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賴布衣傳奇(1)——葫蘆心法

賴布衣 (宋朝著名風水大師)

賴布衣,原名賴風岡,字文俊,道號布衣子,故也稱賴布衣,又號稱“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縣鳳山岡人。生於宋徽宗年間(公元1101~1126年間)。曾任國師,後受奸臣秦檜陷害,流落民間,足跡踏及全國,以風水術扶危濟困,助弱抗強,留下了許多神話般的傳說。

賴布衣傳奇(1)——葫蘆心法

入暮,黑雲低壓,雨打松林,電閃雷鳴。

猛地一庠得得蹄聲響過,林問晃悠悠的閃出一人一騎。騎者年約四十,身穿一套青絲長衫,頭戴軟綢圓帽,腰繫一個白布包,白布包內是一副羅盤和一把尺,那坐騎卻是一匹骨立嶙峋的老青驢,驢背上架了一個碧森森的玉葫蘆,驢蹄踐踏著枯枝敗葉,不時濺起串串汙泥濁水,撲出陣陣黴爛沼氣,成群蚊蠅蟑擁而至,嗡咿咿的。

奇!奇!奇!師父曾雲左旗右鼓,武將兵權;前幢後屏,文臣宰輔;文筆聯於浩軸,一舉登科;席帽於御屏,東宮傳講;魚袋若居兌位,卿相可期;天馬出自南方位,公侯必至;頓筆多生文士,卓旗定出將軍。依此所判,潛龍理應結穴於此,大富大貴,瑞氣呈樣,怎的卻一頭扎進這見鬼的陰森松林?這人在噸脯的自言自語。

最後他嘆了口氣,伸手解開系在驢背的玉葫蘆,拔開塞蓋,一仰脖子咕咚咚地喝了個人醺驢醉。他騎著老青驢俯仰低昂,終於鑽出這陰森松林。只見太陽怕羞似地匆匆沉入前面的梅花嶺背後,己是傍晚時分了。

待他到飛霞峰一閃耀處,但見這兒山勢突然平緩,成了一凹處,下面淵水,水氣蒸騰,四周雲彩飄繞,散而下聚,紛紛聚於此處,彷彿蓬來仙景,他一陣痴早,“不料粵川一帶,剛入梅關,便隱著這處潛龍結穴之地!”他用羅盤仔細量了方位,再用皮尺量度四周間距,內心更為肯定,不禁高聲嚷道:“好地!好地!當真萬金難求!”

就在此時,一陣猛烈山風吹過,四野突然響起一縷清幽笛聲,笛聲如位如訴,他一言不發,自

想:是什麼聲音,竟如此悽怨恐怖、他舉目四望,朦朧間,在十丈開外的地方,果真有老婦人站在樹下,哀哀哭泣,他不禁一陣毛骨驚然,心知有異,想走避,卻又極不甘心。

他幾經辛苦,才尋著這處潛龍結穴之地,怎捨得半途而棄?也咬了咬牙,決心不顧一切,走上前去看個究竟。距離老婦人三尺之地。他出聲道:“老婆婆請了!”

老婦所站之地,位於凹處之中。正是他測定潛龍結穴的地方,這地方不超過尺,老婦恰恰站在正中。老婦聞聲卻沒轉身,依然哭泣不止,他心中大奇,見老婦哭得如此悽怨,內心大力同情,便道:“老婆婆有何悲傷之事?是否迷路,不如在下山去吧! ”

老婦突然嘻嘻一笑,開聲道:“大師!久仰!久仰!”他心頭猛地一震,心想:這老婦好厲害的眼力,怎的便似乎瞧破自己的身份?

老婦彷彿看穿他心星疑念,續道:“大師姓賴,字大素,自號布衣,老婆婆猜得可對?”

男子聽老婦乍然道出自己名號,心頭大震,忙道:“婆婆!在下有札了!但不知為但我有一請求,不知何識得在下賤名?”

老婦嘻嘻一笑,雙目突放異光,注視著賴布衣,良久方道:“看你骨骼清奇,顯已地仙道根基,可惜塵緣未盡,尚須在這俗世打滾三十餘年。你我在此相逢,這可算是難得的緣份。實不相瞞,我乃南海龍母是也!老身欲在此地尋一棲留之所,但遍察山川,僅得此處佳地,老身屈指算來。似有人慾與老身爭奪此地,故此想來傷心,不料相爭之人,竟是你!”

