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蚩尤所領導的九黎部落現在在哪裡?你可能就是蚩尤後人?

擁抱敏感的心


蚩尤、黃帝、炎帝都屬於上古時代,那段歷史據我們現在已經有5000多年了,許多歷史資料、出土文物都很難佐證,但到了1928年龍山文化的出土,人們才大膽推測炎黃大戰蚩尤、黃帝部落、炎帝部落存在的可能性,黃帝應該生活在公元前4400年至公元前4300年間,也就是說,炎黃大戰蚩尤的時間也在這個範圍內,炎黃在世時期比龍山文化時期只早了1000多年時間。

歷史還在前進,在探索未知歷史時,我們謹慎推斷、大膽思考;但自古以來,“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黎民百姓”深入人心,小編今天就帶大家瞭解下那段“傳說”時代的歷史(如有不同意見、關注小編,歡迎指正)

九黎族是一個有幾十個氏族和九個部落組成的龐大部落聯盟,蚩尤作為首領帶領九黎氏族部落在中原(經史學家考證,約在上古之時江漢之區皆為黎境)一帶興農耕、冶銅鐵、制五兵、創百藝、明天道、理教化。其生產力水平的發展應普遍高過中原地區的炎黃部族,後來因人人英勇善戰,漸漸發展成為南方一支龐大的勢力。

在這個背景下,九黎部族為了獲取更多的生存空間和生產資料而不斷向南擴張,在過程中與炎黃聯盟遭遇,起初九黎族先向炎帝部族發動進攻,並把炎帝的勢力趕出其居地,後來又繼續向西擴張,過程中對黃帝造成威脅,同時又因黃帝與炎帝是聯盟,因此黃帝決定率領眾部族向九黎征戰,從而引發了這場空前的史前戰爭——涿鹿之戰(黃帝先以虎、豹、熊、羆作前鋒,而蚩尤卻毫不害怕,挺身而立,並請來了風伯、雨師,颳起了暴風,下起了暴雨,阻止黃帝進軍。而黃帝則請來玄女、旱魃前來助戰 ,蚩尤作起霧來。可是黃帝聰明反常,早已製成了指南車,在迷霧中仍能找準方向。所以直搗蚩尤的大本營。終究捉住了蚩尤,將他殺死,使之身首異處。)

後蚩尤最終《世本·作篇》說:"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

對於逐鹿之戰當中的各種傳說,我們也應抱著嚴謹的態度去研究其中的細節,而不是隻當其是神話傳說而一笑帶過

“蚩尤敗於黃帝,族人四散”

九黎部落最終結局:

(1)一部分參加了黃炎部落聯盟,逐漸融合於華夏族;這也是漢語中“黎民”一詞的來歷。“黎民”最早是指淪為華夏民族奴隸的九黎之民,而後因為這些黎民大部分融入了華夏民族,所以黎民一詞也才開始泛指人民,不過多是指代生活在中層社會一下的貧苦人民。

(2)還有一部分遷到北方,與葷粥(匈奴之別名)有族源關係。

(3)另一部分九黎部落還據有黃河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一帶的廣闊地區。到堯、舜、禹時期,他們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聯盟。這就是史書上說的“三苗”,又稱為“有苗”或“苗民”,三苗這種部落群體的發展,最後形成了部落酋長國。從古籍(尚書)的記載來看,三苗作為一個民族或者國家在堯、舜、禹時期遭到了徹底的毀滅,其遺部被遷往西北。

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九黎部落後面形成的“三苗”與現在的苗族有著直接了聯繫,“苗族”這個稱呼是宋代才有的,與三苗時代隔了三千多年,而且苗並非苗族的自稱,是宋人對南方少數民族的共同通稱。

但現在有少數人認為:

九黎族人就是苗族的先人,上古苗族的《苗經》和《姓氏歌》裡關於苗民大姓首領都說是“紋黎夠尤”,也就是九黎蚩尤。在苗族川南、黔西北一帶還存有蚩尤廟,受到苗族人民的信奉和尊崇。

  湖南城步的苗族還保留著祭祀“楓神”以驅除“鬼疫”的習俗。扮成“楓神”的人,倒披蓑衣,頭上反戴鐵三角,穿一雙釘鞋,手裡拿著一根上粗下細的圓木棒,據說這就是蚩尤的樣子。

苗民關於先祖蚩尤老的口述史,底子反映了蚩尤部落最早日子於黃河流域,被黃龍公(黃帝)、赤龍公(炎帝)打敗今後渡過渾水河(黃河)南遷的前史概貌。

上古時期的傳說歷史誰能說的清?再加上歷史記錄有些地方相互矛盾,但1992年,歷史學家任昌華先生首次提出了"三祖文化",並第一次將蚩尤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和黃帝、炎帝並排在一起,也體現出人們對這位“戰神”的一種認可。

謝謝大家查閱 歡迎指正 關注“劉家五叔”,與“劉家五叔”一起談古今趣事!


