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急功難近利——為什麼中超U23政策培養不出姆巴佩和布蘭特

有多大期望,就有多大失望。隨著亞運會上中國U23的高開低走,熱身賽國足再負卡塔爾。或許從十幾年前史無前例進入世界盃開始,從懼日恐韓到現在眼睜睜看著臨邊小國的崛起,中國足球似乎正由深秋走入冷冬。

急功難近利——為什麼中超U23政策培養不出姆巴佩和布蘭特

可能是近些年每當廣大球迷昏昏欲睡的時候,總會有那麼幾針強心劑刺激一下半死不活的神經,例如十二強賽險勝韓國我們會認為中國徹底擺脫恐韓症,例如中超球隊某段時間亞冠打的不錯我們會認為這是中國足球迎來春天的信號,例如最近的亞運會U23小組賽表現不錯讓外界一度看到了光明的未來。但隨之而來的一次次失敗結果經歷證明了中國足球的確還沒能找到正確的道路,包括這次的亞運會的出局告訴我們,中超的U23政策失敗了。甚至有更悲觀的言論“我似乎看到中國足球已經沒有了未來”。

急功難近利——為什麼中超U23政策培養不出姆巴佩和布蘭特

U23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他規定各支球隊必須滿足U23的上場人數和上場時間,為更多年輕球員在比拼外援能力的國內聯賽提供了難能可貴的上場機會,這是足協基於培養年輕一代制定的政策。但是這一政策必然與市場化球隊的利益產生矛盾,因為球隊成績是俱樂部擺在最重要位置的目標,而非大力凜然到為了祖國大業、為了足球未來,畢竟這不是公益事業。所以這一政策的問世帶著所有人的期待,又在市場運行中不可避免地變了味道。當更多球隊每場臨近90分鐘時才匆匆將U23名額換上,以完成足協的規定,政策的執行淪為應付的工具,其預期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急功難近利——為什麼中超U23政策培養不出姆巴佩和布蘭特

當U23政策無法保證其質量,那麼反過來對中超球隊同樣產生反作用,尤其是依靠外援程度高的,或者是年輕梯隊後備不足的,在國家隊有徵召任務的時候必定影響“國足大戶”的成績,如何處理好U23與外援的使用成了一大難題,一旦無法處理好二者的關係便會造成球隊內部的混亂,成績or未來?沒有成績就要承受下課的風險,沒有考慮未來就要受到口誅筆伐,中超聯賽的生存空間令人堪憂吶。此外U23的出現使得U24這一年齡段倍顯尷尬,沒有足夠能力競爭主力,又難逃政策的影響,只能是發發“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牢騷了。如此看來,U23並非一開始想象的那般美好。

急功難近利——為什麼中超U23政策培養不出姆巴佩和布蘭特

就目前中超的賽場上,除了少數幾名能力突出的U23能勝任關鍵位置,絕大多數只能在諸多“無關緊要”的位置默默蟄伏,甚至是擔任“背鍋”一職。在某種程度上,U23的位置似乎成了對方突破的缺口,屢試不爽。加上“鯉魚跳龍門”式的球員選入,除了少數可圈可點的進入一線隊,更多的則是得不到鍛鍊成長的機會,何談以此政策幫助新一代成長?日本近些年也出臺了相關U23政策:一是組織年輕球員去海外進行高強度的拉練以及與國外球隊的友誼賽,二是3支J1俱樂部的U23隊伍征戰J3聯賽,三是U23球員可以同時在梯隊和俱樂部一線隊註冊,以此保證球員儘可能得獲得鍛鍊機會。對比日本的新政,中國的政策未免追求“精英”與“短期求成”,即便從足校走出來升入職業隊,缺少足夠的上場時間和高強度的比賽經歷,後繼無人自然在所難免。亞運會上以U21年齡段出戰的日本隊依舊可以與擁有孫興慜的韓國隊一戰,也可以看出日本年輕球員的後繼儲備力量。

急功難近利——為什麼中超U23政策培養不出姆巴佩和布蘭特

政策歸政策,能力歸能力,在歐洲國家聯賽上,當22歲的布蘭特穿上了德國隊的10號,19歲的姆巴佩初露巨星鋒芒,20歲的拉什福德已然成了三獅軍團的未來,在沒有U23政策的歐洲,無數的青年才俊憑藉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上岸,中國的U23還在為能否上場而苦苦發愁。足協近年來的摸索改變總歸是基於尋求解決中國足球乏力的問題,但盲目的學習與引進,就像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一般學得了皮毛,學不來精華,無數血淋淋的歷史證明了急功近利終究失敗,尋求一個長遠穩定的道路方為良策。

急功難近利——為什麼中超U23政策培養不出姆巴佩和布蘭特

急功難近利——為什麼中超U23政策培養不出姆巴佩和布蘭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