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經濟學家魏傑:貿易摩擦主要影響情緒 中國需要做好三件事

經濟學家魏傑:貿易摩擦主要影響情緒 中國需要做好三件事

中美貿易摩擦果然繼續升級,美國總統特朗普週一表示,將於9月24日對價值約2000億美元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徵收10%關稅,並從2019年起將稅率提高至25%。

此前,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傑在滬演講時就中美貿易摩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貿易摩擦對經濟影響本身不是太大,但是情緒影響非常大。如果中美兩國貿易摩擦發生在10年前,我們當場就會“趴下”,但現在不一樣。

他認為,如果中美貿易摩擦繼續升級,中國的應對策略會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接下來中國可能會做三件事情:全方位開放,加速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控制好外匯。(以下為魏傑當日演講摘要)

经济学家魏杰:贸易摩擦主要影响情绪 中国需要做好三件事

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著名經濟學家魏傑

中國經濟進入調整期,需要三年時間

目前大家對整個經濟走勢的預期非常不好。最近我一直在調研,無論是實體經濟、金融業、民營經濟、國企都反應狀況挺難。

為什麼產生這些問題?

大致因為今年的這四件事(防範金融風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生態文明建設、中美貿易摩擦),四件事各自帶來的負面影響產生疊加效應,導致大家對整個經濟的判斷不太樂觀。

第一件,即年初所展開的防融風險

這次防範金融風險提出去槓桿、治理金融秩序、抑制資產泡沫、控制好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力度這四條對策。

總體來看,實際上這四條對策都會導致一個重要的結果,就是資金鍊比較緊張。

去槓桿導致流動性低、偏緊、資金短缺,尤其對於高負債高增長的企業來說壓力很大,結果倒了不少企業。

治理金融秩序方面,一些互聯網金融公司陸續發生狀況,不僅平臺出事,投資人資金回不來,而且被投資的項目也運營不下去。所以,防範金融風險使得資金鍊、流動性都受到影響,長期以來高負債、高增長的企業運轉就艱難,所以出現了一些企業停產或倒閉。

第二件,今年持續推進供給側改革

新舊動力的轉變,實際是結構調整。因為原來支持我們增長的一些產業,已經不可能繼續支持增長,如一些傳統制造業過去對支持中國增長力度貢獻很大,但是現在出現嚴重產能過剩,價格起不來,成本不斷提高,多方面因素疊加導致一些企業倒閉、停產。

房地產過去是支持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但近期出現土地流拍的案例越來越多、銀行掛賬網上拍賣的房子越來越多,這兩個現象暗示房地產繼續支持經濟增長也不可能。

原來判斷未來有三個產業會對中國經濟上升支持帶來貢獻:一個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一個是現代製造業,包括大飛機、高鐵裝備、核電裝備、船舶製造等等;第三個是服務業。

但目前來看,除了服務業貢獻還可以之外,戰略新興產業實際上對經濟的支持並沒有達到預想的結果。這樣就導致原來的主力動能沒有力量支持,而新動能沒有完全釋放力量,致使整個經濟顯得比較低迷。

第三件,我們最近正在進行生態文明建設

汙染防治被列為建設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過去實際上環保是為發展讓路,今年開始推動生態文明,做了重大調整,那就是發展要為環境讓路。因為環境問題,關閉了不少企業,不少企業停產,而且力度很大。其實很簡單,最終的結果你到底要什麼?要發展就讓它們幹,要環保就得關,沒什麼太多的討論。過去汙染比較大的企業,必須逐漸關閉,短期內產生了一些負面問題。

第四件,中美貿易摩擦

中美貿易摩擦,我們雖然已經有預期,但整個社會的承受能力還是比較差。實際上,中美貿易問題對我們經濟增長的影響不是很大。如果十年前打的話,我們就地趴下。為什麼?因為2007年,國家發展戰略是出口導向型,我們對出口依賴度是66%,接近70%。但是,現在我們已經調整過來了。

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得中國終於認識到一個問題,那便是中國這麼大經濟體量的國家不能完全靠出口來拉動。金融危機之後中國進行了戰略調整,從過去的出口導向轉向內需拉動。

經過10年調整,我們對出口依賴度已從2007年66%降低到10%左右。去年我們GDP82萬億,出口貢獻8萬億左右,這8萬億裡面有三分之一是美國市場。所以,貿易摩擦升級的話,對中國經濟增長影響為0.2-0.5的百分點。最大影響就是0.5的百分點,我們實際上還承受得起。

