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麟劍《人類源流史》南亞古代民族∶印度雅利安人與古代印度3

麟劍《人類源流史》南亞古代民族∶印度雅利安人與古代印度3

印度雅利安人與古代印度3

四、摩羯陀國諸王朝(一)

摩羯陀國,中印度之古國。為佛陀住世時十六大國之一,位於恆河中游南岸地區,即今日比哈州南部,以巴特那(Patna,即華氏城)及伽耶為其中心。

此國在西元前七世紀中葉,有沙依蘇那加(S/ais/una^ga)王朝興起,都於王舍城。西元前六世紀後半,第五世頻婆娑羅(Bimbisa^ra)王時,征服東方鴦伽(An%ga),更從憍薩羅及毗提訶(Videha)迎后妃,益張國勢;其子阿闍世王時,與憍薩羅交戰,又征伐恆河北方的毗舍離(Vaisa^li^),其版圖抵達喜馬拉雅山麓。在頻婆娑羅王之治世中,釋尊於伽耶附近成道,住於王舍城等地說法教化,王亦歸依釋尊,併為建竹林精舍。又,阿闍世王嘗建塔供養佛遺骨,且使大迦葉等佛弟子,於七葉窟結集佛陀遺法。

其後,依蘇那加王朝由於波斯之壓迫而衰亡。未幾,難陀王朝代之而起,支配恆河全域,霸權大振。西元前317年頃,旃陀崛多(Candragupta)王消滅難陀王朝並振興孔雀王朝,建立印度史上最早的統一帝國。此王朝至阿育王時,除印度半島南端外,其版圖幾達印度全域,國勢大張。但阿育王死後,帝國即告分裂。阿育王在位時,大興佛教,建雞園寺,供養千僧,又於各地興建寶塔。

孔雀王朝之後,燻迦(S/un%ga)王朝(西元前180至西元前68年左右)、康瓦(Kan!va)王朝相繼而起,此時國勢止於恆河流域。西元前28年左右,康瓦為雄據於東南印度的案達羅(Andhra)王朝所亡;該王朝迄至西元225年為止,一直稱霸中印度。

至西元四世紀初,摩揭陀國有旃陀羅笈多一世(Candragupta I;320~335在位)崛起,新興笈多(Gupta)王朝,恢復該國往日的繁榮,且經其後之沙姆陀羅笈多(Samudra-gupta)遠征南印度、旃陀羅笈多二世征服西部印度,幾乎統治全印度。但自五世紀中葉以後逐漸衰微,其領土僅限於摩揭陀地方,至八世紀遂被孟加拉地方的波羅(Pa^la)王朝所取代。

◆前544年-前491年摩揭陀國王頻毗婆羅(Bimbisara)建都王舍城(Rajagriha)。頻毗婆羅傳位子阿闍世(Ajatasatru)。阿闍世王併吞跋耆國、憍薩羅、迦屍國、鴦伽等國,勢力擴展到恆河流域,包括孟加拉比哈,成為十六王國之一。頻毗婆羅王和阿闍世推崇佛教和耆那教。

◆在佛陀涅盤後不久,阿闍世王贊助在王舍城舉行佛教的第一次結集。

◆公元前450年,阿闍世王之子鄔陀耶(Udaya)建立華氏城。

◆ 公元前413年摩揭陀國被難陀王朝的烏卦森那•難陀(Ugrasena Nanda)推翻。

◆前321年,旃陀羅笈多在婆羅門謀臣考底利耶(Kautilya)的協助下攻佔難陀王朝的都城華氏城,廢難陀王,自立為摩揭陀國王,定都華氏城。隨後又組織大軍攻打來自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地區的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在印度河流域建立的軍事要塞以及當地的馬其頓駐軍,奪取旁遮普,統一北印度建立強大的孔雀王朝。

◆前273年阿育王繼位,成為佛教的大保護者。

◆ 前185年至前73年巽加王朝

◆320年至550年笈多王朝

(一)訶黎王朝

訶黎王朝(大約公元前544年~大約公元前414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國有歷史記載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因為統治者是訶黎族人而得名,一共傳6個國王,統治130年左右。

前544年-前491年摩揭陀國王頻毗婆羅(Bimbisara)建都王舍城(Rajagriha)。頻毗婆羅傳位子阿闍世(Ajatasatru)。阿闍世王併吞跋耆國、憍薩羅、迦屍國、鴦伽等國,勢力擴展到恆河流域,包括孟加拉比哈,成為十六王國之一。頻毗婆羅王和阿闍世推崇佛教和耆那教。

