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書法解密之“臨摹”,怎樣的臨摹才能提高書法之功力

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前面講完古傳筆法,維知今天要帶大家瞭解的是臨摹。

初學者在選帖後就可以臨摹了。摹在先,臨在後。

摹書仿效名人筆跡的形式位置,容易忽略筆意;

臨書容易忽略古人位置,而能得古人筆意。

書法解密之“臨摹”,怎樣的臨摹才能提高書法之功力

書法學習

但是,學書不能以臨摹為主要階段,它只是進行書法創作的前提。因此在臨摹的時候,貴在得其用筆之意,先仿其形體,後追其精神,然後自出新意。字有形體與精神,二者不可偏廢,講結字以求形體,講筆意以求精神。下面分別介紹臨摹的方法:

摹法

過去,兒童初學寫字是用描紅模子,用筆墨填字。寫一段時間後,對筆畫有了一定的瞭解,就教他們描影,就是把範字放在紙下,映照著範字寫,俗稱仿影。清書法理論家包世臣主張,在學書的初級階段宜先選擇唐人書法中字勢凝重,鋒芒出入有跡象的數十字,多至數百字,用油紙對臨描寫。我們也可以找幾張影印紙,將紙附在字帖上,用小楷毛筆沾墨用鋒尖去摹字,既對所臨的字體有了感性上的認識,又練習了腕力,可謂一舉兩得。這樣雙鉤下來的字再去填作墨字,又加深了印象。

還有一種跳格摹法。即在範字下留一空格,先摹範字,後臨所寫之字;一字揹著寫,一字照著寫,也叫空格臨摹。

書法解密之“臨摹”,怎樣的臨摹才能提高書法之功力

書法學習

總之,摹法很多,初學者找出適合於自己學書的方法有利於書法功力的提高。

臨法

臨法很多。有單格臨、去格臨、分臨、空臨和背臨等。

1、單格臨法:在紙下放置做好的方格作為界限,然後,照著字帖去寫,叫作單格臨法。

2、去格臨法:碑帖上的字,長短不齊,照帖臨寫,不侷限於格式之內的,叫去格臨法。

3、分臨法:把一個範字,拆開來臨,取其一點一畫,一撇一撩地去單獨臨寫,叫做分臨。

4、空臨法:就是無紙無墨的情況下,以指為筆,在桌上書寫或默默地在心中運筆寫字,名之為空臨。空臨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利用上班坐車或閒暇時候都可以寫。古代鍾繇學書,睡覺前用手指畫被,日子久了把被子都畫破了;與人住在一起,畫地學書。宋歐陽修以荻畫地學書。康有為學書,晝作勢,夜畫被。多寫多空臨,熟能生巧,才能學有所成。

書法解密之“臨摹”,怎樣的臨摹才能提高書法之功力

書法學習

5、背臨法:在讀帖的基礎上,逐字、逐行、逐段地去背臨,這樣可以儘快地掌握字帖的特點,並且收效很快。有的人不願花時間去記憶,偷懶省事,喜歡對臨。但是,我們說背臨是一種很好的學書方法。很多人能夠將許多字帖的內容背誦下來,並且章法的安排也能記憶下來。只有這樣下了苦功夫,才能真正在書法創作中加以運用。

臨習書法字帖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應該把臨書的過程介紹給大家。

書法解密之“臨摹”,怎樣的臨摹才能提高書法之功力

書法學習

臨書必須勤奮。在歷代書家中臨書不輟的故事不勝枚舉。據《松江志》記載,明董其昌“少好書畫,臨摹真跡,至忘寢食”。清何紹基學書,臨摹之勤,在清代恐怕要算是第一人。他以學顏真卿為主,但也兼學它體。早年仿北魏,後學顏真卿。在《清稗類鈔》中說他學顏:“懸腕作藏書,日課五百字,大如碗,橫及篆隸。晚更好摹率更”。楊守敬說他“隸書學張遷,幾逾百本。論者知子貞(何紹基)之書,純以天分為事,不知其勤筆有如此也。”向燊說他“每碑臨摹至百通或數十通,雖舟車旅舍,未嘗偶間,至老尤勤”。董其昌和何紹基之所以在書法史上佔得一席之地,這與他們刻苦臨書打下良好的書法基礎是分不開的。

書法解密之“臨摹”,怎樣的臨摹才能提高書法之功力

書法學習

背臨是學書過程中必須下的苦功夫。背臨是把要臨寫的碑帖通讀後,像背書一樣,不看帖,而將字帖臨錄下來。據說元代趙孟頫曾經一氣臨過十三家的字。取出原作對照,沒有一點不似之處。不過,臨書在達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應加以自己的書寫特點,發揮自己的審美能動性,不要”東施效顰”。正像李邕說的:“似我者俗,學我者死。”這是臨書過程中應注意的。

好了,維知講的關於臨摹的知識都記住了吧?明天維知將繼續講臨摹中的入貼,出貼的內容,書法創作中臨摹是基礎,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奧,如果對書法學習和欣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維知書法”,維知每天給您帶來書法知識和名家書法欣賞。

想展示作品的朋友可以聯繫維知幫你曬出來,讓大家一起來欣賞評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