但是隻要美國一提增加關稅,股市就一定大跌。我們上市公司裡邊出口美國的企業並不多。為什麼會大跌?就是因為情緒影響太大,股市容易受情緒影響,這就導致人們對中美貿易問題有點緊張。美國近期要公佈另外2000億美元,特朗普還說後面可能還有2650億美元。這樣一來,就容易產生緊張,覺得貿易摩擦沒完沒了。

當然,出口依賴度比較高的地區影響相對比較大。我在浙江去了個地級市,他們告訴我對他們影響2個百分點, 500個億美元影響2個百分點,再對2000億美元商品徵稅的話,可能影響比較大。但總體上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影響並不大,出口比例比較高的地方也都在組織力量來消化。

這四件事就是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困難,導致人們對經濟有點悲觀。但實際上這四件事中國經濟一定會遇到,因為我們進入了調整期。

2008年之後,美國進行了接近7年的調整。中國高速增長多年後,這次調整最起碼要3年才能調整過來,目前這個狀況有其必然性,但並不意味著中國經濟進入衰退,我們只是進入了調整期。

調整過程中決策層一定會做這三件事:一是根據現實情況調整既定政策;二是加快改革;三是加速推進科學技術創新。

首先,決策層可能會按照情況不斷調整。國家會隨著形勢變化不斷調整,來適應經濟的發展。

第二,會加速改革,也必須改革。比如減稅減費,最近大家看到,相關政策已經在逐漸付諸實施。

第三,可能會加大我們科學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我們國家制造業沒有服務業調整快,因為存在技術制約,那麼加快科學技術的發展就是必然趨勢。

總而言之,中國經濟目前出現困難,不是經濟本身出現根本性問題,也不是所謂經濟衰退,實際是進入了調整。我也建議大家,在調整期不要期望太高。任何國家都一樣,經濟不是永遠向上,一定是有周期的。但是大家沒必要太緊張。中國經濟仍然處於上升期,是上升期中間的調整,就是三年左右時間。建議大家這三年時間也調整自己的投資戰略和想法。

貿易摩擦升級後局面可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談一下中美貿易摩擦,這個事件好像對大家影響挺大。中美貿易摩擦問題現在看來已經不是單純貿易問題,實際上是中美關係的全面調整。

現在來看,美國已經對600億美元的商品徵稅了,按美國的講法,接下來2000億很快就會出來。

貿易摩擦繼續升級怎麼辦?

大家很擔心,而且你們知道就貿易問題而論,我們基本沒有子彈,因為美國對我們的出口只有1300億美金,我們已經進行了600億美元的回擊,只剩下700億。這700億裡面有一些領域是不能“打”的。比如手機觸摸屏玻璃板。像湖南的一個企業,生產量非常大,我到這個企業調研,他們告訴我原材料來自美國,我們自己不會生產這個原材料。類似這種產品我們就不能加關稅。

就貿易摩擦問題本身來講,中國沒有子彈,我們沒法反制2000億。因為美國對我們出口就1300億,而我們已經“打”了600億。

下一步怎麼進行?

我判斷中國一定會走向另外的戰略。即:“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就是不會向前一段時間你來160億,我來160億,因為我們的子彈不多。

中國怎麼樣走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估計中國一定會做三件事(全方位開放,加速“一帶一路”戰略,控制好外匯

措施一:全方位開放

我最近研究發現,中國首先成為市場大國才能進一步發展。我們研究過英國和美國,只要你要成為世界老大,一定是貿易赤字。英國當老大貿易赤字延續了十幾年,中國要發展成世界第一的話,也應該開放市場,首先要成為市場大國,所以全方位開放來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這是第一條。就是你在那裡講反全球化,我這裡全方位開放。

怎麼全方位開放呢?準備開放以下三大市場:

第一:開放物質產品市場

我們最近為開放物質產品市場釋放了四個信號。1)降低市場準入條件,我們最近大幅度降低了國外產品進入中國的市場準入條件;2)降低關稅,從汽車關稅到日用品關稅,日用品1000多種產品,關稅下降55%;3)海南島成為自貿島,整個島取消關稅;4)在上海成立永久性的進口貿易博覽會,差不多11月份的時候正式運作。

