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歷史上大漢民族侵略過別的國家嗎?

大力順勢而發


當然侵略過。

漢族是華夏人衍生出來的民族,因此西漢之前的我們就不提了。

漢武帝跟匈奴打了一輩子,三大戰役,逼得匈奴堅壁清野戰略轉移,漠南無匈奴。雖然是匈奴挑釁在先,但漢武帝的行為毫無疑問屬於侵略,你都快把人家給滅了。

之後,漢武帝先後滅南越國、閩越國、西南諸國、衛滿朝鮮,這些國家的主體民族都不是漢人。

再後來,漢武帝又因為使者被殺出徵西域的大宛國,不光征服了大宛國,還將沿途的侖頭國屠城滅國。

來看看漢帝國的版圖在漢武帝手裡漲了多少。


但是我必須要強調的一點是,侵略這個詞絕對不應該是一個貶義詞。

在今天,人類更加文明開化,和平與發展是世界的主流,一切的侵略都應該被譴責。但是在古代,那就是一個侵略與征服的時代。無論是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還是秦漢的開疆拓土,乃至於後世成吉思汗的西征。戰爭,對老百姓來說無疑是災難,但站在整個人類文明史上來看,人類文明就是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中不斷走向前進的,強國代替弱國,先進征服落後。

但今天,人類聯繫已經足夠密切,人類文明已經足夠發達,如果有人膽敢在今天再以這種理由發起侵略,無疑應當被千夫所指。

本文所用地圖來自史圖館。


攸揚拾羽


人類歷史上,但凡出現過的強盛國家或者民族,都或多或少影響著周邊較弱國家民族,而這種影響的主要形式就是侵略。相對於西方這種影響的血腥侵略,中國對外影響更顯溫和,但從不缺乏戰爭侵略。

1、侵略一:漢唐將西域納入中華版圖

西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各國,試圖聯合西域諸國,對抗匈奴。此時漢與西域地位相對來說算是平等。待西漢宣帝(武帝曾孫),徹底降服匈奴後,徵大宛國、抵烏孫國、屠羅剎國、滅樓蘭古國、吞月食國、戮車師國等西域三十六國,囊括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從此西域天山南北屬我華夏神域,今天的新疆、青海、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首次屬於我華夏神域。

無論在文明形式還是地理位置上講,西域諸國與中華大一統王朝都無衝突可言,但最終還是被徹底降服。漢朝之後,雖在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王朝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但唐朝又重新徵服西域。這是中原政權對於他國的侵略,只是侵略的方式不是血腥和殺戮,而是一種大度的文化認同和包容。

2、侵略二:唐明清三朝,降服四夷,令其如朝納貢。

盛唐期間,四方來朝。西滅高昌、吐谷渾,北滅突厥,東征高句麗。尤其東征高句麗,更是牽制回鶻傾國之力南下征討高句麗,這是一種軍事上的干預和征討。後又作為宗主國,滅掉百濟維護納貢國新羅的利益。這種侵略以承認唐王朝自身宗主國地位,對唐稱臣為結局。沒有殖民,沒有壓迫,沒有武力強行干預別過內政。明清期間,基本延續了唐王朝這等方式,臣服四夷,將周邊國家限制在自己掌控之中。


君之所見


這個有一說一,雖然我對我的民族有著極強的感情,但是你要說漢族沒入侵過別的國家,不可能,太昧良心了。

周朝的時候,所謂華夏民族的疆域其實只不過是黃河流域而已,吳越楚這些長江流域的國家都是被視作蠻夷的。

後來到了秦朝統一天下,一下子疆域就大了好多。這些疆域當然不是憑空掉下來的,都是各個國家,尤其是秦和楚一刀一槍打下來的。

漢朝的時候,一開始確實是被冒頓單于和匈奴人搞得相當尷尬,但是等到幾代人休養生息過後,那就抖擻精神一起揍匈奴人了。“北擊匈奴”,其實說難聽點就是侵略。

五胡亂華的時候是漢人被欺負的比較慘的時候,但是所謂的隋唐盛世,都是靠槍桿子打出來的,甚至隋朝亡就亡在屢次入侵高句麗不成上。尤其是唐初的不少名將,比如程咬金、蘇定方、薛仁貴等,那都是帶著幾千人就敢打得上萬人的外族叫爸爸的主。因為把胡人打的俯首帖耳,所以李世民才是天可汗,唐朝才有那麼大的疆域,所以才有盛世大唐。

