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倚天屠龍記》裡的明教高手分別是什麼門派出身的?

公爵王146709160


當年陽頂天接手明教的時候,明教可以說就是一個爛攤子。自打北宋年間黃裳帶兵把明教殺了個落花流水,明教就一直處於蟄伏狀態,十分低調,經過多年的隱蔽發展,明教稍微有了點起色,卻不想明教聖物聖火令居然被丐幫偷走了,於是這復興之火又被澆滅了。

陽頂天接任教主兩年以後,他覺得明教不能這麼沉淪下去,聖火令說白了就是幾根玄鐵,是個死物,活人起能讓死物束縛?當時正值元人統治,元兵殘暴,各地起義不斷,明教也一直在地下從事起義活動,陽頂天打出興兵抗元的旗號,開始在整個武林招賢納士。陽頂天的要求很簡單,第一認同明教的教義和行為準則,第二本領高強,第三不是大奸大惡之徒。只要滿足這三樣,那無論什麼背景名望出身,都可以加入明教,都予以重任。由於陽頂天自身天賦絕倫,是個練武奇才,武功之高,很多江湖人士都認為他僅次於張三丰,再加上他寬厚大度的個性,所以很快陽頂天就招納了一批能人異士,明教也迅速壯大發展起來。

陽頂天作為一教之主,不僅武功絕倫,為人也是精明強幹,雖然他招人葷素不忌,但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進來的,實際上他曾經暗中對加入明教的諸多高手都做過一定的調查,大體上的出身來歷還是知道的。

楊逍範遙兩個人年紀甚輕,武功卓絕,是陽頂天最器重的兩位高手,在明教的地位是光明左右使,僅次於教主。初見二人之時,陽頂天也為兩人的駁雜武功稱奇,兩人武功路數雖然不同,但都是擅長天下百家,而且很多武功都練到了很高層次,在他們那個年齡段絕對是佼佼者。陽頂天調查下來一番才發現這兩人雖然互不相識,其實祖上還是很有淵源的。當年有兩個門派最喜歡收集百家武學,一個是慕容家族的還施水閣,一個是無崖子李秋水的琅嬛福地。後來還施水閣傳人慕容復瘋了,琅嬛福地傳人王語嫣雖然背誦了諸多武學,但本身厭惡武功,這兩家的傳承就此衰落。不過這些武功被後面的幾個有心人繼承,雖然遠不及當年鼎盛時期,但也足夠在武林中佔有一席之地。傳來傳去就分別傳到了楊逍和範遙的手上。這兩家都是貪多求全的性子,其實已經走了岔路,雜而不精是武學大忌,所以楊逍範遙雖然可以早早躋身一流高手,但一輩子都難登絕頂之境。

紫衫龍王來歷書中有明言,是明教波斯總教的聖女。當年波斯總教自霍山老人以後,武功就一代不如一代,後來護教神功乾坤大挪移也丟失了,在中土反而得以保全,波斯總教就一直想從中土明教拿回乾坤大挪移心法。於是他們訓練了一批漂亮女子,準備將來打入中土明教當臥底,紫衫龍王就是當年訓練的佼佼者。來到明教以後,陽頂天對她的來歷和動機早已心知肚明,但看破不說破,本想就給她個虛職糊弄一下。然而機緣巧合之下,陽頂天仇人之子韓千葉來挑戰,指明瞭要水下打鬥,陽頂天不識水性眼看要完蛋,是紫衫龍王接了這個場子,打敗了韓千葉。陽頂天是個忠厚寬大之人,十分高興,教中各兄弟也對此十分拜服,於是一致推舉她為四大法王之首。

白眉鷹王是諸多高手裡面年紀最大的一位,他天生異相,打小就是一雙白眉。本來白眉鷹王生於普通人家,卻被一個無名道士看中,跟著他雲遊天下,也學了一身武藝。後來無名道士被仇人所害,由此激發了白眉鷹王血性,勤練武功,一手鷹爪功是爐火純青,最後報仇成功。白眉鷹王處事幹練,思慮周全,是一個可以堪當大任的人物。

