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曾國藩:少舉事!

曾國藩:少舉事!

現代人最大的煩惱之一就是事太多。

早晨睜開眼有手機,微信群、朋友圈要刷一遍,國家大事、明星八卦、社會熱點等都要一一審閱、點評。

上午要工作,老闆的任務,同事的業績,操心著工資和福利,別人的新車和姑娘的大腿...

中午準備換個口味,最好是眯一會。

下午要偷懶打會遊戲,看看網盤裡的資源,惦記著晚上的飯局...

晚上觥籌交錯,吹牛扯淡,勾兌點利益和關係,再去唱唱歌、泡泡腳,回家就半夜了,嗯,再琢磨琢磨明天和誰誰誰進行未盡的安排,然後,看會手機睡覺。

夢裡還有光怪陸離的慾望沒有滿足。

曾國藩:少舉事!

有時候,心想事不成的緣由就是因為我們心太雜,事太多。

明明什麼資本都沒有,卻什麼都想要。

想要君子的風範,卻不想要君子的規範,掛著君子之名,行著小人之實。

孔夫子說,“小人閒居為不善”,小人要是沒有事幹,不去無事生非,那也就不是小人了。

沒事找事,本就是小人的習性。

“人非有品不能閒”,人要是不把人定下來,讓心靜下來,事就不會少,而事不少,則是非自然是少不了。

是非一多,就有恩怨情仇,因果就建立起來了,人生只能是被劫波裹挾著走。

如此自然也就沒有功夫去做些真正重要的事。

曾國藩:少舉事!

做人有兩大重要的任務,一是成就自己,一是成就他人。

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完不成一項任務。

買房買車算有存款,是不少人的奮鬥目標,實現了就算是成功——你真的是誤會了成功的內涵。

心態決定姿態,姿態決定生態。

所謂成功,是你的人格修養的境界提升,而物質只是它的附屬品。

曾國藩建立湘軍平亂的時候,他弟弟助力頗多,在弟弟建立功勳,衣錦還鄉之後,曾國藩給弟弟寫信,告訴他三個戒律:

“早起;日日不斷之功;少舉事。”

早起很好理解,曾國藩對家風首先要求的就是一個“勤”字,而“日日不斷之功”則是持之以恆的道理,至於“少舉事”,則透露了曾國藩的人生大智慧。

曾國藩:少舉事!

少舉事,就是少是非,少沾染因果,哪怕是好事。

曾國藩是瞭解自己兄弟的脾性,喜歡出風頭,明明是立了大功,發了大財,如果不回老家顯擺顯擺,心裡肯定是不舒服。

但曾國藩就是讓他不出風頭,哪怕是捐橋修路這樣的好事,也是分散精力,得不償失的。

因為以曾家的名望地位,凡做一事,必然是應者雲集,其中不知有多少趨炎附勢、蠅營狗苟之輩,裡面難免會有些齷齪、人情和麻煩。

所以,“善欲人見非真善也”,不是要你不做好事,而是要分清主次,修身為本,做好事也要悄悄的做。

古往今來,凡是俗事纏身的人,幾乎沒有成就大事業的,這就是分不清輕重,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再一個,忙於俗務的人難免會有頭暈腦脹的時候,做出糊塗事來,因此曾國藩說,“凡將舉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曾國藩:少舉事!

南臺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忘。

這是明朝蒼雪大師的詩句。

實際上,人在一個人安靜獨處的時候,妄念紛飛,腦子裡是如戲場一樣熱鬧喧譁的,還不如找個事情做舒服。

俗人最怕就是寂寞和孤獨,非得有個事情攀緣著,他的精神才有個寄託。

所以禪宗祖師說,“佛是無事的閒人。”

小孩子大都喜歡湊熱鬧,有變化,事情多,但成年人應該明白,唯有先專注一事才會有成就,這才是立身之本。

少舉事,是最簡易的修行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