這男子果然性賴,字太素,自號布衣,出道以來,世人稱為賴布衣。賴布衣一聽,眼前這白髮婆婆,竟是神人南海龍母,心下不禁駭然之極。心想:“如此,則此地難求矣!凡人怎可與神相爭?”話雖如此,他卻又極不甘心就此罷手,一時間,竟沉吟難抉。

南海龍母見賴布衣不作聲,心道賴布衣必不敢與自己相爭了,便哈哈一笑:“素公不必猶豫,肯讓出此地,老身保你目後榮華富貴,亨盡人間福澤,如何?”模布衣不答,心想得龍母蔭佑,自己日後當能轉運,榮華富貴唾手可手。他一生坎坷,顛沛流離,嚐盡人世辛酸,乍聞之下,不禁心動。

賴布衣幾乎脫口而出應允下來,但卻又猛地頓住,腦際間浮起自己被奸賊秦檜派人追殺,窮途末路又被赤練蛇咬傷, ,大恩人張興父子用口吸毒液,殷勤照料,把自己從死門關前拉回來。為報大恩,發誓要替張家覓一龍脈旺地。

此情此景,他眼前彷彿又現出張興厄運當頭,嬌妻被南雄鎮內現任朝廷御史宋高之子宋仁瞧中,欲搶為妾張父抗暴被活活打死,張妻不堪凌辱自殺身亡。張興一日之間,妻亡父喪,兩具新人屍骸停放草屋,無錢殮葬。更深夜靜,張興哭父,幼兒哭娘。

賴布衣心頭猛地一震,想道:“不!不能!自己既已籤應替張興尋龍穴下葬親人,解救厄運,怎可見利忘義?罷了,拼得賴某布衣終身,亦不可負人!”

賴布衣心念已決,便肅然道:“我謝龍母盛情,但我受人之託,當忠人之事,斷不可做出忘恩負義之舉!”

南海龍母一聽在怒,嘯怪叫,蕩人心魄,忽舉手,射出一道水術,衝向賴布衣,欲活生生把他淹死。

賴布衣被水柱一衝,倒在泥地上,欲張口說話,水流激射而至,幾乎嗆死,只好咬牙伏在地上,一言不發,自念必死無疑。豈料他剛一伏地,水流忽然被阻,只見賴布衣周身竟升起一團白氣,團團圍繞,任水流激射,竟然無法射進白氣之中。

南海龍母瞧入眼內也暗自心驚,這才知賴布衣一生已得各處山川福地龍氣陶治,雖富貴地望,卻已成百毒難侵不壞身;自忖雖有辦法置他於死地,但此舉有違天道,觸犯天條,只怕亦難逃天!慮及此,南海龍母也就收住不勢不再激射。

布衣驚惶間,忽小流退去,還道是龍母已心軟,連忙翻身爬起,叩頭拜謝道:“謝龍母恩典,讓出此地。”

龍母“哼”了一聲,道:“老身也不為難你。這樣吧,如你肯讓出此地,你雖不求富貴功名,但身為堪奧術士,難道你不想更加精進麼?只要你首肯,老身當傳你萬世奇學。”

賴布衣一聽,心下不禁突狂跳,不由他不怦然心動。須知他一生浸淫於風水,尋龍追脈,寧肯放棄功名所求的正是這萬世絕學。如今龍母露此口風,他又不願放棄此地,他沉吟半晌,便答道:“在下先謝過龍母厚意,肯傳我這絕世奇學知為但我有一請求,不知龍母能否應允?

“但說無妨,合理者,老身自會答允!”龍母答道

賴布衣一笑,朗聲道:“關於此地,你我可各提一要求,你提出一個要求,我必定答應。但你也要答應我的一個要求,而且我這要求,必比你的要求小,如此,龍母意下如何?”

南海龍母一想,自己提出一個要求,他答應了,那這塊穴地便是我的了,他再提出,此地也不屬於他了,除此地穴,其他要求諒可辦到,且他言明所求的必比自己的小,如此合算的事,何樂而不為?於是一笑,道:“如此,老身答應便是!”

於是龍母招手要賴布衣走近,在他耳邊細語一番,末了,厲聲道:“此法奪天地之造化,乃堪奧術之不世秘學,你要慎為用之!”賴布衣歡容滿面,點頭答應。

龍母密授畢,便一板面孔,道:“現 在,我先提要求了!

賴布衣連聲道:“好!好!請說!請說!”龍母怪笑一聲,道:“我就要這一股之生地!”說完,連忙一屁股坐下,剛好填滿了穴地的正中。

龍母瞪眼望著賴布衣,滿心歡喜,心想,這小子該輸得心服口服了吧!

賴布衣不動聲息,道:“好說,好說,我說過答應你的要求,但你也要答應我一個要求!”龍母無奈,只好道:“你說!你說!”龍母心道,我已佔了穴地正中一股之地,你還有甚妙法可想?

賴布衣笑笑,隨即朗聲道:“好!那我就要座下的一針之地!”說罷,連忙拿出一根繡衣針,插在龍母剛才坐過的一股之地的正中之處,這正是龍穴的穴眼,精華命脈之所在,若少了這一針之地,整座龍穴便龍氣盡洩,成了不值一文錢的廢物矣!

南海龍母大怒,厲聲道:“賴布衣!你既已答應老身可要這一股之地,為何卻拿這辦法壞我好事!”

賴布衣肅然答道:“婆婆!在下方才說過,你我各答應對方一個要求,我的要求必比你的要求小。如今你要的一股之地我答應了,我要求的僅是一針之地,比你要的小得多,你可不能言而無信!”