在佛陀涅盤後不久,阿闍世王贊助在王舍城舉行佛教的第一次結集。

公元前450年,阿闍世王之子鄔陀耶(Udaya)建立華氏城。

(二)幼龍王朝(悉輸那伽王朝)

幼龍王朝(IAST:Śiśunāga,或譯為龍種王朝,音譯為悉輸那伽王朝;得名於其創建者悉輸那伽)是古印度摩揭陀國的一個王朝。關於這個王朝的真正歷史,至今模糊不清,其起止年代和所包含的君主,也有幾種互相矛盾的說法。

幼龍王朝的創建者悉輸那伽(意譯為幼龍或龍種)本是前王朝的大臣。在前王朝被推翻後,他被貴族選舉為新的統治者,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但關於這個前王朝是什麼,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被推翻的是訶黎王朝(訶黎族人的王朝),即著名的頻毗娑羅(瓶沙王)所屬的王朝。這種說法見於一些佛教文獻,如巴利文的《大史義疏》。按這種說法,則幼龍王朝存在不到一百年(約前410年~前360年)就被難陀王朝推翻,是介於訶黎王朝和難陀王朝之間的一個短暫王朝。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悉輸那伽接替的王朝不是訶黎王朝,而且頻毗娑羅本身就是幼龍王朝的成員。這種說法見於往世書。按這種說法,則幼龍王朝的開始時間要早得多,是一個從前7世紀就已存在的漫長王朝,最後在前5世紀被難陀王朝推翻。無論哪種說法都認為幼龍王朝是難陀王朝之前的那個王朝。現代研究者一般認為前一種說法更準確。

按照第一種說法,訶黎王朝的最後一個君主都沙迦是一個無道的昏君,大約在前410年被叛亂的市民和貴族推翻。人們選舉都沙迦的大臣悉輸那伽為新的國王。悉輸那伽不是摩揭陀人;據說他的祖先來自摩揭陀的敵國弗慄恃,該國在前5世紀被訶黎王朝的摩揭陀君主阿闍世征服。弗慄恃的政體實質上是一個多部落聯盟,悉輸那伽即為聯盟中離車族人的後代,所以他的王朝(即幼龍王朝)也被稱為“離車王朝”。新國王馬上展開擴張活動,征服了西印度的大國阿盤底。阿盤底與摩揭陀和弗慄恃同為當時印度最強大的所謂“十六雄國”之一;在吞併了這些強大的鄰居之後,幼龍王朝治下的摩揭陀可能已是印度最強大的政權。

悉輸那伽的繼承者是他的兒子黑阿育王(不要把他和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弄混)。黑阿育王是佛教歷史上頗為重要的人物,因為就是在他統治時期,印度各地的佛教僧團為“十事非法”之爭在原弗慄恃國的首都吠舍離舉行了佛教歷史上的第二次結集(所謂七百結集或七百比丘大會)。黑阿育王可能對結集進行了干預,上座部的文獻說他本來支持在辯論中失敗的吠舍離比丘一方,而《大史》又說他在妹妹的勸告下轉而支持了“正統”的一方。無論如何,佛教在這次結集後發生了嚴重的分裂。

黑阿育王死後幼龍王朝就崩潰了。有些文獻說他死於非命。顯然發生了新的叛亂,他的年幼的繼承者們(據說是十個兒子)無力保住政權,王位被出身低賤的將領大紅蓮難陀篡奪,後者建立了難陀王朝(亞歷山大大帝入侵印度前摩揭陀的最後一個王朝)。

幼龍王朝的都城是在華氏城。摩揭陀本來都於王舍城,但是在優陀夷統治時代遷都至華氏城。

(三)難陀王朝

難陀王朝(Nanda Dynasty,公元前364年—前324年)是統治摩揭陀王國的一個王朝,首都華氏城(今比哈爾邦巴特那),建立者為摩訶帕德摩•難陀(Mahapadma Nanda)。該王朝統治時期摩揭陀統一了恆河中上流域,初步具備了帝國規模,同時建立了龐大的軍隊。雖然該王朝試圖統一印度的進程被亞歷山大東侵所打斷,但是為其後孔雀王朝向印度河流域推進作好了準備。公元前324年,被自摩揭陀國新興的孔雀王朝取代。

公元前364年摩訶帕德摩•難陀殺死希蘇那伽王朝的末代皇帝,建立難陀王朝。此王朝的末代皇帝是達那•難陀(Dhana Nanda),在他統治時難陀王朝進入全盛時期,疆域擴展到今西部的旁遮普。公元前324年,旃陀羅笈多滅難陀王朝並建立孔雀王朝。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