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蘇俄“基洛夫核動力巡洋艦”艦炮不放在艦首?

love--333


這問題分兩方面。





一方面,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最接近“武庫艦”概念的艦隻,也是世界上第一款採用導彈垂直髮射技術的艦隻。全艦裝載了包括20枚SS-N-19反艦導彈、96枚SA-N-6艦空導彈、128枚SA-N-9艦空導彈等在內的數百枚導彈,其中前甲板呈60度角傾斜佈置的SS-N-19反艦導彈,其最大射程超過500公里;而SA-N-6的最大射程也達到90公里以上,因此無論防空還是反艦,艦上的AK130艦炮都不是關鍵主力,更何況基洛夫一般也很少單艦行動,海上低烈度衝突基本也輪不到這個“殺手鐧”來處理。所以,就基洛夫所擔負的作戰任務而言,艦炮是否安裝在艦首並沒有太大區別,把艦首位置讓給更需要的遠程反艦導彈是個相對正確的選擇。


第二,現代大型軍艦主炮一般佈置在艦首位置而不設置在尾部,主要是艦尾部位要供直升機平臺使用,因此在艦尾部分一般就不再設置艦炮。哪怕是原先首尾各一座主炮的956E現代級驅逐艦,在其後續改進版956EM上,也取消了尾炮而擴大了直升機起降平臺等,改善了艦載機使用環境。而基洛夫艦體較大,直升機庫採用半潛式設計,因此也有足夠的空間在尾部安裝主炮,以讓出充裕的艦首空間。


深藍防務


前蘇聯海軍,首先強調的是主戰艦艇的火力打擊能力,而這種打擊能力,主要體現在其搭載重型反艦導彈上,因此,冷戰時期的蘇聯導彈艦,都是強調大密度的飽和攻擊能力,超遠程、超音速是其主要攻擊模式,也只有這種模式,才能對抗強大的美國海軍航母編隊以及北約的艦隊。在這種情況下,基洛夫艦炮就顯的並不是那麼重要,而是把最好的前部射界位置讓給傾斜發射的“花崗岩”遠程反艦導彈系統。

基洛夫級巡洋是世界上建造的最大的巡洋艦,艦滿載排水量超過2.5萬噸,僅次於航空母艦,艦上裝載超過400枚導彈,是世界上唯一現役核動力巡洋艦。基洛夫級艦載“花崗岩”遠程反艦導彈系統,共二十枚SS-N-19導彈安裝在上甲板,外觀看似是垂直髮射,實則為甲板下呈一個60°傾斜角度。SS-N-19是前蘇聯第三代反艦導彈,採用火箭衝壓發動機推進的大型超聲速反艦導彈,最大射程為500-550公里,最高飛行速度1.6馬赫,可裝備500kT當量核戰鬥部或750公斤高爆戰鬥部。該型導彈與光榮級搭載的16具巨大的SS-N-12“沙箱”遠程艦艦導彈,構成了前蘇聯主要的攻擊航母利器。

艦炮的作用,主要是用於對岸火力支援,在對抗航母編隊時,沒有任何發揮作用的餘地。另外說一下,火力支援,對陸打擊也就是現代級驅逐艦研製的初衷,因此,當年我國引進現代級時,說現代級是航母殺手,實屬可笑,在蘇聯的反航母體系中,根本就沒有現代級的地位。


鼎盛成寧


基洛夫巡洋艦是準武庫艦,是前蘇聯設計的用來和美國在遠海爭奪制海權的,沒有對岸攻擊需求它裝有300枚導彈,沒有安裝艦炮,只在艦尾安裝了630近防炮。它的前甲板都用來安裝垂直髮射系統了,想想它共帶有300枚導彈,且大都裝在前甲板,艦首哪有位置安裝艦炮,而且基洛夫巡洋艦裝有這麼多導彈來打擊海上目標,又沒有對岸攻擊需求艦炮就沒什麼作用了,自然就取消艦炮了,好省出空間來多安裝導彈,艦尾的630近防炮也是防空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