八路軍高級軍官是他;解放軍第一個戰車師師長是他;他參與組建了空軍第一個航空混成旅、海軍航空兵第一師、海軍第一個殲擊師;1955年人民解放軍軍第一次授銜時,他是惟—一位參加過陸、海、空三大軍種的將軍,被授予少將軍銜;他也是紅軍出身的將軍中惟—一位駕機上天、跳傘的人……

有一副輓聯曾凝練地概括了曾克林將軍的一生:“長征有功抗戰有功解放有功挺進東北立頭功延安彙報建奇功;陸軍有您空軍有您海軍有您建設海航更有您萬里海空銘記您。”

搶佔東北立了頭功的曾克林後任東北野戰軍3縱的司令,還曾是韓先楚上將的上級。然而在1955年授銜時,曾克林只評了個少將,這是為什麼呢?

搶佔東北立了頭功的他曾是韓先楚上將的上級,為何只被授少將銜?

曾克林是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東村鄉齊心村人,1929年參加了紅軍,1931年入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軍團第七師二十一團連副政治指導員,第四師二十團連政治指導員,紅二十八軍第三團參謀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戰爭。1934年10月隨中央主力紅軍長征。長征到達吳起鎮的 第二天,馬洪逵一千多騎兵尾追而來,葉劍英命令曾克林率三個連迎頭痛擊,殲敵三百。毛澤東稱讚說:克林同志,打得好,打得好,萬事大吉,萬事大吉。

抗日戰爭時期,曾克林任平西司令部作戰科科長,冀東軍分區參謀長,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區司令員。

1945年8月日軍投降後,朱德總司令先後發出了向東北進軍的第一號、第二號命令,李運昌同志領導的冀熱遼軍區成立了“東北前進工作委員會”和“前方指揮所”,指揮冀熱遼軍區一萬三千多名主力部隊和二千五百多名地方幹部,分三路縱隊進軍東北。時任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區司令員的曾克林率兩個團及朝鮮義勇軍支隊共4000人,會師蘇軍攻克山海關,捷足快進,挺進東北,成為第一支進入東北的八路軍部隊。

曾克林一路先後接管了綏中、興城、錦西和錦州。1945年9月5日中午,曾克林率部抵達瀋陽火車站。誰知此時,曾克林卻遇上了平生最尷尬的局面:他們無法下車,面對的是荷槍實彈的蘇軍的包圍。

瀋陽是1945年8月21日由蘇聯紅軍解放的。當曾克林部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支八路軍部隊進來時,蘇聯紅軍事先沒有接到任何照會及聯繫,所以就感到非常突然。當他們看到一支沒有軍銜的部隊來得這麼迅速,就非常懷疑,速調部隊將曾克林部所乘的火車包圍起來,不准他們下車。”

曾克林下車與蘇軍瀋陽衛戍司令卡珍通少將交涉了兩次,毫無結果。卡夫通少將的交談中屢次提到《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可曾克林卻從未聽過這個條約。

曾克林的脾氣很倔,他執意要進駐瀋陽。由於電臺功率太小,部隊一出關就與上級失去了聯絡。曾克林不知道,他的行動已經與黨中央的要求相左了。鑑於《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限制,黨中央於29日發出電報,要求八路軍部隊只以地方軍及義勇軍的名義,非正式進入東北,

蘇聯駐瀋陽最高長官、蘇聯近衛軍第六集團軍司令克拉夫琴科上將約見了曾克林與唐凱,他向曾克林建議為避免外交麻煩,換掉曾克林部隊八路軍的番號,改叫東北人民自治軍。

曾克林欣然同意。回到部隊後,他下令取下八路軍的臂章,改為東北人民自治軍。曾克林自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瀋陽衛戍司令部司令。短短兩三天內,他就把瀋陽市15000多偽軍、憲兵、國民黨地下軍的武裝全部解除。隨後,部隊分兵5路去遼寧各地進行接管,到10月上旬,曾克林率領的兩個團、4000人的出關部隊已經擴大到9個旅、7個獨立團,共6萬人。

9月15日,曾克林乘坐蘇聯駐長春最高司令馬林諾夫斯基元帥派出的專機飛抵延安。曾克林的延安之行,對黨中央作出“進軍東北”的決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劉少奇同志稱讚曾克林同志為搶佔東北的“先鋒官”。