這四個信號告訴世界:中國將全方位開放物質產品市場,物質產品市場開放後會帶來兩個作用:一是刺激國內消費。有這麼好的產品進入中國,而且關稅很低,產品很便宜。所以我想對喜歡奢侈品的同志說可以再忍一段時間,估計11月份底以後更便宜,好產品又很便宜,一定會引起國內消費增長;二是提高供給水平。好產品進入中國後,也會促進我們提高供給水平,最終給中國經濟帶來動力。

第二:開放服務業市場

全面開放服務市場包括金融、教育、醫療等等全方面開放。

我們正式提出了金融開放,外資金融機構在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的控股比例可以達到51%。今年博鰲論壇的時候,菲律賓總統說發現中國很缺乏幼教,菲律賓有12萬英語水平極好的老師,問我們要不要?因為服務業開放人要進入,所以國家相關部門以最快速度組建了新的移民局,應對服務業開放。

第三:開放投資市場

最近國務院修改了外資進入中國的負面清單,所謂負面清單就是“什麼是不準做的”。這次修改負面清單,從60多項壓縮到40多項,為什麼?就是要大力向外國開放市場,吸引大量投資進入中國。

措施二:加速推進“一帶一路”戰略

我們應對貿易摩擦的第二個政策,就是加速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既然美國不要我們產品,也不要我們投資,我們要找尋新的出口目的地、新的投資目的地。

“一帶一路”涉及到三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兩大洋(太平洋、印度洋),不包括北美和大西洋。假使推進這個戰略的話,我們可以抵消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們的影響。

最近中央召開“一帶一路”五週年座談會,國家領導人親自到會發表了一個很長的講話,實際上就表明了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性。我們要尋找新出口目的地,尋找新的投資場所。

從國家層面講,要推動一個戰略,必須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金融服務

金融服務必須跟上。我們成立亞投行就是要構建為“一帶一路”服務的金融體系。因為產品走出去,企業走出去需要金融服務。當然,亞投行僅僅是其中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基礎設施建設

產品要出去,資本要出去,基礎設施好才行。基礎設施如果不行的話,沒法走向“一帶一路”。所以中國加大“一帶一路”基礎設施投資。未來世界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建立供應鏈,維繫供應鏈,這是核心。供應鏈維繫和擴展的背後就是基礎設施。加大“一帶一路”基礎設施投資,是國家應該做的事情。

第三件事:法律服務

中國產品、投資、企業走出去,一定會遇到法律糾紛,要為他們進行法律服務,所以最近成立“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庭。

國家推進“一帶一路”戰略這三件事情要一一做好才行。最終目的幹什麼?要讓中國中小資本走向“一帶一路”,讓中小資本走向“一帶一路”來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

去年7月份我去東歐幾個國家調研,主要調研中小資本在“一帶一路”的運轉情況。發現活躍著大量浙江中小資本,如便利店、物流、餐飲旅遊。

今年8月份我去非洲調研“一帶一路”,去了摩洛哥,我看摩洛哥的中小資本基本是福建資本居多。摩洛哥這個國家只有旅遊業,農業是我們一點點帶過去的,工業幾乎沒有。我發現我們把國內不用的車床搞過去,一啟動生產產品就是錢,因為摩洛哥沒有一點點工業,賣的小商品基本來自中國。

大家不要小看非洲,2050年以後,世界發動機將是非洲,亞洲差不多2050年就飽和了,“一帶一路”戰略最終目的是推動中小資本走向世界,削減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

措施三:控制好外匯

外匯不能出問題,一定得控制好外匯。外匯一旦出問題,等於整個貨幣體系出問題。

這一次土耳其事件再次提醒中國,而土耳其出問題原因是十年來土耳其增長就靠房地產,國內工業沒任何創新,技術上沒任何突破,大量持有的外匯都是借的,一有危機,貨幣先出問題。

控制外匯有兩句話,一個是:人民幣不能持續貶值。有人問我什麼叫持續貶值?什麼叫不持續貶值?有沒有具體指標。

從目前的信息來看,我估計就是不能“破7”。沒有人告訴我們不能持續貶值的目標值是多少,但各種信號釋放出來好像就是不能“破7”。

另外一個是:外匯儲備量不能持續減少,什麼叫不能持續減少?就是不能掉到3萬億美金以下。3萬億可能是個底線。

人民幣不能持續貶值,外匯儲備量不能持續減少。這是我們控制外匯的兩句話,看來要堅定不移的控制。當然從這個結果看,可能外匯政策收緊是必然情況。

中美貿易摩擦不簡單是貿易問題,可能發展成為非貿易問題,對中國來講,無論怎樣都是控制好外匯才行。

關於中美貿易摩擦問題如果中國這三件事做好的話,對中國影響不會太大。

中美貿易摩擦不是單純貿易問題,中國的成長實際上也隱藏不住了,中美之間關係一定會出現調整,只是時間提前了。

防範金融風險仍然是我們頭等大事

避免金融風險戰略出臺的時候,有幾項對策:去槓桿、治理金融亂象、控制好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力度。

