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歷史上讓人同情4個“叛徒”,雖然背叛了國家,卻讓人恨不起來

我們都非常的痛恨背叛的人,對於“叛徒”我們更是恨之入骨。叛徒就是有背叛自己的階級或集團而採取敵對行動或投到敵對的一方去行為的人,有些叛徒甚至是投敵後調轉槍頭打自己人。著實讓人覺得可恨!

但是今天我們來看看歷史上讓人同情4個“叛徒”,雖然背叛了國家,卻讓人恨不起來,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來看看吧

第一個:王繼忠

王繼忠祖籍開封,他父親死的時候他只有6歲。因為父親的戰功,王繼忠被宋廷任命為東西班殿侍。1003年,遼國糾集十萬大軍南下,王繼忠領兵抵擋,遼軍死傷慘重,王繼忠軍殺戮甚多。但是王繼超寡不敵眾,最後還是被遼軍俘虜。

歷史上讓人同情4個“叛徒”,雖然背叛了國家,卻讓人恨不起來

遼國蕭太后親自出面招降王繼忠,並把一個公主許配給他,王繼忠自此降了遼國。後來遼國遣二十萬大軍傾巢出動再次南下,王繼忠出面與宋廷求和,在王繼忠和宋朝官員的努力下,雙方成功議和,王繼忠在其中功不可沒。

歷史上讓人同情4個“叛徒”,雖然背叛了國家,卻讓人恨不起來

王繼忠雖然投降了遼,但為遼宋的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所以被雙方都視為忠臣,這也算曆史上的一個奇蹟。所以這個“叛徒”是名聲非常好的一個了!

第二個:黃權

黃權原為劉璋手下,曾勸劉璋不要接納劉備,意見不被接受而被外放。後來,黃權在劉璋投降後也投降於劉備,為劉備出謀襲取漢中。劉備伐吳時,黃權為鎮北將軍,總督江北部隊以防魏國,後蜀軍戰敗,黃權無法返回蜀國,於是率部下投降於魏國。

歷史上讓人同情4個“叛徒”,雖然背叛了國家,卻讓人恨不起來

黃權在魏國為魏文帝曹丕所賞識,官至車騎將軍。黃權一生兩次背叛,但後世的人們認為他得事主之禮,對他的評價很高。

第三個:姜維

姜維他本是魏國的將領,是被諸葛亮招降過來的。在諸葛亮北伐時,姜維和天水太守一起出行抵抗,沒想到當時太守聞蜀軍到來諸縣響應,懷疑姜維他們會對自己不利。然後就跑回上邽,姜維他們追去上邽,但是太守不相信。

歷史上讓人同情4個“叛徒”,雖然背叛了國家,卻讓人恨不起來

姜維又跑到其他地方去,估計那地方的守將也得到了天水太守的通告,以為姜維是叛徒,也不接納他。跑來跑去,魏國不相信他,姜維沒辦法這才投降了諸葛亮。姜維對蜀漢忠心耿耿,盡忠職守,確實為蜀漢的大忠臣。

第四個:伍子胥

伍子胥乃楚國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即位,奢任太師。後平王聽信少師費無忌讒言,奢被殺。伍子胥逃走。伍子胥後來逃到了到了吳國。在吳國輔佐吳王闔閭,富國強兵。伐楚,攻破楚都郢(現湖北江陵紀南城),時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屍三百以洩其憤。

歷史上讓人同情4個“叛徒”,雖然背叛了國家,卻讓人恨不起來

他確實是一個叛徒,帶著別國的軍隊攻破自己的國家,但是這個國家把他的家都個毀了,對他而言,只是做了自己需要做的事情而已。

對於歷史上這些“叛徒”,你有什麼想說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