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姜子牙奇謀十二策,處處顯盡殺機

1.姬昌天資聰慧,季歷憑子上位

季曆本排行老三。按規矩根本不可以繼承王位。但是,他生了一個好兒子,而且教育得很好。這個孩子就是周文王姬昌。爺爺古公亶父慧眼識珠。認定姬昌就是周族部落興盛的希望。季歷這才當上了周王。

史載: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生昌,有聖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亡如荊蠻,文身段發,以讓季歷。

由此段記載,我們可以看到在故宮在古公亶父心中。紀昌的才能是超過他父親季歷的。這一點充分的表現於後來的歷史中。

首先周文王在武略上收放自如。不動如山,侵略如火。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而周文王取勝的關鍵是廣招人才,禮賢下士。史載:“禮下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歸之”。

在兵書六韜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在姜子牙的幫助下。建立了擁有72人之多的龐大的參謀指揮機關,其中包括許多專家,比如天文、氣象、地理、兵工、心戰、工程、軍醫、會計等等。

2. 陰謀詭計之大全

姜子牙另有伐商奇謀12種,號稱“文伐”,皆為陰謀詭計,包括離間、賄賂、腐化、收買敵方人才等等,無所不用其極,處處盡顯殺機!

12種“文伐”如下:

“一曰,因其所喜,以順其志,彼將生驕,必有好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

“二曰,親其所愛,以分其威。一人兩心,其中必衰。廷無忠臣,社稷必苊。

“三曰,陰賂左右,得情甚深,身內情外,國將生害。

“四曰,輔其淫樂,以廣其志,厚賂珠玉,娛以美人。卑辭委聽,順命而合。彼將不爭,奸節乃定。

“五曰,嚴其忠臣,而薄其賂,稽留其使,勿聽其事。亟為置代,遺以誠事。親而信之,其君將複合之,苟能嚴之,國乃可謀。

“六曰,收其內,間其外,才臣外相,敵國內侵,國鮮不亡。

“七曰,欲錮其心,必厚賂之;收其左右忠愛,陰示以利;令之輕業,而蓄積空虛。

“八曰,賂以重寶,因與之謀,謀而利之,利之必信,是謂重親;重親之積,必為我用,有國而外,其地大敗。

“九曰,尊之以名,無難其身;示以大勢,從之必信,致其大尊;先為之榮,微飾聖人,國乃大偷。

“十曰,下之必信,以得其情;承意應事,如與同生;既以得之,乃微收之;時及將至,若天喪之。

“十一曰,塞之以道。人臣無不重貴與富,惡死與咎。陰示大尊,而微輸重寶,收其豪傑。內積甚厚,而外為乏。陰納智士,使圖其計;納勇士,使高其氣。富貴甚足,而常有繁滋。徒黨已具,是謂塞之。有國而塞,安能有國。

“十二曰:養其亂臣以迷之,進美女淫聲以惑之,遺良犬馬以勞之,時與大勢以誘之,上察而與天下圖之。

“十二節備,乃成武事。所謂上察天,下察地,徵已見,乃伐之。”

3. 姜子牙的情報網

姜子牙不僅善於用兵。更是謀略高手。據說文王之時已經三分天下有其二,這三分天下一是周部落的陝西、甘肅、山西、豫西地區等地。二就是南方四川、荊楚、江西、甚至吳越地區。剩下一塊就是華北地區。但是位於華北地區的商和東夷族長期武力對抗,史載:“紂之百克,而卒無後。紂克東夷,而殞其身”,可見戰鬥的激烈與持久,雙方必然死傷慘重,軍力物資消耗極大。實際上,這種局面不僅為滅商打下基礎,也為日後周公征服東夷打下基礎,武王滅商只打了一天,而周公東征,卻與東夷打了三年,可見東夷之強大,如果沒有紂王對東夷的百戰百勝,周公必然會遇到一個更強大的對手,屆時,鹿死誰手,尚不可知。

周國佈局,在一點一點的絞殺商朝的壽命。商朝被戰略包圍,已經四面楚歌,當商紂王對山西長治地區進行掃蕩和攻擊時,東夷族立刻在山東大打出手,紂王無奈只能回兵鎮壓東夷的叛亂,陷入此等戰略困局當中,必然首尾不得相顧,非常被動。