五代時期,幽雲十六州被沙陀的兒皇帝無償送給了契丹。而後宋朝就一次次地對這片土地發動進攻,旨在奪回燕雲十六州。對於漢族人自己來說,那是我們家的東西,被一個胡人給你們了而已;但對於契丹人來說,那就叫侵略。

領土這個東西,不流血是很難獲得的。如今我們有這麼大的領土,都是漢家祖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守土復開疆,是每個漢家兒女都該有的覺悟。


青言論史


雖然大漢民族並不好戰,但是對外戰爭還是有的!

(1)漢平南越之戰,此戰可以看做是收復領土之戰,南越國秦朝的時候本屬於中原政權,但是他利用楚漢戰爭動亂時期,堵塞中原與南越的通道,自立為王,文帝時期對漢朝臣服,武帝時期南越國爆發內亂,丞相呂嘉攻殺南越王趙興、南越太后樛氏及漢朝使者安國少季等人,漢武帝派伏波將軍路博德率十萬大軍攻打南越,南越滅亡!

(2)漢攻大宛之戰,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因為大宛不肯上供汗血寶馬,兩次派兵攻打大宛,第一次作戰由小舅子李廣利領兵,戰果不利,第二次依舊是小舅子指揮,最終擊敗大宛,搶回大量汗血馬,但由於路途遙遠,非戰鬥減員十分嚴重。

(3)漢滅朝鮮之戰,戰爭起因為衛滿朝鮮國王衛右渠阻止朝鮮半島南方的辰國前往漢朝與漢朝取得聯繫並進行朝貢,漢武帝於前109年派軍隊,最終將古朝鮮外國消滅。古朝鮮被滅後,漢在遼東半島及朝鮮設立了漢四郡: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及臨屯郡。

(4)隋唐滅高句麗之戰,高句麗並不等同於高麗,隋唐時期龜縮在東北及朝鮮半島背部,隔三差五騷擾中原政權,隋朝三徵高句麗均告失敗,最終把江山給丟了,唐太宗即位後繼續對高句麗用兵,到了高宗時期終於聯合新羅把高句麗滅國。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別的對外戰爭,日慕君覺得大漢民族並不好戰,這些戰爭目的主要在於維護邊境地區的安定,彰顯自己盟主的地位,並不算嚴格意義上的侵略,當然,在這個問題上見仁見智,讀者也可以說說自己的觀點!



日慕鄉關


說實話,如果不侵略,中國現在這麼大的版圖難道是充話費送的嗎?漢民族作為人口第一大族,也都是通過同化異族而來的。

漢民族最初是發源於在黃河流域,是皇帝和炎帝部族的後裔。後來這些部族逐漸發展成了最初的中國,最早的中國其實就是現在河南省的區域。相比於現在的龐大版圖,可謂是非常的小。

在當時而言,其他省份的疆域都是別的國家。後來通過慢慢的擴張,才有了現在的版圖。

隨著後來秦漢等朝代的發展,在大眾的廣泛認知中,中國的範圍基本上包含了北起河北,南至廣西,東到沿海,西至四川。

隨著歷朝歷代的發展擴張,以及周邊國家的發展,每朝的版圖都略有變化。不過現在西北的幾個省,以及東三省,還有西南地區,基本都不真正屬於中國。這些地方都是通過侵略而併入中國版圖的。

比如西藏地區古代叫做吐蕃,雲南古時候叫大理國,內蒙叫匈奴,新疆出現過很多的小國等等。這些國家很多都由於貧窮主動侵略中原,後來慢慢的被納入中國的版圖。

而漢民族的發展也比較特殊,它不是通過自身的人口生育發展到現在的規模的,而是通過同化異族發展壯大的,這就是漢族真正強大的地方。

它有著自己的強大文化,有著吸引人的風俗習慣。在漢族文明擴張到異族的地界以後,其他民族的人們會主動的去學習漢族的文化,去習慣漢族的風俗,然後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的被同化,很多民族就這個慢慢消失變成了漢族。



漂浮菌


說個有些人不愛聽的實在話——怎麼可能不侵略?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勵精圖治,希望強大,試問,如果強大了不侵略,那要強大幹什麼?