劉家五叔


〖蚩尤的部落現在在哪〗


蚩尤帶領的九黎氏族部落在今河南、山東、河北交界處地區,被稱為“九黎之都”。

蚩尤是中國歷史上的傑出人物,他與黃帝、炎帝並稱為中華三始祖。重農耕、冶銅鐵、制五兵、創百藝,在中華文明史上做出過巨大貢獻。

黃帝和炎帝是兄弟,分佈在黃河流域。

而在長江流域有一個九黎族,他們的首領就是蚩尤,十分強悍。

蚩尤有81個兄弟,個個獸身人面,銅頭鐵臂。擅長製造刀、弓弩等各種兵器。

有一次,蚩尤攻佔了炎帝的地盤,炎帝部落被蚩尤殺得遍甲不留。

炎帝落荒而逃,到涿鹿找黃帝求助。黃帝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開一場對絕,史稱“涿鹿大戰”。



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黃帝殺死了蚩尤和他所有的兄弟。

後來,黃帝成為了所有部落的首領。“炎黃子孫”裡的炎黃就是炎帝與黃帝。

〖蚩尤被殺後,還有後人嗎?〗



答案是肯定的!殺戮是不可避免的,但斬盡殺絕又是不可能的,戰敗的部落也會在服從的條件下保持原狀生活下去。

蚩尤死後,後代大部分留居中原。

據《管子》所記,戰敗的蚩尤部落加入了黃帝的部落聯盟,並擔任過重要職務

據《拾遺記》記載載,鄒姓、屠姓為其可查之後代。

蚩尤後人一部分遷到北方,與匈奴相融。

一部分遷至南方,與苗族相融。


小熙為人人


九黎部落後人現在主要在我國南部苗族居住地,港澳臺,歐美等也有少量的人,具體看我發的文章!

上古族群九黎族的後人如今分佈在哪裡?

九黎族是中國古代一個古老的族群,生活在黃河的中下游,長江中下游的地區!和黃帝部落族炎帝部落一起成為當時主要的三大部落聯盟! 九黎族的首領就是蚩尤,蚩尤和他八個兄弟都姓黎,加上族群中的七十二個兄弟,組成黎氏族群,經過不斷擴大實力,組成了九黎族!蚩尤號稱“九黎之君”!



蚩尤驍勇善戰,是傳說中的戰神! 九黎族善於經營種植農作物,善於漁獵,這使的九黎族不斷髮展壯大,實力成為當時最強大的部落!

九黎族信奉巫教,會巫術,醫術,能駕馭一些猛獸的,懂金屬冶煉,能製造金屬兵器,弓箭,銅器等!這加強了部落的戰鬥力!此後不斷征戰,實力逐漸強大!



強大的九黎族入侵實力日衰的炎帝部落,炎帝部落被迫遷移! 炎帝聯合當時的皇帝部落,組成部落聯盟,共同對抗九黎部落,九黎部落善於用金屬兵器,弓弩等,炎黃部落聯盟九戰不勝,這場戰爭曠日持久! 最終黃帝發明家指南車,祈求九天玄女幫忙才在涿鹿打敗了九黎部落,活捉蚩尤, 據《孔子三朝記》中記載: “黃帝殺蚩尤於中冀,蚩尤肢體身首異處,蚩尤血入池化為滷水,則解之鹽池也。因其尸解,故名為解。“

黃帝和蚩尤在涿鹿大戰後,九黎部落戰敗,一部分九黎族人加入了黃帝聯盟,一部分南下成為了當時南方最大的部落聯盟,由此產生了後來的苗族,百越族,蠻族集團,九黎族是現在苗族的祖先!