另外,東夷恰到好處的戰略夾擊,明顯有高手操作的跡象。聯想到後來牧野之戰,周軍4萬多人敢於一舉突襲商朝的首都,可見武王對商朝主力皆東出平叛的情況瞭如指掌,故信心十足,直搗朝歌。由此可見周國對情報的準確掌握,姜子牙是兵法大家,其滅商十二文伐的實行,必須藉助強有力的地下情報網和高素質的間諜群,後來,商朝貴族紛紛叛逃倒周國,姜子牙的情報機構的策反工作一定功不可沒。嗯,

而文王的兩個伯父——太伯、虞仲。南下避位也不會如此簡單,他們應該是跟隨或率領周國志願軍南下,與四川、湖北、、江西、吳越等地部落建立了廣泛的統一戰線,來幫助當地人反抗商朝的統治。這也是周國的大戰略。

而周武王,非常聰明,他一直在耐心等等待收網的時刻,同時整軍備戰,調集聯軍主力駐軍於洛陽基地,隨時準備揮軍北上,直搗朝歌。

4. 鶴蚌相爭,漁翁得利,坐觀東夷在流血

武王繼位的第二年,就在孟津舉行軍事演習,同時參與行動的有800小國,大家氣勢如虹,紛紛請戰,皆曰:“紂可伐矣”,意欲一舉消滅殷商。

唯有武王微笑拒絕:“你們不知道天命,現在還不行。”史載:“女未知天命,未可也。”

裡面有兩個含義,第一個含義是指,紂王大軍,正與東夷族血戰,不分勝負,周武王在等待,雙方士兵的血再流的更多一點,所謂鶴蚌相爭,漁翁得利。第二個含義是指,天命之謂性,食色性也,性就是人的動機,在這裡指民心的向背,百姓的取捨。周武王一直在耐心等待等待紂王進一步的喪失民心,姜子牙的間諜機關正在努力工作,對朝歌的民心士氣了如指掌,武王知道紂王時間已經不多,果然不到2年,紂王的賢臣干將,接遭厄運,王子比干被殺,微子退隱、箕子被囚,許多重要大臣直接叛逃到周國,紂王手下再無能人可用,如此紂王兵馬雖眾,但是,無人帶領就毫無戰鬥力所言。

5. 尚父鷹揚,姜子牙一人挑戰百萬軍

孟津觀兵之後的第2嗯,年,周武王審時度勢,看到紂王主力盡在山東,戰事已成膠著,敵方民心士氣進入低谷,遂親率九國聯軍偷襲朝歌,周武王用了13天從陝西趕到洛陽軍事基地,從洛陽出發渡過黃河用了13天,然後一路急行軍,用了5天,到達朝歌的郊區,木業,面對70萬臨時拼湊的商族軍隊,姜子牙按照規矩,帶領一個百夫長,單車挑戰。

詩經記載:“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於牧野,維予侯興。上帝臨女,無貳爾心。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大意是:殷商調來大批的兵將,軍旗就像那樹林一樣。我主武王誓師在牧野,他說只有我們最興旺。上帝監視你們眾將士,不要有什麼二心妄想!牧野地勢廣闊無邊垠,檀木戰車光彩又鮮明,駕車駟馬健壯真雄駿。還有太師尚父姜太公,就好像是展翅飛雄鷹。他輔佐著偉大的武王,襲擊殷商討伐那帝辛,一到黎明就天下清平。

由此可見姜子牙武藝高強,也不可能太老。姜子牙單車決鬥,並且成功擊殺對手,周武王大軍趁勢掩殺,紂王的70萬大軍,但是由於過於龐大,組織和協調就成為一大死穴,發生混亂極容易崩潰,周軍攻勢過於凌厲,商軍過於腐朽,又缺乏指揮大軍團作戰的人才,果而一觸即潰,土崩瓦解了,於是全軍覆沒,紂王自殺,商朝滅亡。聯軍佔領朝歌的第2天,武王舉行改朝換代的即位儀式,宣佈殷商滅亡,周代替商成為天下共主。然後派聯軍征討四方,消滅商朝的殘餘勢力,共計滅國99,服國65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