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寶寶總被人欺負不還手,怎麼辦?

寶寶總被人欺負不還手,怎麼辦?

小小孩之間常有些打打鬧鬧,我還記得女兒小時候幾次被其他小朋友打了之後不還手,還跟對方玩兒得火熱,當時我心裡又生氣又心疼。

比如她兩歲多時有一次在遊樂場玩蹦床,旁邊有個差不多大的男孩時不時地就來打她一下,我女兒跟沒事兒人似的,一直蹦得開開心心。

最後我看不下去了,大聲地跟那個男孩說“不準打人”,同時告訴女兒別人總是打你,要打回去,結果兩個孩子都一臉懵圈,還被我嚇著了,恐慌不已。

後來我讀了一些兒童心理學的書,發現孩子打人這種簡單現象背後的原因很複雜,並不是說有的孩子就霸道,有的就膽小懦弱。

其實打人是幼兒的正常現象,因為

一,

兒童在兩歲半以後語言能力才突飛猛進,但離社交能力的複雜表達還差很遠。

所以孩子在需要跟人打交道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說,因此用他們最習慣的方法:身體語言。

小幼兒打人並不表示他討厭那個人,相反,是在用他的方式表達友好。

而且你可能發現被打的孩子也一點都不在意,轉過身就跟打他的孩子玩到一起去了。

兩三歲的孩子習慣身體表達,打對方一下意思是:嘿,你好呀,我來了。

二,

小孩子習慣於自我中心,兩三歲的孩子只知道自己,還不能體會別人的感受,所以他不知自己的行為會給別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或者傷害。

能夠感受別人的能力叫共情能力,這要在兩歲以後才開始發展,而且需要發展很長時間,

有些人一輩子都欠缺共情能力,三四歲的孩子就更難想別人所想、感受別人所感受了。

三,

孩子的社會認知能力很差,在三歲以前根本不理解那些複雜的社交規則,所以他不知道打人是錯的,

同樣的,被打的孩子也不知道憤怒,因為他不覺得這是多大的事兒。

寶寶總被人欺負不還手,怎麼辦?

可惜,很少有家長知道這些,被打孩子的家長會覺得受了欺負,制止打人的孩子打人,而打人孩子的家長更會尷尬,會教育孩子一番,甚至上來就呵斥孩子不要打人。

一些不恰當的制止方式,比如指責、呵斥甚至強化了孩子的打人行為,讓孩子更具攻擊性。

因為孩子天生愛嘗試並重復那些能產生刺激後果、引起大人注意的行為。

四歲以前孩子之間打人和被打,我們應該淡化淡化再淡化,切勿強化。

四歲以前,如果孩子之間相互打幾下,但是並沒有哪個孩子生氣、哭鬧,就不用太緊張,家長不必介入,讓孩子自己體驗人與人之間的界限感。

若是孩子越界嚴重,對方哭的厲害,家長平靜地阻止孩子繼續打人,並

及時向對方道歉。

把孩子抱到一邊後,不要指責,指出正確的做法:“你是不是想......,可以這樣做……”.

也不需要講太多道理,因為聽不懂。

之前的阻止、道歉這些動作就已經是言傳身教,每次出現類似的情況,家長都這樣處理,孩子就能學到打人是不對的。

寶寶總被人欺負不還手,怎麼辦?

同理,若孩子被打,家長及時安撫情緒,不要覺得孩子受了欺負,責備孩子沒用,沒有打回去,他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做而已。

有時看到一些家長在孩子被打時對著孩子喊“打回去!”

這麼喊的父母其實只是從自己的情緒出發,覺得自己的孩子受欺負了,所以要發洩自己的憤怒。

但是當父母這樣吼,孩子更多的是困惑和害怕,他還在那不知所措呢,你又衝他吼,這不是讓他更害怕嗎?

回到家我們也不用跟家裡其他人說,今天孩子被誰打了沒還手……

這會讓孩子覺得我就是容易被人打,他會覺得自己有什麼地方不好讓別人不喜歡。

總之,幼兒之間的打鬧,家長不要隨意貼標籤,上升到道德層面去教育。

如果擔心孩子不懂保護自己,可以在家跟孩子做些自我保護的練習:

如果有人打你,讓你很生氣,就大聲說“不準打我!我不同意!”

如果他還打,你就打回去,這是保護自己。

但只能打胳膊和腿,不能打頭和肚子,不能亂來。

然後和孩子分角色來練習這些語言和動作。

寶寶總被人欺負不還手,怎麼辦?

至於四歲以後的孩子,他們應該學會一些基本社交規則,如果還經常打人,或者被打後不知所措就一定要干預了。

具體做法請參考我上篇文章,這裡不贅述。

幼兒之間打人不能簡單的以暴制暴,這會讓孩子過於警惕,對於別人無心的冒犯或者開玩笑也會打回去,這太緊張了。

家長耐心地從孩子的心理出發,先確認他的情緒,然後逐一培養他的語言能力共情能力社會認知能力,這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讓他的社交能力更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