在苗族傳說和漢文記載中,苗族先民與中國古史傳說時代的蚩尤、九黎有著密切的關係 “三苗”時代苗族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自明、清以後,有一部分苗族移居東南亞各國,近代又從這些地方遠徙歐美 各地苗族都有關於蚩尤的傳說,有的地方稱為“尤公”;在川南、黔西北等地區還有蚩尤廟,受到苗族人民的信奉。”

苗族長期以來尊蚩尤為其始祖,把他當作祖先和英雄加以崇拜。如今各地苗族都有關於蚩尤的傳說,有的地方稱為“尤公”;在川南、黔西北等地區還有蚩尤廟,受到苗族人民的信奉!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本號,互相關注,謝謝! *********************************************


香香的芝麻餅


九黎族和南方民族無關,更和苗族無關。無論是考古學,還是分子人類學都證明了這一點。

黃帝和蚩尤交戰,一般定位於龍山文化早期。在黃河流域可能發生衝突的幾個文化,並沒有在當時出現向南遷移的跡象,而是發生了明顯的融合,然後才繼續各自分化。



真正的北方文化南移,發生於龍山中後期。

例如湖北石家河文化的中後期之間鉅變。石家河文化中期前,都是明顯的南方文化,後期卻發生被龍山文化替換的現象。這個時期,大致可以定位為堯舜禹時代“伐三苗”的戰爭。而且,這個三苗文化也和今天苗族關係不大,逐漸融入了華夏主流。

另外一個案例,就是龍山分支之一的造律臺文化南下江浙,可能消滅了良渚文化,形成了廣富林文化。

這個石家河後期文化、造律臺文化、廣富林文化,已經被禹會村考古證實,都參加了大禹塗山大會,是四個參會的上古文化其中之三。第四個參會文化正是山東龍山文化本身。這正可以反映黃帝到大禹時代的華夏發展脈絡。



基因考古也證明了,現代苗族的Y染主要是上古遺傳和後來流入兩部分,其中上古部分與華夏分離時間在兩萬年以上,遠超過蚩尤時代。後來流入部分,卻和當代漢族直接相關,時間又太晚。苗瑤語支與漢藏語系的分化也太早,證明了分子人類學的說法。

蚩尤的九黎族,從文化上看屬於泛仰韶文化的後裔,也可能是大汶口或紅山後裔。無論是哪一個,都最後融入了龍山文化,或者成為北方某個受龍山影響的文化。與南方那些上古文化太遠了。(陶慕劍)


陶式防務評論


黃帝打敗末代炎帝蚩尤(參盧)後,封其後裔與潞(山西運城),該地鹽池(解池,寓意蚩尤被肢解)有時呈紅色,謂之曰“蚩尤血”。


周乙探史


聽說是現在的苗寨


談笑閣


蚩尤作為華夏遠古時代的代表之一,對他的記載還是有些爭議的!現在只能根據一些歷史後人記載和考古以及現代傳統文化保留的一些東西來推測,但是根據一些記載和分析大概可以推斷出在蚩尤戰敗後,九黎部落後人的去處!

首先,被俘虜和沒能逃走的一部分會被炎黃部落吸收同化來強大炎黃部落,因為據說蚩尤部落的冶煉技術是高與炎黃部落的!一些後代漢族姓氏可能和蚩尤有關,如鄒、屠、黎、蚩等。

其次,由於蚩尤部落地址好像在山東一帶,所以出逃的話會有一部分往長江沿線西南一帶,現代的苗族據說就是蚩尤部落後人。根據一些苗族史詩、歌謠、傳說,蚩尤是苗族的大祖神,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最後,一部分沿著黃河沿線逃亡到西部地區,這個也是有記載的,蚩尤也可能是羌族的先祖。 根據《後漢書·西羌傳》,三苗部分族人向西遷徙,成為羌!有些記載認為三苗和九黎同源!

所以說不管蚩尤後人最後去了哪,但是我華夏文明發展一直都是吸收與同化的過程,你我他或許都有可能有蚩尤血統!


學史明心


多數認為主要是西南少數民族,以苗族為主,苗族自身的傳說也有這方面內容。但我認為肯定有相當一部分融入漢族,還會有一部分去到東南亞和東北亞,是那裡民族的祖先,就像韓國和越南都有類似傳說


心中的檔案


蚩尤部落應該在現在的河北山東西北河南東北一帶。傳說炎黃與蚩尤大戰於逐鹿也就是北京附近。我覺得應該算是最後的決戰了,初戰應該在河南以及河北西南一帶。

決戰之後蚩尤部落會有四個去處。第一戰死於沙場的就不算了,第二南遷入蠻荒形成後來的苗族。第三北遁於草原,馴獸遊牧形成後來的遊牧民族。第四就是留居與原地,形成後來的東夷諸族,第五被俘虜到炎黃部落。

不過最終結果只有三種,第一是消失於滾滾歷史長河之中了。第二融入現在中華民族五十六族之中。第三演化發展或融入世界其他民族之中。所有這些都是基於生活於地球上。離開地球表面就不可考了


衛仁閔


想知道來貴州丹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