金毛獅王出生西域富豪之家,從小喜歡習武,後來拜了成昆做師父。那成昆和陽頂天夫人本是師兄妹,所以對金毛獅王也是知根知底。金毛獅王相貌奇特,為人卻是直爽聰明,文武雙全,再加上陽夫人對他多方維護,所以陽頂天十分喜歡獅王。但是誰也想不到獅王師父成昆居然早就喜歡陽夫人,因為陽頂天娶了她而對明教十分忌恨。到後面成昆陰謀殺害獅王全家,惹得獅王狂性大發,在江湖上引發腥風血雨,那都是後話了。

青翼蝠王形容猥瑣,陽頂天初見時並不是很歡喜。然而展露了一手輕功以後立馬刮目相看,蝠王輕功之高就算陽頂天自己也是頗有不及,一手寒冰綿掌也是威力十足。蝠王的師父師承古墓派傳人,輕功本來就很厲害,到了蝠王手上,他自己對輕功又有更多的看法和見解,而且他的身體構造十分適合修煉輕功,因此輕功造詣到達了一個登峰造極的境界。

這六人乃是明教的一流高手,武功高強,地位尊崇,除了這些,明教還有其他高手,五散人和五旗使。

五散人跟六大高手不同,六大高手是小說杜撰人物,五散人卻是要麼有歷史記載,要麼有相關傳說,他們的來歷虛虛實實,不好編排,暫且就根據相關記載傳說說一下。

五散人武功及不上上面六人,但是五人跟他們不同,互相之間十分團結,五人一條心,是明教裡勢力最強的一股團體。五人裡面是兩道兩僧一俗。

兩道里面冷謙武功最高,為人最冷靜,惜字如金。早年曾經在官場廝混,做過小官,後來不滿當局,開始道士打扮遊歷江湖,冷謙家傳武功,自成一派,還有秘訣法術,可以迷幻眾人,如果真講綜合實力,未必就弱於上面六人。鐵冠道人從小跟一道士學習算卦望氣,十分識人,早年就在市井算卦為生,不過鐵冠道人脾氣火爆,與人時有爭執,後來殺人惹禍,就索性在江湖裡面廝混,結識冷謙,一起加入明教。

兩僧裡面彭瑩玉確實有歷史記載,彭瑩玉是江西人,年紀很輕的時候就出家為僧,學了一身和尚武功。按理說和尚應該是吃齋唸佛,不問世事,但彭瑩玉卻偏偏有一副濟世救人的胸懷,正好趕上明教舉事,他索性就脫離寺廟,加入了明教,當然史書上說他發動白蓮教起義等等的,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說不得與彭瑩玉不同,他是個雲遊和尚,從小就跟一個老和尚雲遊四方,看盡了人家疾苦,世間百態,因此也是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在整個明教裡面,就屬這兩個和尚最關心天下大事和百姓疾苦了。

一俗就是周顛,是五散人裡脾氣最火爆,嘴巴最絮叨的一個人。周顛小時候生活富裕,但是後來家遭變故,開始變得瘋瘋癲癲,在江湖上摸爬滾打許多年,也學了一身本領,周顛看似瘋癲,但有時候卻也十分清醒,往往可以一語點醒夢中人。

再有武功比較厲害的就是五行旗使了,五行旗使出身乃是各路手藝人,乃是各行各業裡頂尖的存在。銳金旗莊錚,武功高強,是五行旗使裡最厲害的一個,他早年打鐵出身。洪水旗唐洋,水性極佳,早年打漁出身,乃地方一霸。巨木旗聞蒼松,早年樵夫出身,在山林中歷練一身武功。厚土旗顏垣,盜墓出身,精通各種挖掘地道,雖然身形矮胖,但鑽山入地,要比普通人靈活的多。烈火旗辛然,早年學習煉丹製藥,對製造火藥什麼格外在行。五行旗使各領一隊人馬,由他們保護明教大本營不受敵人侵害。

