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頭雁領群眾 山西著力打造“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隰縣陽頭升鄉青宿村王平,如今有了新名聲。過去,整天遊手好閒、沉溺網遊,村民笑他“爛泥扶不上牆”。如今儼然已成——電商老闆。

反差何來?一次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激活了王平的奮鬥激情。

“每天都是忙活到半夜才吃飯,最多一天賣了60件玉露香梨。”9月26日,王平自豪地說,“每天手機叮噹一響,就知道又進錢了。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太好了,給我開啟了一扇脫貧致富門!”

從2017年開始,我省組織實施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工作。按照“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產業引領、精準培養”的工作思路,緊扣“能力培訓、孵化創業、帶動增收”三大環節,著力開展培訓,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截至目前,共培訓7538人,其中創業人數達1370人,帶動貧困戶4210戶。

在培育方式上,採取“省市縣協同推進、優選培育基地、分類分批培訓、強化創業孵化”的模式;示範基地採取“基地+導師”的方式,以集中授課、專題輔導、實踐操作、觀摩交流、跟蹤服務等形式進行全方位培訓。

在課程設置上,重點圍繞扶貧責任、扶貧政策、創業政策、創業理念、創業能力等方面。同時建立由實踐經驗豐富、專業技術水平高、熱心公益事業的專家、企業家、成功創業人士組成的創業導師團隊,開展後期創業跟蹤孵化服務。

在培訓對象上,主要從目前已在貧困村創業人員中選擇。具體包括:“村兩委”成員、村級後備幹部、農村黨員、小微企業主、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家庭農場主、種養業大戶和農業產業化企業負責人;在外創辦企業、務工有意願回村創業的人才;企事業單位願意回貧困村創業的人員。重點培養“產業發展的領路人、科技推廣的帶頭人、生態建設的創業人、文化旅遊的熱心人”。

定襄河邊鎮馬家窯村,通過培訓學員牛世偉的引領組織,村裡成立了養殖合作社,每個入股貧困戶年收益近萬元;通過村民自願投資入股的形式,吸納11戶貧困戶入股,在縣城經營馬家窯特色飯店,預計年底可實現入股人均3000元的分紅收益。

點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全省力爭為每個貧困村培育3-5名致富帶頭人,計劃培育2.4萬人以上,每人至少帶動3戶貧困戶,幫助我省20萬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脫貧。(趙建軍 白鑫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