對策一:去槓桿

第一個對策就是去槓桿,因為槓桿率太高。

按照最近我們公佈的槓桿率,截至2017年底,我國政府部門槓桿率為36.2%這個數字可能小了一點,小的是把一部分應該是政府的債務沒有划進來,如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開發區的負債都沒有劃到政府債務裡面。其實這兩種債務,應該是政府債務。所以實際上只是不包括政府融資平臺和開發區負債的政府債務佔GDP的36.2%。

第二個就是企業負債是GDP總量的159%。

這個數字太大了,沒有這麼多,為什麼?它把一部分政府的負債放在這裡,就剛才講到的,這個所謂的地方融資平臺和地方開發區的負債都放在企業裡面來,實際上屬於政府債務的。所以企業負債率沒有這麼高,企業負債率我估計130%左右。

第三是個人負債55.8%。這個數據是對的。個人負債主要是房貸車貸,(佔80%左右)。

所以這樣一來,我們整個社會負債是GDP總量250%,確實有點偏高。遠遠高於國際警戒線,所以去槓桿決策是對的。如果槓桿率繼續上升的話(有人計算槓桿一旦到270%的時候,就會引爆金融危機),債務風險就可能會演變成金融危機。

去槓桿的方向是對,但政策還是要調整。政治局7月31號會議有提到去槓桿的政策調整,有兩個方面的調整。

第一個調整:掌控好去槓桿力度

這個力度必須掌握好。那就是說上半年是不是過猛,因為過猛的話,整個資金鍊就會出問題了,所以提出要控制好去槓桿的力度。

有人問我這句話什麼意思?什麼叫去槓桿力度?

我按照目前各種信息分析來看,我的理解是我們去槓桿用三年時間,2018、2019、2020把槓桿率從250%降到200%,不是一下子要降到國際標準,而是用三年時間慢慢把槓桿率從250%降到200%。

如果把槓桿從250%降低到200%話,差不多是40萬億左右。一年13萬億左右。每年去掉13萬億負債,這個狀況整個社會承受力還可以。我覺得從整個運作情況來看,應該是沒什麼太大問題,可以實現這樣。

我估計後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之前,資金過度緊張情況可能會得以緩解。因為力度調整之後,馬上就會反映出來。

第二個調整:結構性去槓桿

結構性去槓桿,而不是一刀切。結構性去槓桿的兩個重點:國有企業、潛在地方債務。

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是企業去槓桿重點,要解決國有企業槓桿率太高問題。民營企業不是去槓桿重點。

國有企業杆槓率太高分增量控制、存量控制兩個問題。一個是控制好增量,國有企業負債的增量部分必須控制。9月13號又下了文件,關於國有企業負債率的若干意見,用這些辦法,先把增量控制住,讓負債不能在繼續增加了。

那國有企業存量怎麼辦呢?

現在提出來國有企業負債的存量解決要與國有企業改革結合起來。那就是今年國有企業去槓桿兩個重點:確定主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確定國有企業的主業,主業確定之後,非主業財產資產必須賣掉,賣的錢不能用於投資,要用於還債,用來解決存量。所以今年國有企業將出現一個現象,大面積要賣非主業資產,我估計今年可能12月份以後,整個有一波好資產可以買。

另外一個國企改革的重點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通過引進民資國企的資本金就做大了,資本金做大負債就降低了。

從現在的數據來看,1到6月份,國有企業的負債增量已經降低增速。現在要解決的是負債存量問題。

地方政府的潛在債務

地方政府的潛在債務,現在是去槓桿重點地方政府潛在債務形成主要兩個路徑:一個地方城投債務;另外一個就是PPP項目

這兩項現在全面控制住了。銀行已經收緊對地方城投的貸款。為什麼?因為地方城投到底是企業,還是政府,得弄清楚,地方城投實際上是政府控制的,它以企業形式出錢,基本靠貸款扶持。另外一個是PPP項目,財政部把1.8萬億投資額的PPP清理出去了。另外,幹部提拔和調動的時候,要審計。審計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負債率,負債率超過常規性的就不是提拔問題,而是問責問題,這方面確實很嚴厲。所以,地方潛在債務增量現在已經有所控制。

地方債務存量怎麼辦?

