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蜂頭領|蜂群飼養管理的原則與技術

養蜂的經濟效益,決定於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兩個方面。客觀因素包括蜜源、氣候、蜂種、開繁蜂數與其它物質條件。主觀因素包括養蜂者的素質、蜂場經營管理、蜂群飼養技術等。對養蜂效益的作用,主觀作用比客觀因素更重要,其中養蜂者的素質是最重要的因素。數控養蜂法只是一種生產工具,如果工具使用者素質低下,工具就不能發揮出應有的效率。僅對影響養蜂效益的各種主觀因素進行深入地探討。

蜂頭領|蜂群飼養管理的原則與技術

任何動物,只要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就生長快。因此,以前蜂書都說:“養蜂的訣竅,就是蜂群保暖吃喝足”。然而,蜜蜂是社會性的昆蟲,養蜂是個特殊的產業,與其他養殖業都不同,絕不是飼料充足蜂巢溫暖就能獲得高效益的。養蜂生產中,隨時都會調到與“量”相關的問題,由於養蜂者素質與客觀條件所限,不可能處處都做到最佳,每個"過”與不及”,都要影響效益。養蜂的效益,決定於技術措施與“最佳量”的差距,羞距越小效益越高。我國的養蜂法是1911年從國外引進的,一百多年來雖然有許多改進,但並井沒有本質變化,可稱之為傳統養蜂法。傳統養蜂法的基礎理論是:“蜂群保溫寧熱勿冷,母蜂產卵寧多勿少,追花轉地連續採蜜。”其代表著作是《蜂群集體飼養法》。然而,這一理論恰恰違背了蜂群自然規律,違背了辯證法。傳統養蜂法的技術指導,都是模胡的定性描述,例如冷了要保溫,熱了要散熱,強群要分群弱群要合併等等,至於冷到幾度怎樣保溫、熱到幾度怎樣散熱,幾脾蜂群應分群幾脾蜂群應合併,卻沒有明確的標準,養蜂者很難做到恰到好處,因此,養峰效益很低筆者在六律基礎上,先後又推導出蜂群飼管理六原則。

蜂頭領|蜂群飼養管理的原則與技術

調節溫原則 在"蜂多於子脾寧冷勿熱”的前提下,使不同日齡的蜜蜂與子脾,都有適宜的溫度環境。

蜂巢通風原則 在保持巢溫正常的前提下,蜂巢通風寧強勿弱。

調節蟲蜂比例原則 使蜂群的蟲蜂比例處於最佳,使幼蜂數量與蜂群哺育力保持平衡,難以恰到好處時,喂蟲寧少勿多。

佈置巢脾原則 佈置巢時,要利於群勢增長與提高蜂產品質量和產量。

利用蜜粉源原則 繁蜂時,選擇蜂群蜜粉日釆集量與日消耗量基本相等的地方。沒有這樣條件時,要選擇巢內蜜粉貯量緩慢增加的地方。要避開大流蜜大粉源和無蜜粉源的地方。實行間歇採蜜,兩個蜜期要間隔51天以上,每個採蜜期不超過19天。

養蜂決策原則 一切力爭最佳

蜂頭領|蜂群飼養管理的原則與技術

數控養蜂法是對傳統養蜂法逆向思維的產物,其指導思想是辯證法,因此,它是與傳統養蜂法、多箱體養蜂法本質不同的養蜂法。數數控養蜂法就是標準化生產,是科學養蜂的必由之路。數控養蜂法所闡述的養蜂科學理論與技術,不僅北方適用,南方也適用,不僅我國養蜂者適用,各個發展中國家也適用。現在各行各業都在推行量化管理,養蜂生產的量化管理也勢在必行。後續將陸續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