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照相機畫幅越大畫質必然越好嗎?畫質好的決定因素是什麼?

智叟1234561


好問題值得一答。對於攝影器材的區分,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想法。外行只注意到相機體積,感覺大的就是專業。剛入門的菜鳥則會追求像素,他們經常問的一個問題就是“2000萬像素的手機跟2000萬像素的單反,拍出的照片有什麼區別?” 而漸漸懂得了畫幅區別的愛好者們,就必然把畫幅大小作為判斷一個機器檔次的首要因素。關於畫幅與畫質的關係,我們首先要理解畫幅是什麼,畫質又是什麼。

我相信有興趣來讀這個問題的朋友,一定已經知道什麼是畫幅了。畫幅就是相機感光元件尺寸。這裡放一張圖大家複習一下。

畫幅命名的時候,有一點比較奇怪,比全畫幅大很多的,居然叫做中畫幅。原因我沒研究過,歡迎明白人指教。簡單講,畫幅越大,在同樣鏡頭下視角越寬。如果是同樣的像素點密度,那麼畫幅越大像素越高;如果是同樣的像素,那麼畫幅越大每一個像素點就越大。

畫幅很好理解,畫質就有點抽象了。答主比較喜歡的一個定義是:畫質是圖像上所有視覺屬性的加權組合。即,畫質不是一項指標,而是多項指標的集合。主要包括:清晰度、銳度、對比度、噪點、色域範圍、色彩純度、色散、畸變等。

要理解畫幅對畫質的影響,必須假定其他條件相同,只有畫幅大小這一個變量。那麼我們來比較一個尼康1200萬像素APS-C畫幅和一個1200萬的全畫幅好了。由於具有同樣數量的像素點,所以全畫幅的感光元件上每一個像素點的面積應該是APS-C的1.5倍。那麼在同樣光線條件下,更大的像素點必然可以捕獲更多的光線,這個優勢尤其在光線不夠充足的情況下顯得格外明顯,這也是為什麼全畫幅相機往往高感要比APS-C的高感好。就算是光線足夠的情況下,也是有區別的。比如我們拍從黑到白漸變的一張紙,大面積的像素點也會捕獲更大面積的,來自紙張的反射光線,所以從照片上來看,黑白的過渡就會自然一些,沒有半畫幅照片那麼‘跳’。這是從照片曝光和明度方面來講,如果從色彩角度講,也是同樣的道理,更大的畫幅會時色彩更準確,過渡更自然。

所以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畫幅越大,畫質必然越好。

除了畫幅以外,感光元件像素、寬容度、鏡頭、甚至相機處理器以及算法都會影響畫質。但其中處理器和算法的影響,說實話很少有人能感覺到。也就是說,對畫質影響最大的,就是感光元件和鏡頭。對感光元件來說,我認為畫幅和寬容度又是其中最易影響畫質的因素。寬容度這個東西又跟畫幅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時期的感光元件,畫幅越大,寬容度越好。

關於畫幅的選擇,最後囉嗦幾句。中畫幅固然畫質出眾,但畫幅過大也有些劣勢,最明顯的兩點就是連拍速度和照片大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旗艦運動相機連全畫幅都不是,而是選擇了APS-C,一個是因為可以高速連拍,再一個是照片比較小,同樣的卡存的多。所以對於普通愛好者甚至發燒友來講,就算不考慮價格,也沒有必要上中畫幅。在4/3英寸到全畫幅之間挑選體積重量合適的機器是上策。而且,對於攝影來說,機身在作業中的重要性往往不及鏡頭,所以有錢還是先選擇升級鏡頭吧。


穆塔拉的雲


你好,對於影像傳感器或者膠捲膠片本身來說,確實是畫幅越大越好的了。


以上是目前可以買到的一些大畫幅膠片,有4x5英寸,也有8x10英寸的,都是很大的一張哦,比起我們手機的影像傳感器那可真的是巨大無比了


比如說,我們印刷用的膠片,尺寸有人民日報那麼大呢,這個整體的分辨率就大的不得了啊!

嗯,對於影像傳感器或者膠捲膠片本身來說,越大,則整體的分辨率就越高,也就是所謂的像素越高吧!你可以計算一下,印刷用的大膠片,一張是不是就有幾百億像素了呢?