地方債務存量的錢怎麼還?無外乎兩條線,一個就是稅收,一個賣地。用這兩條線的的錢來還。稅收這部分發達地區的看,還可以。我們算了一下,如果十年時間堅持還債,它的負債率可以降下來。欠發達地區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個賣地,賣地現在不好賣,再加上賣地收入已經進預算了,進預算以後隨便用它還債也不行。所以我覺得現在地方潛在債務存量部分怎麼解決思路還不是太清楚,需要進一步探索。

全面運作差不多三年左右時間,可能讓國有企業與地方債務問題大致達到預期目標。

對策二:治理金融亂象

因為擔心金融亂象會引爆風險,所以治理金融亂象,這是治理的重點,這次主要治理新技術所引起的亂象。

這一次經營亂象的產生是新技術的代價,主要是兩個技術:互聯網技術和區塊鏈技術。

互聯網技術產生了互聯網金融平臺,本來當時批准成立的時候,互聯網金融公司是個信息中介。但後來它們都把自己變成信用中介,然而它們沒有牌照不接受監管,結果出現了大量亂象,好多平臺爆雷。另外一個是數字貨幣平臺,貨幣是國家主權概念,數字平臺自己發貨幣,一定是違法的。數字貨幣平臺加互聯網金融平臺也是不小的數字,我估計這個負面影響逐漸在明年上半年可以清除。

對策三:控制好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力度

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實行穩健中性之後,從上半年狀況來看,可能因為調整過程中間對流動性的影響,所以後半年還要控制好貨幣總閘門,但是要保住流動性充足。我估計貨幣政策不會放水,但是信用會進一步鬆動。

宏觀審慎政策

宏觀審慎政策重要內容是防止市場的傳染病,要在市場之間打隔斷,因為如果一個市場出問題,只要不傳染,就不會是金融風險,一傳染就引發金融風險。

這個“打隔斷”的工作上半年已經在進行。比如房地產市場,今年上半年已經“打隔斷”。因為房地產市場一旦出現房價暴跌,如果傳染給銀行,傳染金融機構,那將產生金融風險,如果不傳染,就是你自己出事沒問題。

房地產市場打隔斷的最主要做法就是對住房抵押制度和土地抵押制度做了調整。今年開始銀行對住房抵押貸款非常謹慎,害怕房地產出問題。如果要抵押貸款的話,也不是按照現在房價70%給你放貸,而是現有房價30%給你放貸。為什麼?主要還是擔心房價如果下跌帶來的影響。

包括資本市場,也要打隔斷。

有一個隔斷有人不太滿意,就是大股東的股票質押最多應該不能超過他持有股票的60%。因為現在我們A股市場幾乎無股不押,大股東都把自己股權質押了,一旦股價掉到一定程度就爆倉又很麻煩,就現在我們很擔心,為什麼老擔心股市跌,很緊張的原因就是再繼續跌的話,基本上所有質押都爆倉。

那麼各個金融機構就會成為上市公司大股東,金融機構不會經營實體經濟,它怎麼辦?沒法做,所以制度設計上要打隔斷。

今年的宏觀審慎性政策上我們有推進,應該是在逐漸地防範風險,發現流動性緊張就馬上做調整,但是不會放水。

對策四:就是抑制資產泡沫

這個問題實際上主要是指房地產。7月31號政治局會議對房地產提法上比年初更加嚴厲。年初提出堅決控制房價過快上漲。7月31號“過快”就去掉,就是控制房價上漲,年中比年初提法更加嚴厲。我覺得房地產是未來中國的麻煩,不能大漲也不能大跌。

所以防範金融風險四個對策,有的已經完成所謂的使命,有的還需要調整,還沒有完成。未來仍然是我們重要頭等大事。我們還沒有完成,需要三年才能完成。

總結

今天和大家溝通的三個問題:

第一是怎麼看中國經濟形勢,我認為不要太悲觀。 沒什麼大事。主要是事件在一起,出現負面效應疊加。中國經濟處於一個調整期,需要三年左右的調整,不是真正出了什麼大問題。

第二,中美貿易戰不要覺得我們沒有對策,大家別太恐慌。這件事高層是有準備的。

第三個防範金融風險。今年搞了差不多半年多時間,有的有進展,有的進展不大。所以明年可能仍然會把防範金融風險列為重大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