好了,這就是明教十六位高手的出身來歷,多數是本人根據書中描述加以想象,但博一笑。


一覽眾河小


首先必須明確的一點就是,小說中對陽頂天明教手下各大高手的師承介紹是不多的,除了“金毛獅王”謝遜和“紫衫龍王”黛綺絲有直接的點明,其餘包括光明左右使和另外兩大護教法王,還有五散人這些人的師承都未有言明。因此,回答本題,就只能根據小說中的一些隻言片語作為可能的依據,來腦洞一番罷了。純屬為看官們,製造些飯後談資,不足取信。話不多說,直接來扯。

陽頂天時期明教,當真說得上是臥虎藏龍,人才濟濟,英雄輩出。陽頂天之下,分設光明左右使、四大護教法王、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統領天下萬千教眾。在陽頂天的帶領下,這些豪傑縱橫環宇,江湖武林,莫與爭雄,實現了明教自被黃裳領兵所重創之後,經歷了兩百年的復興。明教的這些高手,根據其出身,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脈系,一為陽頂天嫡傳弟子,二為江湖豪傑加盟。



陽頂天嫡系

羽菱君個人認為,屬於陽頂天嫡系一脈的,分別有左右使楊逍和範遙、青翼蝠王韋一笑、五散人的周顛,還有五行旗掌旗使。

陽頂天繼任明教教主之後,為了抗元大計後繼有人,也是為了選拔繼任教主的候選之人,傳命明教各地分壇挑選少年精英送往光明頂,由他親自傳授武功,培養成日後教中之棟樑。於是各地分壇紛紛篩選少年精英,送上光明頂,接受考核。楊逍範遙和韋一笑等人便是這時候,同一批被各地分壇選中送上光明頂,天賦異稟的少年精英。

根據小說中對楊逍的描述,出身富貴之家,幼年時元兵犯境,舉家僥倖逃過元兵截殺,但安於南方時,除楊逍外全家意外溺斃。成為孤兒的楊逍應當就是被明教分壇的教眾所搭救,自此成為明教中的一名弟子。所幸的是他天資聰穎,骨骼精奇,恰好碰此良機,就被送上了光明頂,接受陽頂天的親自考核。跟他一樣際遇的,還有範遙和韋一笑,他們都是孤兒。而他們後來的名字,實際上也就是陽頂天所取。


楊逍和範遙,合稱“逍遙”,羽菱君認為是陽頂天為了紀念“逍遙派”所取的。根據連載版中的設定,陽頂天名叫楊破天,是楊過的弟子,楊過傳給了他“降龍掌”和“彈指神通”。但更重要的是,陽頂天得到了桃花島中,黃藥師當年從大理無量山“琅嬛福地”裡取得的那些天下武學典籍。這些典籍當年乃是逍遙派的無崖子所收集的,後來被他女兒王夫人搬到曼陀山莊,再之後又被王語嫣帶著慕容復一起搬回大理無量山,多年之後年少的黃藥師在那裡得到了這些典籍。

陽頂天得到這些武學典籍之後,盡之運上光明頂。楊逍和範遙兩人在這批少年精英中脫穎而出,最終被陽頂天特許窺覽這些武學典籍,併為他們改名“逍遙”。楊逍範遙兩人,對待這些典籍,一精一博,楊逍專練陽頂天傳他的“彈指神通”,後來陽頂天還傳他《九陰真經》內功心法和“乾坤大挪移心法”,而範遙則因之所學之博,號稱天下武學無所不窺。

韋一笑的輕功來源,應當是得到了當年鐵掌幫的頂絕輕功要法。陽頂天又根據他陰柔的內功底子,在那些天下武學典籍中挑選了一門《寒冰綿掌》傳之與他。這“寒冰綿掌”乃是至陰至寒的武功,修煉時需講循環漸進,但韋一笑當年因為嫉妒楊逍和範遙在他們之中脫穎而出,為了證明自己不輸於人,急於求成。修煉時追求快速,出了差錯,由於內力對寒毒的抵禦不足,導致三陰脈絡受損,經脈中鬱積了至寒陰毒。因而他只要一用內力,寒毒就會發作,如果不吸人血壓制寒毒,全身血脈就會凝結成冰,縱是陽頂天內力深厚,也難將寒毒根除,自此就染上了一用內力即要吸人鮮血的惡習。