說漢民族從來不侵略這都是美化過說法。所謂的華夏族,原來就集中在中原地區,陝西的一少部分,山西大部,河南,河北,山東,還有安徽的一少部分,其他都不是華夏,連今天華中地區的湘楚以前都是蠻夷之地,其他的西南,西北,東北,華南,東南等地方更是蠻夷之地了,可現在連海南島和黑龍江都是中國的了,哪來的?還不都是侵略來的嗎?如果說東北地區是滿清入關帶來的,那其他地區呢?



漢朝時南方的百越地區(今兩廣,貴州等地)都不是中國的,漢武帝就開始南征了,那句“雖遠必誅”的話雖然說起來很爽,但不也說明我們的侵略性嗎?至於什麼西域地區,更是征戰得來的土地。到了東漢光武帝,繼續南征,連海南島和越南都進入了帝國的版圖。雲南是元明時才納入版圖。

所以說,漢族不侵略那是扯淡。而且我們的侵略和當年的歐洲國家一樣,武力侵略的同時必定有文化的歸一,只不過歐洲用耶穌,中國用孔子,可是後來的文盲子孫沒有認識到文化認同遠比武力征服重要的多,自己率先打倒孔子,自廢武功,這也就能理解為什麼以前對我們服服帖帖的朝鮮韓國越南現在和我們為敵,不是一個信仰當然不鳥你了。

好了,說多了,就是這樣,估計未必能發出去。


真歷史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中華文化裡有詩書禮儀,也有金戈鐵馬。在古典時代,任何一個民族在強盛期都會對外侵略,漢族也不能免俗!



比如說春秋時期,秦穆公一次性就消滅了12個西戎國家,為了和西戎騎兵作戰,他成立了強大的騎兵部隊,這些人手持利刃,專門用來和西戎騎兵肉搏,這種作戰方式讓中國多了個成語,短兵相接!



春秋戰國時期這種對外侵略非常頻繁。比如,楚國向南兼併了百越,燕國向東打敗了東胡,趙國向北佔領了代國、驅逐了林胡,秦國吞併了義渠,而齊國和吳國也終於將東夷國家全數佔領。



除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對外戰爭,漢朝和唐朝是對外戰爭最多的時候。尤其是在唐高宗時期,對外開邊戰爭不斷,以至於後來邊境一個藩鎮節度使都有開戰的權利。唐朝和阿拉伯的怛羅斯之戰就是因為高仙芝對石國的攻擊引發的。

所以,漢族歷史上侵略過別的國家,就像網上說的那樣,這麼大國土難道是充話費送的?

但漢族對外戰爭往往充滿了強烈的人文主義色彩,在殘酷的戰爭之外又給人以溫情。打個比方,齊國將山東半島上的東夷國家滅掉後,並沒有奴役這裡的人民,而是給予他們正常的國民待遇。這種政策讓東夷人很快成了正經八百的齊國人。



戰國後期樂毅伐齊,打的齊國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個城市。這兩個城市在春秋時期本來是東夷人的莒國和即墨兩個國家,沒想到最後卻成了反攻燕國的大本營。可見,最起碼到戰國後期,東夷人已經完全和齊國人融入到了一起。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之處!


歷史風暴


首先古代民族國家和今天的主權國家的概念是不同的,所以這不好說。雖然如此,小編還是可以給大家說幾個例子: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首豪邁的邊塞詩的背後,其實卻折射出西域小國樓蘭的悲劇。


夾在漢匈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樓蘭,成為了夾心餅,左右為難,飽受欺負。公元前77年(元鳳四年),漢使傅介子奉命以賞賜為名,攜帶黃金錦繡出使樓蘭。他在宴席中突然發難,斬殺樓蘭王,並威脅當場的樓蘭大臣說,大漢王師將至,迫使他們臣服大漢。最後,漢朝另立在漢的樓蘭質子為王,樓蘭從此淪為大漢附屬。


漢朝太強大了,所以就是這麼任性。他國之君說殺就殺,說換就換。

正如蘇武當年出使匈奴所說的:“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這是赤裸裸的威脅、恐嚇啊!