龍母頓時怔住,無話可說,心中怒極,但又不能反悔,恨得怪叫連聲,狠狠的用龍頭柺杖一點地面,化為一陣狂風而去。

賴布衣見龍母怒化狂風而去,連忙俯伏地上,叩頭遙祝道:“小子雖蒙龍母相讓得此龍穴,但龍母大恩,斷不敢忘,必令後人世代拜祭,歲歲供奉!”

拜畢站起,忽聽陣飄渺仙音在雲際間傳了下來:“賴太素!汝雖勝而不驕,知恩圖報,可見為人忠厚。老身法像,可供於廟內,保南雄鎮世代昌盛!所傳塔輿秘學,慎為施用,免遭天譴!慎之!”

恍惚是方才南海龍母之聲,賴布衣心頭一震,再次拜伏在地。豈料那聲音又道:“你宅心仁厚,固然為人稱道,但江湖風險,人心好詐,不可不防!老身再傳你一套防身之術,助你行走江湖,濟世救民。你可有什麼防身器具?”

賴布衣道:“可憐在下與武學從不沾邊,又何來防身器具?平口得心應手的只有一隻玉葫蘆!”

那聲音哈哈一笑,道:“如此,老身就傳你一套葫蘆心法吧!你須用心記住!依此心法目夕念育,自會得心應手、融會貫通,如心法有成之日,雖不能傷人但足以抵擋千軍萬馬,汝慎為用之,切勿輕傳世人!切記!切記……”言畢這聲音嘎然而止

陣清幽笛聲遠遠而去,月色如水,山風陣陣,一切重歸寂靜。

布衣朝那笛聲遠去處又拜了幾拜,才翻身爬起、向那方才系在樹下的老青驢走去。他從驢背上抄起那隻玉葫蘆,咕嚕嚕的直把一葫蘆酒全喝光了。他頓時有了兒分醉意,一時羊意氣奮發,情不自禁地手持玉葫蘆酒全喝光了。他響地念著剛才海龍母所傳授的“葫蘆心法”:“噫!危乎高哉!說的是:一脈相傳,二分明月,三陽關,四分五裂,五彩繽紛,六月飛霜,五擒七縱,八而玲戲,九轉功成!……好詩,嘿,這哪是詩?分明是一套絕妙的防身葫蘆神功!”

賴布衣嘴裡吟,手中葫蘆和著步法,不由自主地隨著那“葫蘆心法”的意境聯繫起來,他把玉葫蘆當空一舉,彷彿近架對手殺臨的兵器,隨即勢把玉葫蘆一沉,如真個對敵,管保就把對方的兵器牽砍向對方的腳下!噫?這一式“一脈相傳”果然妙用無窮!

賴布衣全心全意地投入這”一脈相傳”的意境中去,手腳就更不能自制,手捏玉蘆舞得如巨風般的快速,隨心所欲地向對方腳、腿、腰、腹、胸、頭牽砍下去,他手聽玉葫蘆猶如在劇變,一變二,二變四,四變八式“一脈相傳”,竟以化為七十六路迎敵防身身招數,光是這一式“一脈相傳”融會貫通,便足以抵擋一百幾十人的全力圍攻!第二式”二分明日”,不但可以同樣化為七十六招,且更可與第一式“一脈相傳”化合而成一百五十五招。第三式“三迭陽關”意似不捨,實則誘敵情迷失卻鬥志,與第二式”二分明月“同樣可化合成一百五十二招,若三式聚匯,竟可合成三百零四招!

如此這般,若九招匯合,化成的招數,只怕就連大名鼎鼎的神算先生沈活的“隙積神算術”也難算清!

賴布衣畢生浸淫風水堪輿奇學,對武學一道本來荒疏,一豈料一朝獲南海龍母密授一套“葫蘆心 法”九式,便立即能領悟前三式的玄妙,這也是他骨格清奇、心性聰慧根基深厚之故。

賴布衣雖然只是初悟前三式,但已領悟這一套“葫蘆心法”九式的靜制動,隨心所欲、萬千變化的玄妙神奇,他不禁爺嘆道:“好一套胡蘆心法!三三三不盡,六六六無窮,怪道九轉功成,果然不虛,當真是普天下全江湖之一大偉觀也!

初觀難如銀線,繼而漸近,則有如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周圍霆場勢,震撼激射,吞天沒日,勢極雄豪,若九式學全,普天之下何處不可去?有誰傷得了賴某分毫!”

至此,賴布衣方醒司南海龍母一的番苦心,先傳他堪輿密學,再授他絕世防衛神功,賴布衣暗自警醒息.“賴某一日之間,竟獲連番際遇,脫胎換骨,賴某目後當一本濟世救人之要旨,決不敢負上天造化之意!?”

布衣在這林中山地逗留了半晚,不覺已是夜深月斜。他惦掛大恩人張興父子安危,便無心再在此處逗留,他在方才那穴地處做好標記,便飄然的翻上老青驢,直向廣東邊緣南雄鎮西郊馳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