當然,成像質量,不僅僅只是包括了分辨率像素,還包括其他一些因素,比如說寬容度,高感,色彩,等等。


對於膠片膠捲來說,越大的膠片膠捲,其實主要增加的是分辨率或者像素數量。而寬容度,高感,色彩,這些都和尺寸大小沒有什麼關係的了。


對於影像傳感器來說,越大的影像傳感器,則可以使得寬容度,高感,色彩都獲得一定的提升。但是,這個影像傳感器,不太可能做到膠片那樣巨大的了,膠片最大,可以是一堵牆那麼大,或者一個戶外廣告牌那麼大。

可是,影像傳感器確實無法做到那麼大。


但是問題是,成像質量,是由影像傳感器/膠片,與攝影鏡頭一起決定的。

如果底片太大了,那麼所能使用的攝影鏡頭的分辨率會下降的了。

因此,雖然8x10的膠片,理論上是有幾十億像素,但是問題是大畫幅膠片所使用的攝影鏡頭的分辨率並不高,所以,實際上也就是相當於我們中畫幅數碼相機的1-2億像素的樣子吧。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單純為了提高清晰度和分辨率,完全可以採用多張拍攝然後後期ps合成的方式。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影像傳感器越大,則越不防抖,對於三腳架就越是依賴,對於環境的安穩就更加重要了。如果有一輛貨車經過,地面被震動了,會嚴重打折的了。此時,還不如一個小尺寸影像傳感器的機器,開啟光學防抖功能呢。


光線攝影學院


畫幅越大確實是畫質越好。

這裡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畫幅”。所謂畫幅,在數碼相機時代,是指的相機裡的傳感器CMOS的尺寸。CMOS是相機的核心元件,在同等技術條件下,CMOS的面積越大,像素就可以做到越多,同時單個像素單位面積尺寸更大,單位時間所能捕獲的光線信息就越多,從而使得采集到的圖像質量更高,體現在最終的照片上,就是拍出來的照片的畫質更好。

另外,我們使用的鏡頭,大部分都是從膠片時代進化而來。鏡頭的成像特點,使用習慣以及視角等,都是按照膠片時代的照相機的畫幅尺寸來的,因此全畫幅或中畫幅大畫幅具有與生俱來的優勢,這優勢不是非全畫幅相機所能比擬的。

反過來講,畫質好的決定因素,則不僅僅是畫幅。同等畫幅條件下,還要看分別率的大小、成像系統的優劣、色彩還原的能力、高感能力等等綜合因素,反映的是相機的均衡能力。


無花無花


這樣的問題,其實在生活中很常見。

畫幅(或者說傳感器)是相機中非常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一般來說,畫幅越大畫質是越好。就像一臺車,發動機越牛跑得就越快;就像一臺手機,處理器越先進,處理速度越快等等。但是車要配合波箱、底盤等,手機要配合內存、系統優化等。同樣一個道理,相機要配合鏡頭、機身等才能發揮畫幅的優勢。

再舉個手機的例子,同樣大小的傳感器,不同的手機,因為調教的不同,也會出現畫質差異之別。

一盤魚香肉絲,再好吃也不能只是幹吃,要搭配一碗軟硬適中,香氣撲鼻的白米飯和一碗清湯,才能更好地品嚐這盤菜嘛。


攝影小小新


各位大神說的不少,我想,能說清楚的就是CMOS的研究者,說的多,未必明白,什麼學院,專家,協會,最近學了一個詞 ,叫博大精深,大道至簡,說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究竟啥是畫幅,啥是質感,我也沒看明白 ,畫幅大小決定質感嗎,就目前的數碼相機來說,如何實現質感。

我笨想,CMOS大小決定不了質感,就是能決定,也實現不了 ,還有鏡頭呢,再好的底片你弄個成像略差的鏡頭也不行吧,即使這倆都行,顯示器不行,也沒法表現其質感,所以,一張照片的質感,由三方面的統一決定,那個環節出問題都不行,像素是啥,是方塊,是懵事,可是它居然矇混過關了,半畫幅,全畫幅,像素點方塊的大小都一樣,分辨率一樣,成像質量一樣,只是出片大小不一樣,


大海lzd


第一個問題很難回答,相同鏡頭條件下成立。第二個問題:

鏡頭:鍍膜,鏡片組,鏡片(看含有多少塊螢石鏡片,UD鏡片)

機身:高感光降噪,對焦準確性,白平衡,處理器。

成像鏡頭比機身重要很多倍。


歐陽楓3


同等條件下一定是“底”越大畫質越好!傳感器才是記錄數據的,越大記錄的越多。

不同機身、不同鏡頭、不同人頭、不同濾鏡、不同後期……另當別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