其餘的像周顛和後來的五行旗掌旗使莊錚、吳勁草等人,陽頂天也是根據他們各自特點,傳與要學,將他們培養成為日後教中的棟樑之材。

江湖豪傑系

四大護教法王中的“紫衫龍王”黛綺絲,是最後成為護教法王的。她之所以能排在四人之首,是因為她在寒潭對陣韓千葉一戰的護教大功,讓其餘三王都心服口服,若不是她挺身而出,陽頂天和明教聲名都將毀於韓千葉之手。不過論武功實力,黛綺絲在四大法王中,應當是最低。她出身波斯明教,乃是總教聖女,當年來到光明頂,是身上另帶秘密重任,便是為了奪取中土明教的“乾坤大挪移心法”。她自小生長在海邊,因而水性極佳,這也是她的看家本領,武功路數也是來自波斯明教。畢竟是遠來之客,所以把她當作江湖豪傑加盟一系。



“白眉鷹王”殷天正,看家絕學“鷹爪擒拿手”,這門絕學是由“少林鷹爪功”和“少林擒拿手”合而為一演變而來。殷天正出身西域,其師承來源,應當就是“西域少林”。當年“火工頭陀事件”之後,火工頭陀和苦慧禪師先後赴西域開創了“金剛門”和“西域少林”。西域少林與中原少林輩分取字相同,都是按“苦”、“心”、“天”、“無”等字輩法名,像後來的潘天耕和衛天望等人,便是西域少林“天”字輩一代的俗家弟子,跟中原少林的天鳴方丈是同輩。

殷天正和他的師弟李天垣,便也是西域少林俗家弟子“心”字輩一代所傳的弟子,故而取“天”字輩。他們的師傅很可能便是當年苦慧禪師最後的關門弟子,因此他們這一脈傳得比較緩慢。隨著西域少林被同在西域的金剛門所壓制,西域少林最終消亡,門下俗家弟子紛紛自立或者投靠其他門派。而此時的明教在西域武林中,聲勢日隆,陽頂天廣邀英雄豪傑加入明教,共謀大事。被陽頂天英雄氣概所折服的殷天正便在此時,帶著師弟李天垣跟隨了陽頂天。而陽頂天根據殷天正的武功套路,將他的“鷹爪功”和“擒拿手”合二為一,升級變成了更加凌厲的“鷹爪擒拿手”。


同樣被明教中人的豪氣所吸引,更為陽頂天的霸氣所震懾的,還有謝遜。謝遜本為“混元霹靂手”成昆的弟子,他跟隨師傅成昆來到西域,結識了陽頂天,聽到明教以抗元大業為己任,歷來匡扶正義,早年家園被元兵所欺凌,恨透蒙元的他,深深認為明教就是自己一生的歸宿。而陽頂天,看到謝遜魁偉雄奇,文韜武略,豪氣干雲,甚合自己脾性,也對他給予厚待,寄予厚望,明教正是擴展實力之時,有此人才,極力邀他加入明教。謝遜的“獅吼功”和三招“降龍掌”,便是陽頂天所傳。

在江湖中,幫教屬於一眾有共同信仰而聚集在一起共為一個目標而奮鬥的團體,成員可來源於各門各派,不像於門派講究忠誠的一師一門,明教和丐幫等一樣,就是此類幫教,而像武林中的少林峨嵋等則屬於講究忠誠度的門派。因而謝遜作為成昆弟子加入明教並非背叛師門,也不違背江湖道義。不過一旦入教,所謂“國有國法,教有教規”,教中所立的教義規矩卻是萬萬不能違背的。


殷天正和謝遜加入明教之後,跟隨陽頂天多建功勳,後來便與韋一笑一起被陽頂天賜封為“護教法王”。後來黛綺絲一戰揚威,被陽頂天夫人親封為“紫衫龍王”,明教四大護教法王也最終成形。另外像彭和尚彭瑩玉、鐵冠道人張中、冷麵先生冷謙、布袋和尚說不得,他們也是屬於江湖豪傑加盟,與陽頂天的嫡系周顛合成了“五散人”。