曾克林所率的冀東軍區第16軍分區是最早進入東北的八路軍部隊,當時共三個團,約6000多人。一路從山海關到錦州,瀋陽後,部隊迅速擴張,先後編了5個旅。由於曾部先行入關,接收了一批原日軍留下的軍事物資和武器。但後來林彪率山東、蘇北主力進關後,由於曾去延安曾對中央說東北有日軍留下的許多武器,所以山東和蘇北的八路軍新四軍老部隊走時,都把重武器留在了原地。可到東北後,原來蘇軍答應給的一些倉庫,又被他們要回去了,所以後來的部隊武器非常缺乏。當時東北我軍流行的一句話就是:新兵新槍,老兵老槍。

由於山東、蘇北來的部隊,都是原八路軍115師主力,老紅軍部隊,所以戰鬥力遠超過曾克林的部隊。於是,林彪和羅榮桓讓曾克林部調出一些重武器給新來的部隊,曾部不給。可在錦州前線阻擊杜聿明的遠征軍時,往往陣地一突就破,影響了其它部隊的防守。結果黃克誠、梁興初、楊國夫等老部隊都非常不滿,到林彪那去告狀。林彪也挺生氣的,後來在撫順召開東北民主聯軍師以上幹部會議時,林批評了曾克林的山頭主義。

至1945年底,曾克林所部發展為9個旅7個獨立團7萬多人。東北野戰軍主力撤出瀋陽時進行了整編,曾克林擔任了整編後東野三縱的司令,而韓先楚當時是四縱的副司令。在打新開嶺戰役時,三縱和四縱聯合作戰,曾克林指揮不力,曾經想撤出戰鬥。後來韓先楚生氣了,說你撤可以,把部隊給我留下,我指揮打。結果曾沒撤。後來戰役打勝了,全殲國民黨號稱“千里駒”的王牌25師,活捉敵師長副師長。

這一仗打得太漂亮了。不久韓先楚取曾克林而代之,擔任了3縱司令員。曾克林被安排到7縱當了副司令員。有人曾就此說林彪“排斥異己”,完全站不住腳,因為曾克林是紅一方面軍出身,韓先楚是紅四方面軍出身。

平津戰役結束後的1949年2月,東北野戰軍組建了我軍歷史上第一個戰車(坦克)師,組織上決定調時任第四野戰軍44軍副軍長的曾克林擔任師長,保留副軍級待遇。

1949年10月空軍成立,朱總司令親自找他談話,又讓他到空軍工作。

就這樣,曾克林告別了陸軍。l年之後的初冬,一場紛揚的大雪捲過北國冰城哈爾濱。曾克林在風雪中來到空軍第一航空學校,成為400多名受訓者中年齡最大的學員。

曾經拿慣槍桿子的手,現在卻提起了駕駛杆;曾經是指揮千軍萬馬的縱隊司令,現在卻成了一名普通學員。曾克林邁出的這一步並不比當年走過長征路輕鬆。由於沒念幾年書,學習飛行理論十分艱難,但他咬緊牙關,硬是啃下了飛機構造學、飛行原理、發動機、領航、戰術、射擊等近20門課程。飛機少,汽油缺,曾克林就利用坐汽車的機會,練習判斷飛機與地面的高度和速度。他還自己動手製作了“腳蹬板”,練習飛機起飛和著陸的動作。

第二年的春天,曾克林在同期學員中第一批獲准放單飛。這時的他,38歲,享受正軍職待遇,是400人中惟一飛起來的“紅軍”學員。

許多年後,回憶起這次起飛,曾克林將軍沉靜地總結道:“我飛得很好!”

搶佔東北立了頭功的他曾是韓先楚上將的上級,為何只被授少將銜?

在空軍,曾克林作為空軍黨委的代表,到南京組建了空軍第一個航空兵混成旅。該旅下轄三個飛行團,後擴建為三個航空師。

1952年4月,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海軍航空兵部在北京成立,標誌著海軍又一個新的兵種誕生。曾克林調任航空兵部副司令員,旋即到上海組建海軍航空兵的第一支部隊——航一師,併兼該師師長。從此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先後擔任海軍航空兵部副司令員兼第一航空師師長、海軍後勤部副部長、海軍顧問、海軍航空兵部司令員兼黨委書記。

2007年3月12日,曾克林在北京病逝,終年94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