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不靠咖啡的瑞幸,到底還能靠什麼賺錢?

“它叫瑞幸咖啡,但是不一定完全靠咖啡賺錢。”

不靠咖啡的瑞幸,到底還能靠什麼賺錢?

天眼查消息顯示,4月1日,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新增一條動產抵押信息:瑞幸咖啡將旗下動產咖啡機、奶箱、粉倉等抵押給了中關村科技租賃有限公司,抵押金4500萬元,物品所屬地遍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多地門店。

一時間,關於瑞幸咖啡虧損超8億,資金鍊要斷,盈利模式在哪裡的質疑聲一浪高過一浪。

作為史上發展最快的“新晉獨角獸”,背靠神州優車“智囊團”的瑞幸咖啡誕生兩年就博足了公眾眼球。但一個疑問是,如果不靠咖啡,瑞幸到底想靠什麼賺錢?

融資與燒錢輪迴不止?

2017年10月31日,瑞幸咖啡成立。

作為咖啡界的一條“鯰魚”,瑞幸來勢洶洶,瘋狂燒錢搶市場的作風,也頗有當年神州優車的風範。次月,原神州優車董事、副總經理錢治亞正式擔任瑞幸創始人兼CEO,有評論人士稱其是以戰鬥姿勢進入咖啡行業。

瑞幸咖啡的擴張離不開資本的助推。2018年6月12日,瑞幸咖啡獲得A輪融資2億美元。

同年12月12日,再獲2億美元B輪融資。投資方有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君聯資本、中金公司等。其中,GIC最為有名,素有“亞洲最大及最神秘的投資者”之稱,主要負責管理新加坡的外匯儲備,與大家熟知的淡馬錫Temasek Holdings齊名。

與此同時,截至2018年12月,瑞幸線下門店突破2000家。據瑞幸咖啡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其總門店數量預計突破4500家。

擴張路上一路高歌,財務賬面卻一片慘淡。

數據顯示,在2018年的前九個月中,瑞幸咖啡的累積營收為3.75億元,淨虧損達到8.57億元。利潤呈現負增長的狀態。

金融求職與培訓服務商CareerIn披露的瑞幸咖啡B輪融資商業計劃書顯示:2018年前9個月,瑞幸咖啡開了1500家店,賣出3670萬杯咖啡,累計銷售收入3.75億元,淨虧損8.57億元。

也就是說,平均下來,每賣一杯咖啡,虧損23元。

公眾開始質疑瑞幸咖啡的模式能否持續,有人認為“請一億人喝咖啡”、“買5杯送5杯”這種“燒錢 +快速擴張”的路子行不通。有人甚至將其比喻為“下一個ofo”。

互聯網分析人士認為,瑞幸咖啡此次曝光的動產抵押信息,雖然涉及資金只有4500萬元,但足以從側面說明目前瑞幸咖啡的資金狀況。

2019年,是瑞幸咖啡發展過程中的關鍵一年,瑞幸能否在殘酷的咖啡賽道上突圍,成為這個領域的強者,從目前來看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瑞幸咖啡的“裂變”之道

從上世紀80年代雀巢速溶咖啡傳入中國,到1999年星巴克在中國開設第一家門店,實際上咖啡在中國的歷史並不長,而且中國咖啡行業市場體量目前仍然較小。

在集中度不高的中國咖啡館市場中,星巴克市場份額高達17.3%,比第2名到第10名市場份額之和還多,可謂遙遙領先。

但是,用了17年才擴充到2000家門店的星巴克,為何在短短兩年間就被“門外漢”的瑞幸咖啡迎頭趕上?