這些人雖然秉性各異,但武功高強,豪氣干雲,共同為陽頂天時期的明教復興立下過無數功勞。可惜陽頂天一死,由於他的遺言沒有及時得到公佈,為了爭奪教主之位,這些人各自為要,各尋出路,明教也隨之四分五裂,但他們卻依然心記明教安危,三十年後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他們都先後趕回總壇支援。最終張無忌橫空出現,經他內整外修,明教重新崛起,並以這些人為班底,最終實現了明教百年的抗元大業。


當然了,以上大多都是羽菱君胡扯之言,純屬是個人為了尋求一個自認為合理的解釋而開的腦洞。如有不同見解,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雖然說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沒有說清楚拜火教與中原武林之間的關係。當然了,主要是內地人不瞭解西域,不瞭解拜火教與道教之間的聯繫。如果通讀倚天屠龍記就會發現,拜火教中,道士和和尚的數量是比較多的。左右光明使、無散人、五行旗中,不但有和尚、道士,而且有很明顯的道教、佛教宗教色彩。這裡面有什麼原因呢?瞭解西域文化的都知道,古西域一直是各種宗教匯聚融合的地區。我們新疆目前留存考證的宗教場所,很多都富含多種宗教,例如:拜火教與道教,景教與拜火教,喇嘛教與道教等等。事實是:當時的拜火教徒是拜火教與道教雙修的(拜火教與道教之間有很深的淵源,以後就機會再細說)。而明教的一支在中原地區又叫彌勒教(未來佛,救世主彌賽亞),明教中的彭和尚和布袋和尚說不得,其實信的是彌勒教。所以:拜火教中,道士和和尚的數量是很多的。由此:我們可以判斷出,明教中除去原傳地波斯武學,其武學也主要分成這兩個流派。很顯然,陽頂天屬於道教武學系統,那麼他的武學是哪一派呢?毫無疑問:道教的北派-全真派。成昆和他的弟子謝遜,不用說,其武學是少林派。由此,大家搞明白了吧?明教內鬥,其實是明教內部道教派與僧侶派的鬥爭。其結果也不言而喻。最終:彌勒派的朱元璋擊敗了道教派的正統傳人-楊逍。


保衛新疆



Marlin丨馬林


明教他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門派,而是更接近於是一個幫。這個幫和派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可以來對比一下,比如武當派、少林寺等等,他們都是有一套完整的傳承的,門規嚴謹,聯繫緊密。像武當剛入門時學習武當長拳,而後高深了學習太極拳;少林剛入門時學習太祖長拳,而後高深了學習羅漢券一樣,都是一步一步提高的。而幫呢,大部分來說都是比較的鬆散的,很多的門徒都是帶藝拜師,當然也有核心弟子是有傳承的,比如什麼鐵砂幫、炸天幫之類的,丐幫是比較接近門派的。類比的話就是,幫是屬於公司,高層和底層之間是屬於僱傭和利益的關係。派是屬於家族,高層和底層是繼承,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比幫更緊密。

明教的核心武學或者說鎮派武學是乾坤大挪移。但是他是隻有幫主可以修煉的,除此之外,好像沒有其他的入門武功了,五行旗修的應該是屬於戰陣,所以他們屬於不好傳承的那種。其實我有點搞不懂這種門派的傳承,有沒有規定什麼時候要立接班人,接班人要多少歲以下。不然乾坤大挪移只能教主修煉,萬一接替的教主是四五十的,他真的能夠修煉出什麼名堂來麼……

楊逍

光明左使楊逍,風流瀟灑,武藝超群,機智多謀,曾經氣死峨嵋派滅絕師太的師兄孤鴻子,也因此與峨嵋結仇。他的背景介紹很簡單,小時候出身富貴,然後遇到兵荒馬亂,家裡人都死光了。但是他肯定是有所際遇的,據猜測呢,他的傳承來源於桃花島,一個是因為他會彈指神通,是黃藥師獨創的武學,而楊逍的性格也有些像黃藥師,同時他跟峨嵋派(小東邪郭襄創立)有著扯不清的關係,讓人不得不懷疑他跟桃花島的關係。

