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左良玉的結局如何?南明滅亡後他到了哪裡?

生活360x


左良玉是崇禎帝時期崛起的軍閥之一,他自崇禎十二年以後長期擁兵自重,蹂躪地方,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割據政權。但由於其實力較強,明王朝又必須依仗其剿滅農民起義軍,因此,對其一味姑息遷就。南明弘光帝登基時,他坐鎮巢穴武昌,扼守南京上流,對弘光帝不屑一顧。當弘光帝即位的詔書頒佈到武昌時,他拒絕承認,後來在湖廣巡撫何騰蛟、巡按黃澍等人的勸說下,才勉強奉詔。由於弘光帝是依靠馬士英會同黃得功、高傑、劉良佐和劉澤清四鎮擁立稱帝的,而左良玉並沒有參與定策之事,因此,他被弘光帝摒棄在權力核心之外。這樣一來,更加激起了左良玉的不滿,“心常怏怏,益桀驁”。與左良玉懷有同樣不滿情緒的湖廣巡撫黃澍,看到弘光帝對馬士英及四鎮日益器重,於是借左良玉與弘光朝廷猜忌日深的機會,拜投左良玉門下,企圖以左良玉為後盾,藉以提高自己在弘光朝廷內的地位。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他肆無忌憚的向馬士英開炮,其實是借題發揮罷了。

公元1645年三月,李自成大軍在清軍的追擊下進入湖北襄陽地區,左良玉早在崇禎年間就數次被大順軍打的毫無招架之力,此次李自成雖是敗退而來,左良玉仍然不敢同大順軍作戰,乾脆拉起隊伍,順江東竄。恰巧當時的南京城內正為假太子、“童妃”等案鬧得滿城風雨,馬士英的執政又遭到官紳百姓的強烈不滿,正好給了左良玉避戰東下的藉口。三月二十三日,左良玉偽稱奉先帝太子密諭前往南京救駕,以討伐馬士英為名,向南京進軍。臨行之前,這個禍害武昌的亂臣賊子下令把武昌居民屠戮一空。

四月初一,左良玉兵至九江,邀請江督袁繼鹹到船中相見。左良玉從袖中取出假的皇太子密諭,要求袁繼鹹與他一同前往南京“清君側,救太子”。袁繼咸認為皇太子的密諭真偽未定,不同意左良玉的作法。並向左良玉厲聲說道:“先帝之舊德不可忘,今上之新恩不可負”。左良玉一再表示沒有推翻弘光帝的想法,僅是為了相救太子,剷除奸臣。但袁繼鹹不為所動,命令部下堅守九江,不許左良玉大軍進城。然而,不料部下張世勳早已與左良玉私下勾結,夜間縱火焚燒全城,頓時大亂起來,左良玉大軍乘勢攻入城內。袁繼鹹見大勢已去,決定一死了之,但被左良玉擄入船中,袁繼鹹接著投水自盡,又被救起。左良玉再三保證並沒有推翻弘光帝的意圖,要袁繼鹹一道東下“調兵護將”。袁繼鹹無可奈何,只得同左良玉相約嚴禁燒殺搶掠。正當左良玉準備由九江東下南京時,四月初四日,左良玉“以久病之軀,慟潯變之慘,一時殞命”。這個報國無方,害民有術的割據軍閥終於死在了叛變朝廷的路上,這不得不說是一個莫大的報應。

左良玉死後,其子左夢庚襲位,帶領叛軍繼續東下。但一直尾隨大順軍的清軍已經一部佔領了南京,另一部追到江西九江和江北的湖北州縣。左夢庚當時擁兵數萬,實力尚強,既不敢迎擊西來的清軍阿濟格部,也不敢東下與佔領南京多鐸部交鋒,甚至不願南下江西暫時避開清軍主力,竟於五月十三日向清軍阿濟格投降,一同降清的還有與左良玉狼狽為奸的湖廣巡按黃澍。而明朝江督袁繼鹹因為被左夢庚扣在軍中,一同成了清軍的俘虜。他在五月二十日的絕筆信中寫道:“臣在坎困中,不能申包生之義,惟有矢文山之節,以一死報二祖列宗,且不敢負所學也!”六月初三日,袁繼鹹被清軍押著參見英親王阿濟格,他堅守臣節,長揖不拜,阿濟格極力勸降,答應他“仍做九江總督”,遭到斷然拒絕,最後被押解到北京英勇就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