新零售。初生牛犢不怕虎,為了具備挑戰星巴克的能力,加速自身的擴張,瑞幸咖啡標榜自己為中國新零售專業咖啡運營商,並死死抓住星巴克在中國市場價格昂貴、沒有線上銷售渠道兩大弱點做突破。

當傳統咖啡依賴“人找咖啡”的時候,瑞幸咖啡用“咖啡找人”的模式開始了第一輪流量流量營銷。線下門店網絡運營經驗和互聯網競爭思維,是錢治亞創辦瑞幸咖啡的基礎所在。

瘋狂開店。談及瑞幸咖啡,大眾最直觀的印象仍停留在“瘋狂開店”。

自2017年10月在北京銀河soho開業第一家門店後,截至2018年12月25日,在不到兩年時間裡,已經在全國範圍內佈置了2000家門店,成長速度令人側目。

瑞幸咖啡方面曾表示,在北京、上海的城市核心區實現了500米範圍內100%覆蓋,顧客步行5分鐘就能到達門店。

高額補貼。補貼自然是瑞幸祭出的第一大殺器,歸納起來,瑞幸咖啡在線上的基本打法如下:

下載APP:免費獲得一杯飲品;送TA咖啡:好友通過分享鏈接下載APP,各獲得一杯贈飲;每週優惠:關注官微,每週贈送5折優惠券;咖啡錢包:購買飲品券,充值兩張送一張,充值五張送五張;下單送券:購買任一產品即可獲得20張優惠券中的一張,折扣憑手氣,其餘可分享由好友獲得。

一年來,瑞幸咖啡在APP、微信號、小程序等各種線上端口堅持每週活動、裂變的小遊戲玩法不斷,保證了用戶的活躍度,將線上裂變營銷發揮的淋漓盡致。

大力宣傳。除了高額補貼,瑞幸還斥巨資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宣傳。邀請張震、湯唯為其代言,頻繁在朋友圈、電視、電梯裡做廣告。

事實上,“燒錢”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搶佔市場。為了完成這一前期戰略目標,瑞幸咖啡才不惜採用燒錢補貼的模式來獲取客戶,並且不惜成本地進行大量廣告營銷,這也是瑞幸咖啡造成目前鉅額虧損的重要原因。

但在瑞幸咖啡團隊看來,如果花錢買回來的是優質資產、是護城河,就是一種投資、而不是燒錢。“‘燒’出一條優質供應鏈是值得的。”

瑞幸到底想做哪門子生意?

眾所周知,瑞幸咖啡是明星項目,但其最終會做咖啡單品還是做平臺,卻讓很多人感到費解。

那麼,資本戰場的“硝煙”散去,瑞幸還能憑藉什麼來繼續佔領市場實現盈利?

有研究人員認為,瑞幸想做一筆大生意、一筆持久的生意,所以一開始才堅定做咖啡,而不是奶茶。

根據Euromonitor的統計,2017年我國咖啡館行業總銷售規模 1024 億元,2011-2017年複合增速達13%,未來將持續快速發展。而行業的快速發展主要受益於居民消費水平提升、咖啡文化的逐漸滲透以及咖啡更強的消費粘性。由此可見,咖啡行業的確具備盈利的空間。

也有人反對這一觀點,認為瑞幸咖啡做的一定是一筆流量生意。“不管是咖啡還是其他,線上戰場的命門始終是:流量,流量,還是流量。在這個流量貴得令人咋舌的年代,得流量者得天下。”

瑞幸咖啡CMO楊飛曾談到未來規劃時也稱,第一,咖啡本身是高毛利產品,商業咖啡基本都是賺錢的。第二,佔有了足夠的線上流量(App)和線下終端(幾千家店),並且掌握了大量場景需求和用戶數據,可以賣給用戶更多需要和有價值的商品。所以,這到最後還是一樁流量生意。

“它叫瑞幸咖啡,但是不一定完全靠咖啡賺錢。”也有分析人士認為,二者可能會兼顧:用咖啡培養用戶、獲取流量;以擴充的品類提升轉化、提高毛利率。

“說不定在未來,瑞幸咖啡會弱化咖啡字樣,而改名為瑞幸。”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微信公眾號“新華經濟369”。

頭條號關注“新華經濟分析師”,您的關注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