範遙

光明右使範遙。風華絕代的俊貌,瀟灑高超的武學,天下武學無所不窺,武功正邪兼修,淵博無比,劍法神奇。在書中範遙使用過的武功非常多,讓人看不出他的傳承來。所學駁雜,倒是讓人感覺像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姑蘇慕容家或者學了《九陰真經》的殘本的樣子,但是沒有任何證據指向那邊,姑且認為是一位偷學百家武藝之長,但是還不能融為一體的天才吧。

紫衫龍王

明教四大法王之首,水性功夫高明,也曾經是武林第一美女,她的來歷比較的清晰,是來源於波斯總教派到中原明教來竊取《乾坤大挪移》的。她的武學應當是來源於波斯明教,或者是她老爹傳承的,屬於西域武學。

白眉鷹王

白眉鷹王殷天正,四大法王排名第二的,但是個人感覺他的武功應該是最高的,但是年紀有些大了,是四大法王裡最年長的人物。他在陽頂天失蹤,明教混亂的時候,一氣之下脫離明教自立天鷹教,日子也是蒸蒸日上。同時他義薄雲天,慷慨磊落,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時候,率天鷹教弟子支援。擅長的是“鷹爪擒拿手”和“天鷹劍法”,在此之前貌似也沒有出現過類似的門派,更像是自創的武學。

金毛獅王

金毛獅王謝遜,也是張無忌的義父,持有屠龍刀,他的武功傳承來源於他的師父混元霹靂手成昆,但是後來全家被師父成昆所殺,他為復仇奪取了崆峒派傳世武功七傷拳,至於他的獅子吼和少林寺的獅吼功應該不是一個武功,只是同為音波功,他外號金毛獅王,所以叫做獅子吼。在原來的版本當中,謝遜還跟一個隱士學過三招降龍十八掌,,但是後來的版本刪除了。

青翼蝠王

青翼蝠王韋一笑,以無敵輕功聞名,金庸曾說過,韋一笑是他筆下輕功第一高手。韋一笑的輕功如此,不僅僅是因為他學習高超的輕功,也是他自己天賦異稟,一般人練不到這種層次。獨門武學是寒冰綿掌,中掌者全身冰冷,難以自控,危及性命,這個武學也是在之前沒有出現過的,所以他的師承成迷。


悠然布衣


前段時間,武俠小說名家金庸先生去世,一時間引起了無數金庸粉的悲痛,特別是男性觀眾,那更是將所有的金庸小說又翻出來看了一遍。電視上也開始輪播所有的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有一部我特別喜歡,而且印象深刻的,就要數《倚天屠龍記》了。今天我們來細數一下在《倚天屠龍記》裡面的高手都有哪些。



第一名,毋庸置疑,那就是主角光環的張無忌了。他的內功可以說在其他的什麼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等等裡面都屬於是頂尖級別的了。光是那些《九陽真經》《乾坤大挪移》這些就是最厲害的了。而且我們也都看過電視劇裡他曾經在光明頂上一個人就單挑六大門派高手的故事。就連趙敏也都因為這點對她許下了芳心。

第二名就是楊逍了,光明教主手下的楊左使,曾經在年少時候跟峨眉派的人比武,卻把自己的師哥給活活的氣死了。從那之後也跟峨眉派結下了仇。他在張無忌擔任了教主之後也一直在張無忌身邊輔助他,後來張無忌退隱的時候,把教主的位置傳給了他。

第三名是與楊逍共同組成的逍遙二仙範遙。在明教是光明右使,範遙原本是一位長相頗為俊俏的男人,金庸把他寫成了一個忍者,但是他為了調查成昆,只得將自己的面容毀去了,要知道能夠自己將自己的面容毀去的人是多麼的心狠了。還弄了一頭的紅髮,假扮成為色盲人一直潛伏在汝陽王府。趙敏是他的徒弟,對他非常的尊敬。他有件特別搞笑的事情就是他一直對外說滅絕師太是他的情人,而周芷若是他和滅絕師太的私生子,因為這事兒,滅絕師太也是羞憤自殺了。


