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我很好奇,唐僧的袈裟為什麼不會掉

我很好奇,唐僧的袈裟為什麼不會掉

以前看《西遊記》,唐僧總是披著一個紅色綴滿寶物的袈裟,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模仿過這個造型,披著家裡的大花床單,雙手合十念一句“善哉善哉”。不過大家就不好奇,你披著床單的時候是打個結,唐長老也是如此嗎?細心的觀眾會發現,不是的,唐長老還有個寶物在胸前,能保證袈裟不落,就是一個小圓環。

我很好奇,唐僧的袈裟为什么不会掉

這種小圓環,它比戒指要大,又比鐲子小,尺寸十分奇特。而且這些圓環,除了質量比較好之外,有一些高等級的玉環上面甚至還有精緻的雕刻裝飾。

這種小圓環就是傳說中的袈裟環,那顧名思義,袈裟環當然是用在袈裟上的。袈裟是佛教的法衣,佛教中認為它身上有著大功德。一開始,袈裟上其實並沒有玉環。佛經上說,“佛弟子舍利弗入白衣舍(俗人家),深恐風吹袈裟,脫肩落地”,也因為這樣,佛陀準允了比丘們在袈裟的領邊穿釘鉤鈕來繫牢身上的袈裟。此後鉤和環就成為了袈裟上的標配。

我很好奇,唐僧的袈裟为什么不会掉

△ 《攆茶圖》(局部) 南宋 劉松年

要使用袈裟環,袈裟上還需要跟它相配套的掛鉤或者繫繩。兩者配套使用,十分方便。那袈裟環是怎麼使用的呢?其實就跟我們使用釦子的方式差不太多。

我很好奇,唐僧的袈裟为什么不会掉

△ 袈裟平鋪圖

我很好奇,唐僧的袈裟为什么不会掉

△ 袈裟的穿法

袈裟環的使用,歷史已經十分悠久,在許多宋代的畫作和雕塑上都能找到它的蹤跡。

我很好奇,唐僧的袈裟为什么不会掉

△ 《應身菩薩》(局部) 南宋 周季常

我很好奇,唐僧的袈裟为什么不会掉

△ 山西綿山造像 宋

我很好奇,唐僧的袈裟为什么不会掉

△ 目犍連尊者木雕像 宋/元

袈裟環也隨著唐宋佛教一同傳播到了日本,在日本許多以宋代寺廟為藍本建造的寺院所收藏的歷代大和尚畫像或雕塑中,都能看到袈裟環與袈裟的配合使用。

我很好奇,唐僧的袈裟为什么不会掉

△ 蘭溪道隆禪師坐像

日本鎌倉建長寺藏

我很好奇,唐僧的袈裟为什么不会掉我很好奇,唐僧的袈裟为什么不会掉

△ 日本永平寺藏高僧頂相

袈裟環的作用,其實跟我們現在使用的扣子的功能是一樣的,都是起到一個固定、連接衣物兩個部分的作用,是一種十分實用的衣飾。而在古代的衣服上,起到同樣作用的裝飾品還有很多種。比如流行於宋金時期的北方服飾上的一種巾環,功能就跟袈裟環十分類似。

所謂的“巾環”,就是用在頭巾上起到固定作用的圓環。大多為武人所用。蘇軾就曾經寫了一首詩《謝陳季常惠一揞巾》:“夫子胸中萬斛寬,此巾何事小團團。半升僅漉淵明酒,二寸才容子夏冠。好戴黃金雙得勝,休教白苧一生酸。臂弓腰箭何時去,直上陰山取可汗。”宋代的施元之給這首詩做了個注:“按世人巾裹、以黃金為大環,雙系其帶,謂之得勝環。”

我很好奇,唐僧的袈裟为什么不会掉

△ 金竹節式巾環 金

北京房山金太祖陵出土

宋代還沒有發明釦子,所以機智的人只用一個小圓環,就能讓長長的帽巾通過纏繞的方式固定。而且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帽子牢固不掉落,比單單打結固定更加穩妥,也更方便隨時調節繫帶的鬆緊度,十分便捷。那它究竟是如何使用的,在黑龍江阿城金代齊國王墓中,就出土了一頂完整的帽巾,讓我們直觀地瞭解到它的使用方式。

我很好奇,唐僧的袈裟为什么不会掉

△ 金竹節式巾環 金

黑龍江阿城金代齊國王墓出土

這種巾環也有著各種不同材質,玉、金、銀等各種帽巾,都被考古發現過。

我很好奇,唐僧的袈裟为什么不会掉

△ 銀花卉紋巾環 南宋

湖南臨澧縣柏枝鄉南宋窖藏

我很好奇,唐僧的袈裟为什么不会掉

△ 銀連珠紋巾環 南宋

湖南臨澧縣柏枝鄉南宋窖藏

我很好奇,唐僧的袈裟为什么不会掉

△ 玉竹節式巾環 金

北京豐臺區金烏古倫窩倫墓出土

小小的一個圓環,除了能夠被當做裝飾品,用作戒指、鐲子之外,還能夠成為一種十分實用的衣飾部件。一個簡單的固定構件,卻能夠成為實用的調節扣。不管是佛門法衣上的環扣,還是普通人帽巾上的巾環,這個小圓環就是古人實用主義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