再如初唐時期就滅了高句麗;後來,盛唐時勢力又不斷往西域擴張。尤其是高仙芝,在西域滅了不少國家,其中最悲劇的是石國。

其實當年石國知道大唐強盛,早有心依附,請求與大唐簽署和平條約。誰知高仙芝居然突然撕毀和約,發兵滅了石國。


而且高仙芝在佔領石國後,不僅將國王、大臣、士兵和所有青壯年全部俘虜,還幹了兩件十分令人詬病的事情:一是屠城,二是劫掠。

最後,就是明朝。在永樂年間,明朝藉口安南劫殺明朝使節,發大軍進攻安南。這場戰爭最後以明朝勝利、胡朝滅亡告終,越南被併入明朝領土,標誌著安南屬明時期的開始。


這些歷史要讀


漢民族早期實際上是個好戰民族,秦帝國時期本來北方胡人打不過你們就在北方苟且著,然而蒙恬還是率領大軍主動出擊!
漢朝早期國力不行,被匈奴欺負,後來實力上來了說是反擊匈奴,武帝時期實際上就是一場反侵略戰爭。直接把匈奴打到零散了,後來若不是巫蠱事件還會接著打。徵匈奴前還滅了越南,朝鮮,後來因為使節被殺又直接屠城大宛!漢武帝簡直就是戰爭狂人,順帶著把版圖擴大一倍以上,間接奠定古中國時期基礎版圖!

唐朝世界共所周知,版圖直接跨到西域跟阿拉伯帝國接壤,太宗皇帝本身就是能征慣戰的將領出身,中期果斷出兵突厥,恩威並施讓少數民族稱為:天可汗!

高宗也不是史書說的那麼不堪,唐最大版圖就是李治時期,處理了朝堂之上出兵新羅滅了當時的朝鮮!
明朝永樂朱棣也是位戰爭狂人,當時北元分為好幾個勢力,朱棣五次遠征漠北,而且都是自己主動打擊,朱棣是那種你不打我我就打你的主,打仗風格跟他老爹也像,要打就打到你痛滅,期間出兵安南直接把國王滅了,鄭和下西洋所到之處但有反叛者直接擊斃!
明朝也是漢人政權最後的光輝,宋代開始的漢族沒有了尚武精神,都以文官為榮,明朝的迴光返照也躲避不了缺失已久的漢唐雄風精神!


銀光閃亮阿輝


這涉及到“國家”的定義問題,也涉及到幾千年以來人類文明進化過程中人類社會組織形態的不斷調整和相互作用問題。

比方說,一個部落兼併了另一個部落,這算是侵略還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必由之路?很顯然,在勞動生產率低下的農業或遊牧時代,出於大規模組織生產的需要,人類從分割的部落狀態或城邦(國家)狀態融合為相對統一的更加龐大的組織系統,是必然也是必須的。

事實上,以一系列國際法,多邊或雙邊條約約定為基礎的國家概念,是近現代才逐漸完善和確立的,在此之前,“跑馬圈地”是人類組織活動的基本狀態。

秦王朝疆域圖

秦王朝疆域面積,大約三百多萬平方公里。

秦統一後,即徵百越。這時候南方的百越應該還處在部落時期。有人認為,百越是良渚文明散落各地之後形成的不同於中原文明的族群,雖然現在可以理所當然將其視為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下面是清王朝疆域圖。




鼎盛時期大清王朝的統織面積,達到1300多萬平方公里,是秦王朝的四倍。

從秦到清,中國曆朝疆域面積都不盡相同。即便在同一王朝的不同時候,有時也會有較大的變化。

這樣的特徵,非中國獨有,而是整個人類在當時特定時代的特定產物。由於沒有人類公認的行為準則,或者說奉行的是更加獸性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原則,因此,“侵略”是弱肉強食下的常態。

回到題主的問題~大漢民族侵略過別的國家嗎?如果以現代文明的標準去衡量,當然有。如果沒有,只是被動的在黑暗森林中防禦,大漢民族恐怕早已經不存在了。

這是歷史,不能以現代文明的標準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