第四名是白眉鷹王殷天正。這位可以說是跟蕭峰媲美的一位英雄人物了,明教四大護法之一,也是最年長的一位。他是一個特別正派的人,為人光明磊落。

第五名才是我們人人都知道的金毛獅王謝遜。也是張無忌的義父,他最厲害的武功就是“獅吼功”了。但是他的武功同樣不敵他的師傅成昆,本因成昆殺了他一家老小,想要報仇,但是武功始終不敵師傅,後來打敗成昆之後就選擇了皈依佛門了。

第六名是青翼蝠王韋一笑,他的輕功非常了得,還有一個絕學就是寒冰棉掌。之所以叫他青翼蝠王而不是形容他為草上飛,主要就是因為他的輕功特別的厲害,已經都讓人忘記了他還有一門絕學是寒冰綿掌了。他專吸鮮血,也是因為自己的這門寒冰綿掌絕學讓他經脈錯亂了,導致他體內有寒毒,只能吸食鮮血。


第七名是殷野王,就是蛛兒的父親,白眉鷹王的兒子。也是張無忌的舅舅。這位殷野王的絕學武功就是鷹爪功和天鷹劍法。他要比金毛獅王謝遜武功高一些,他的鷹爪功也不比他的父親白眉鷹王差,武功非常了得。

第八名是紫衫龍王黛綺絲,她也是唯一一個外國人了,我們可能對她的名字不太熟悉,但是一說“金花婆婆”應該就知道了吧,就是她的化名。小昭就是她的女兒。她曾經也跟滅絕師太有過一戰,兩人實力不相上下,滅絕師太多多少少還是比較忌諱她的。

第九名就是外號冷麵先生的冷謙。他是明教的五散人之一,也是五散人之中武功最高的一位。這個人話不多,基本上很少說話。

第十名就是五散人之中的另外一位,外號鐵冠道人的張中。他被稱為殺人不眨眼的一位,可見也是一位武功高強,又心狠手辣的人了。

第十一名彭瑩玉。外號彭和尚。這個人也是金庸筆下的一位小說人物,但是歷史上他是真實存在的,但是他是一位民族英雄。
第十二名是五散人的另外一位周癲。這個人也是有些功夫的,不過基本上最大的特點就是愛罵人。 第十三名就是布袋和尚了,他也是五散人之一,他最厲害的就數他那個乾坤一氣袋了,但是這個也被張無忌拿來當桑拿房用了。此人輕功可以。 這些金庸筆下的人物樣樣精彩,當然會讓讀者們看了又想看了,特別是男士們,多麼希望自己也能夠有這樣一身的絕學在。


贏的了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謝謝,根據我的總結經驗:按第三十四代明教教主張無忌時期來說:

光明左右使者(“逍遙二仙”):光明左使楊逍、光明右使範遙

四大護教法王:衫龍王黛綺絲(金花婆婆)、白眉鷹王殷天正、金毛獅王謝遜、青翼蝠王韋一笑

明教五散人:彭和尚彭瑩玉、鐵冠道人張中、布袋和尚說不得、冷麵先生冷謙、瘋瘋癲癲周顛

明教四門:天、地、風、雷四門。天字門所屬是中原男子教眾;地字門所屬是女子教眾;風字門是釋家道家等出家人;雷字門則是西域番邦人氏的教眾

明教五行旗:銳金旗掌旗使:莊錚、巨木旗掌旗使:聞蒼松、洪水旗掌旗使:唐洋、烈火旗掌旗使:辛然、厚土旗掌旗使:顏垣

天鷹教:明教的旁支。明教白眉鷹王殷天正因第三十三任教主陽頂天失蹤,明教內部為爭奪教主之位紛爭四起,憤而出走創立此教。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時,天鷹教出手相救,決戰過後,天鷹教重歸明教!






撩影奇譚


教主陽頂天除去乾坤大挪移外,有小說描述陽教主是老頑童周伯通的關門弟子,所以還懂得雙手左右互搏等全真教內功,光明左使楊逍出去本身武功也會點乾坤大挪移,獅王學了崆峒派的七傷拳,至於其他人小說中並未具體描述


FAITH99影視


武當,武當,武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